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构建大科普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上海科普发展新战略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从而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是浓郁创新氛围、提升科学素质的社会基础性工程。当前,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以下简称“四大品牌”),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对进一步做好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大科普”格局,既要激发创意、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也要宣传创新、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传播和集聚创新正能量,更要服务创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科技创新价值。

一、把握新时代新要求

推动新时代的科普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大科普”格局,大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益,努力开创科普事业发展新征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科普工作的基本遵循

坚持人民立场,心系人民才能造福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事业,也要积极顺应我国社会矛盾的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科普服务的公平与普惠。

(二)突出政治引领,把贯彻宣传新思想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科普工作要把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大对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优秀团队、重点政策举措的宣传和普及,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理解和参与科技创新,在全社会凝聚共识,汇聚创新正能量,推动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怀和关爱,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重大意义,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科学普及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重要领域,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要把培育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方面,以繁荣科普市场、培育科普产业为突破口,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围绕科普相关领域开展创业实践,在展教具、图书出版、影视、玩具、游戏、旅游、网站等领域,催生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增加市场化、专业化科普服务供给,集聚形成科普产业集群。

(四)注重开放协同,把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撑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李强书记提出,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和更高的工作标准,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再谋划、再深化,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落实。科普工作要以围绕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强化与苏浙皖及相关城市的合作交流,促进上海具有美誉度的科普活动、科普资源向国内外辐射扩散,让更多人享受和共享。

(五)对接“四大品牌”,把塑造科普品牌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

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行动。对接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战略要求,科普工作要树立以品牌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新思路,打造更多引领时代潮流、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科普新品牌,为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注入科普力量。

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当前上海科普发展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短板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平衡”,这对上海进一步构建“大科普”格局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创新与普及不平衡

科技传播链与科技创新链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创新主体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资源投入、条件保障方面明显存在“重研发、轻普及”的现象。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在现行的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中,科普工作量或科普作品往往被忽略不计。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化渠道还不够丰富。科普内容开发缺乏系统考虑和顶层设计,重知识轻思想方法的现象比较突出,对重大科技成果、重要科技人物的宣传还需要加强。

(二)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高端科普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其对科普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高端科普产品供给能力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原创作品和精品仍然比较缺乏,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媒资源和电视(台)科普(技)节目还不够丰富。国际性科普平台和项目较少,科普国际化程度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事业与产业不平衡

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科普事业总体上处于以政府推动为主的阶段,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从事科普的意愿还比较缺乏。市场化科普工作机制亟待完善,市场在优化配置科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足,社会化、市场化科普主体在科普发展格局中存在“缺位”“错位”现象,民间科普机构严重缺乏。科普产业尚未成为社会的共识,科普市场和科普产业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专门从事市场化科普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还比较少。

(四)政府与市场不平衡

政府科普管理模式与科普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不完全适应。现代化的科普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科普治理能力亟须提升。政府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亟须加强。科普评估和监测机制尚需健全,科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公民科学素质监测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普统计、科普理论和决策咨询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构筑新优势新基础

“十三五”以来,上海科普发展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导向,着力激发创意,积极宣传创新,主动服务创业,重大工程加快落实,科普工作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市民科学素质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快确立,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工作的显示度和惠民度加速提升,为新时代、新起点实现更高质量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开放融合,社会化科普格局进一步健全

开放协同是现代科普发展的重要趋势。“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普工作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了“4+1”科普工作模式,即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普工作例会,每年召开一次全市科普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各部门、各区以及市区间的科普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深入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活动,推动了全市大科普工作格局的形成。例如,市委宣传部围绕上海市五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普工作进展,于2017年举办了“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2017”大型主题展览。2017年5月30日,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市科协以“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为主题,组织市级学会、区科协及基层科协组织等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团市委、市科协、市教委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强化市区联动。拓展渠道、创新机制,鼓励各区积极参与全市性的重大科普活动,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形成市区科普工作合力。例如,浦东新区积极承接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普活动任务,于2017年举办了“一带一路”青花瓷展、“2017上海国际科普文艺展演”等活动。黄浦区、徐汇区等12个区组团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参展2017上海国际科普博览会。静安区开展“走进自然,感受科技——静安市民科普行”系列活动。闵行区举办了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人与自然——发现”主题摄影展。

