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镇的渔父情结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世称“梅道人”;浙江嘉兴人;“元四家”之一;善画,亦工书,生平好道禅和易学,绘画多哲思。

前人说“梅沙弥以画说法”(陈继儒),他的画总有深刻的哲思,充满人生的解悟感。他的画形象灵动,有活泼的笔情墨趣,但其流连处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就像黄公望、倪瓒等一样,他作画,是为了说他的“法”,说他对生命的觉解。

吴镇一生画过大量的渔父图,他继承张志和、荆浩、许道宁等开创的渔父艺术传统,将它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是一位思者,画只是表达他思想的一种手段。他通过对渔父的描写,表现泛浪江湖、优游性海的思想,与群鸥往来、烟云上下的渔者生活,呈现出他的人生境界。

渔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中的一个老话题。《楚辞》和《庄子》都有《渔父》篇,这些思想对“渔父情结”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春秋时期范蠡助越王灭吴,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浮沉于江海之间,这对后代“渔父”艺术的发展有影响。

汉魏以来,渔父形象侧重于“隐”的一面,也就是“渔隐”。至唐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张志和为代表的渔父艺术由于受道禅思想影响,渐渐由隐者之歌转向禅者之歌。

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他的《渔歌子》(又称《渔父词》)存世有五首,其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湖中游荡,芦中鼓枻,竹里煎茶,真是极尽优游。张志和与陆羽、裴休为友,志和隐居不出,二位问与何人往来,志和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

张志和之后的南宗禅僧船子德诚和尚继承了“渔父”释道的传统,他有三十九首《拨棹歌》,通过渔父的活动来说佛教的高深道理,如“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短短几句诗,生动地表现出佛教超越声色的思想。

吴镇的渔父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中产生的,这里谈他的几幅画。 hFDcNAu8vI1+gEMBukn7iCz4S8jgVRMu80bTKT7GyOr3NpHIZDsn0CwVnVAuM3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