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道复的云间偷活

陈道复(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号白阳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绘画以花鸟见长,山水也有很高的成就,尝师文徵明。他的花鸟淡墨淋漓,纵横自在,但优雅高洁,清气袭人。在宋元以来花鸟画发展史上,他是一位有独创精神的画家。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深解用笔之妙,尤擅草、行,恣意的笔墨与空灵的花鸟造型相映成趣,使得白阳花鸟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清中期艺术家黄钺评前贤之作时,有诗云:“传神太似包山子,疏野遗形陈白阳。要识南田真妙墨,腕中直是有徐黄。”包山,指吴门花鸟画家陆治,他的花鸟重视形似,色彩绚丽。而“疏野遗形”属白阳,这的确是白阳花鸟的特色。

白阳的花鸟追求画外之趣。他说自己作画,超越形似,既不追求形式的工巧,又不将花鸟当作一种道德的宣示物——这是唐宋以来花鸟画的主导倾向,他只是在做“捕风捉影”的功夫,画一朵花,意不在此花,就像唐代禅宗的南泉和尚所说,“时人看一朵花,如梦幻而已”。白阳评沈周画说:“图画物外事,好尚嗤吾人。山水作正艰,变幻初无形。闭户觅真意,展转复失真。”在他看来,绘画要画“物外”之“事”,求于形似之外,而不在山水花鸟本身。 zilD4f9WqhqutXSjvuAPInSke7DIyvIqx1hcMqYjh0I2qtP5NyI1kiXuG89m6mXu



一身清僻米家风:云山图卷

《云山图卷》,纸本墨笔,纵14.8厘米,横247.2厘米,未系年,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帧长卷是白阳晚年杰作,显示他从北宋米芾、米友仁山水中脱略而来的一家风味。米家山水重视气化氤氲的感觉,以此表现宇宙间气韵流动的节奏,而白阳却从云山墨戏中转出幻有的思想。

陈道复《云山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14.8cm×247.2cm

苏轼说,画之妙在“孤鸿灭没于荒天之外”。孤鸿灭没,是孤独的﹑闪烁的﹑幽眇的,甚至是神秘的,这一境界在文人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米家山水重气,白阳山水重幻。这幅画以淡墨染出一痕山影,匆匆勾出山林屋舍等轮廓,而无荒率之笔。画卷起始处,一人打着雨伞过桥,几笔勾成,约略有些影像,而山间的茅茨,都在轻烟浮荡中。

白阳有诗说:“兰舟来去任西东,书画琴棋满载中。试问如何闲得甚,一身清癖米家风。”白阳以大写意花鸟名世,其实他的山水也有很大的成就,在吴门画派中,他的山水成就可以与沈周和文徵明的同列。白阳于山水独重米家山,“一身清癖米家风”可以说是其山水的真实写照。他在米家山水中,特别重视二米“浩浩然不意处反见天真”的表现方法。

米家山水因其朦胧而墨色淋漓的境界为元明以来文人画家所钟爱,仿之者不绝。然诸家所仿,各有所得,其中白阳所创造的米家风,受到行家高评。明黄省曾(1490―1540)说:“予尝见米南宫父子云山,特臻玄妙,而仿之者如元之方壶、国初时钱塘戴进,虽各底极,方特具体而微,戴聊窥其一斑耳,未之拟也。如我白阳陈先生用笔潇洒,览如汗漫无统,而波澜有绪。识者云‘纵横二米之间者,此卷也’,予以为然。”黄省曾所说的“汗漫无统”“波澜有绪”,确是白阳的这类云山墨戏的重要特色。 9hmonr3fs0jObIHkLxttdmbE6mREkBHh7BUrnkqmT6wkkkAO6JaCtWvYMVVWKnzz



波面出仙妆:商尊白莲图轴

《商尊白莲图轴》,纸本墨笔,纵129.7厘米,横62.7厘米,作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上海博物馆藏。上有题诗:“波面出仙妆,可望不可即。熏风入坐来,置我凝香域。”

陈道复《商尊白莲图轴》 上海博物馆 129.7cm×62.7cm

白阳喜欢一种“清绝”的格调,清静中融入幽绝的情愫。

瓶莲之作在花鸟画中很平常,白阳此画却很有特点。这幅画重在表达画家坐拥香城的理想,如佛教《维摩诘经》所表现的众香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在简单的构图中融入历史的维度。画分为瓶和莲两部分。瓶取商尊,饕餮狰狞,显得古朴凝重,携来几千年前的历史风烟。而莲,艳艳绰绰,无比鲜丽,又彰显出当下此在的鲜活。白阳将幽深的过往和当下的呈现糅在一起,意在表现“一点活泼就是恒久,此在活络就是宇宙”的思想。

陈道复另有一幅《瓶莲图轴》,纸本墨笔,纵156.4厘米,横55.4厘米,作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题有沈周《临江仙》词:“花叶亭亭浑似采,坐闲凉,思横秋。几回相眄越娇羞。翠罗仍卷袂,红粉自低头。前辈风流犹可想,丹青片纸还留。水枯花谢底须愁,只消浮大白,何必荡扁舟?”款云:“石田先生尝作《瓶莲图》,上有此词,词调《临江仙》。今日小子效颦,再追和如右。”这幅画的当是《临江仙》的词意,着意表现高蹈纵逸的情怀。

陈道复《瓶莲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156.4cm×55.4cm

这幅淡墨之作,花瓶上画有游龙,吞云吐雾,活泼游动,而瓶中荷叶轻举,素荷摇曳,格外宁静。一动一静,形成对比关系。细看,瓶中荷叶下,还画有一枝寒梅,荷花盛开的季节,如何有寒梅?由其右下疾速书写的题跋可知,原来这是一次醉后的作品:“癸卯夏六月晦,作于五湖田舍。时既醉,不知其草草也。”时间为1543年6月30日,时间记得如此清楚,其实作此画时似醉非醉,梅花与荷花同列,通过时间的错位来表达超越具体时空的活泼生命意兴。 9hmonr3fs0jObIHkLxttdmbE6mREkBHh7BUrnkqmT6wkkkAO6JaCtWvYMVVWKn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