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永恒的寂寞:渔庄秋霁图轴

《渔庄秋霁图轴》,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作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今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图创作十八年后,明洪武五年(1372年),云林重题此图云:“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倪瓒《渔庄秋霁图轴》 上海博物馆 96.1cm×46.9cm

王云浦为云林朋友,在水际有渔庄。云林曾有《画寄王云浦》诗:“萧散贤公子,衡门似水清。花间青鸟过,砌下绿苔生。山色排檐入,江波照眼明。开图想幽境,欲为写闲情。”渔庄傍山临水,是一幽静之所,云林作此图,是为了表现“闲情”——不被羁束的情感。跋中所说的子宜,名张适,洪武初官至工部郎中。《渔庄秋霁图轴》上题诗中的“张高士”,即指此人。

画面中部近景处,焦墨画平峦上枯树五株,所谓孤桐只合在高岗,向天空中伸展,体势昂扬。中段空景,以示水体。向前乃是沙岸浦溆,以横皴画远山两重,约略黄昏之景。这当与他在太湖边生活的视觉经验有关,站在近岸,朝暮看太湖远山,就有这样的感觉。而这又非视觉经验的直接呈现。“悲歌何慨慷”——江城暮色中,风雨初歇,秋意已凉,正所谓“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云林寓此画一种悲切,一种高旷,一种“乾坤了望眼、不意自彷徨”的精神,突出“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的潇洒。意度主宰着画面空间的选择,不画由江岸视觉起点的远望所及,只是突出树、石等意象符号,略去种种(包括小舟、行人、暮色中的鸟),虚化种种(陂陀中的沙水,也非目击下存在之样态)。一切皆出于意度衡量之需要,需要在苍天中昂藏得法的高树,需要一痕山影的空茫,就尽意为之,而题诗中所说的“翠冉冉”“玉汪汪”等,一无踪迹。画与王云浦的渔庄实景并无多大关系,是一种精神书写。

云林的画多突出一种寂寞气氛,清恽南田说是“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几乎将一切“活趣”荡去,真是“寂然”了一切,没有飞鸟,没有云霓,水中没有渔舟,亭中没有人迹,甚至没有一片落叶在飘飞,画面似乎被凝固了。他的空寂的追求,不是寂然而灭,风林的高旷﹑汀渚中的涵玩﹑远浦的收放等均是意趣之宇宙。他的寂寞是“花落庭前树,风吹溪上舟”,画中虽无舟,却见虚舟天河竞渡;他的画是“源上桃花无中无”,虽无桃花,却有万般馥郁。 7gDAgsuI90PewSOVi7GG+1Cz/tvThXV/G9HjuI5srnPZgJisRnwZVukjJDD4pI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