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槛外长江空自流:落霞孤鹜图轴

《落霞孤鹜图轴》,纸本墨笔,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未系年,藏于上海博物馆。上有题跋云:“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晋昌唐寅为德辅契兄先生作诗意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轴》 上海博物馆 189.1cm×105.4cm

1514年,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邀,至南昌,不久,发现宁王有反朝廷的野心,因佯狂而得免归里。江兆申说:“而《落霞孤鹜》实际画的是南昌的滕王阁,这时恰由南昌归来,选此题入画,也非常自然。”此画似作于1516年,是年唐寅四十七岁。李维琨说:“明代的滕王阁面目已无法确知,但在旧基础上修建的亭阁很难想象会是《落霞孤鹜图轴》江边酒家的模样,作品有一种宿命论色彩,与唐寅南昌归后的反思不无关系。”

滕王阁自唐代修建后屡经兴废,北宋大观年间重修而达到极致,至元时其规模仍不失巍峨。元唐棣《滕王阁图卷》(今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画数层楼观雄峙江边,中有文人聚会。元夏永《滕王阁图》(今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取近景俯视的角度,突出滕王阁的巍峨和辉煌。明代中期,此阁早已不复元时面貌。李维琨的置疑不无道理。

《落霞孤鹜图轴》在构图上倒是体现出唐寅水际草堂的模样,右侧高山,左侧临水,山际有水阁,阁中有人闲话。此图的临水一阁,状如草亭,的确有江边酒家的模样,这与“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的滕王阁毫无相类之处。曾经的滕王高阁临江渚,此图却是低低水榭沐夕阳。很显然,唐寅不是写滕王阁之实景,也非突出王勃的雄姿英发,而是借滕王阁之旧典,隐指今事。

唐寅与王勃的命运真有几分相似。作为“初唐四杰”之冠,王勃早岁有“神童”之誉,想当年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二十七岁时去南海省亲,途经洪州滕王阁,留下不朽的《滕王阁序》,一时声震天下,然而次年由南海返归时,即于途中溺水而亡,一腔宏愿尽付空茫。唐寅也是早岁成名,曾经“龙虎榜中名第一”,怀着无限的憧憬,却在随即的科举之变中,梦断北国,从此沦落天涯。唐寅“千年想见王南海”诗句中的“千年”,实具有暗喻自己身世的意思。

唐寅此画,诗与画并行。他将古事和今事糅为一体,似写古事,又隐今思,往复回环,流连含讽,简直可视为唐寅的生命咏叹调。他将对古事和今事的陈述都付诸眼前的实景。而实景与典故、时事之间又形成极大反差。“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但画面完全没有龙马腾骧之势,在南宋李唐瘦硬画风中,又融入一分优柔和迷蒙。一人独临水榭,纵目远眺,云淡淡,风轻轻,江天渺然空阔,一切都迷迷蒙蒙,这是大潮过后的舒平﹑狂风劫后的宁定,曾经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都归于消歇。

唐寅题诗所云之“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突出时间转换中的含混﹑人事流连中的迷惘,似幻非真,一副“烟波柳岸”之景,表达一份历史的叹惋,没有《滕王阁序》中的雄放,却有王勃《滕王阁诗》中“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怅惋。 eK4L2F4qpMP7kakfraXo6jSlrZvOCUpJHZrhX3Pu6RCCJ472o5Yb0PfzUejXRZ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