(二)聚焦产业孵育,市场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科普产业是科普社会化、市场化的必然趋势,科普发展必须事业、产业并重。“十三五”以来,上海以培育“互联网+科普”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普宣传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科普的市场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建设科普产业孵化基地,培育科普产业。2017年5月,上海市科委在虹口区建立了全国首家科普产业孵化基地——方糖小镇科普产业基地;2018年5月,与徐汇区政府签订了《上海市科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备忘录》,依托氪空间徐家汇社区,建设了上海市第二个科普产业孵化基地。经公开征集,首批共有“妙小程”“科学盒子”“星趣科普”“码趣学院”“精练”等10个科普创业企业入驻孵化器;至2018年底,5个科普创业企业获得了社会资本投融资,其中种子轮投资1个、天使轮投资3个、A轮投资1个。同时,市科委与宝山区合作,依托智慧湾园区建设科普公园,在打造科普体验场所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培育孵化一批以科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机构。至2018年,全市共建成科普产业孵化基地2个,在建1个,共培育科普创业企业14个,企业自发成立上海科普产业联盟,上海科普产业初具雏形。

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推动“科普+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市科委与百联集团签署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科普集市、特色主题展等形式开展科普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推进科普展览内容和商业展陈模式创新,做大做强科普品牌,“自然趣玩屋”“如何复活一只恐龙”等系列科普活动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加强与上汽集团、跨国公司在沪研发机构等企业合作,动员和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上海科技节等重大科普活动,促进科普与产业、科普与商业、科普与研发的深度融合。

(三)深化合作交流,国际化科普影响持续拓展

“十三五”以来,上海坚持以国际视野谋划科普发展,深化国内外科普合作交流,拓展科普工作格局,扩大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以长三角为重点,深化国内合作。长三角科普资源共享不断深化,2018年科技节期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多家科普场馆共同成立“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致力于推进科普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形成“产-学-研-用-展”一条链,实现馆间、馆企、馆研、馆校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大科技(普)扶贫对口支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技馆、沪杏科技图书馆、上海西马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4家单位获“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进西藏’活动先进集体”表彰。干频、曹宏明、梁兆正、顾卫东、梁小玲5位同志获“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进西藏’活动先进个人”表彰。

以“一带一路”为引领,拓展国际交流。加强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普交流合作,共同策划开展“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展、“星空之境”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成果交流平台。2017年科技节期间,举办了科技节国际沙龙、“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乐园等多个国际化活动,来自欧洲科普活动协会、马耳他科学节以及捷克、波兰、荷兰、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学家和优秀科普工作者参加了相关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上海科普活动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市教委和市科委共同主办的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已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国际性青少年科技交流品牌活动之一,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形成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力。

(四)突出绩优高效,品牌化科普活动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上海以品牌化为导向,探索切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活动和项目,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少年爱迪生、国际自然保护周、上海科普产品博览会等一批科普品牌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上海科技节品牌影响力加速提升。2018年上海科技节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 600余场,主会场及分会场的主要活动网络视频直播点击量超过1 000万次。30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世界500强企业邀请公众走进实验室,拉近科技和公众的距离,让公众感受科学的魅力。上海科技节已成为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的又一重大品牌活动。

一批知名品牌获得广泛好评。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少年爱迪生》《未来说》等电视电台栏目以及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等重大科普活动的品牌知名度、社会参与度、群众美誉度不断提升。例如,大型青少年科学梦想秀节目《少年爱迪生》成功播出五季,节目最高收视率达5.4%,有效锁定4~14岁和35~65岁两大收视人群,节目“含金量”位居同类节目之首,连续两年荣获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儿童节目提名奖,并获上海市科技新闻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又如,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五届。每年有数千份优秀作品入选,评出50名“明日科技之星”和50名“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并将奖项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和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力求科学、公平、公正地选拔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人才。

(五)着眼持续发展,长效性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深化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着眼未来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科普工作思路,着力壮大面向一线的科普工作队伍、保障多元供给的科普工作经费、健全植根基层的科普设施体系,不断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加强科普培训。2017年共开展面向科普管理者、科普讲解员、科技宣传工作者的业务培训7期,培训科普工作骨干300多名。一批优秀科普人才获得国家表彰。在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上海代表队的6名队员全部获奖,其中来自宝山区气象科普馆的田青云、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黄麒通获得一等奖,并获“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2016年,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上海科技馆展示教育处4家单位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俞奕、朱贤定、宋林飞、陈文娟、沈晓兰、徐湮6位同志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者”表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5家单位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表彰,龙琳、钟倩、曹晓清、沈湫莎、徐超、龚健6人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科普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至2017年,全市共建有2家综合性科普场馆、54家专题性科普场馆、273家基础性科普基地、83家社区创新屋、2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及100个实践点、社区科普e站和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各1 000多家,形成了覆盖社区、广布全市的科普设施体系。全市平均每44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重点科普场馆形成了广泛影响力,上海科技馆入围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位列第6。2016年,社区创新屋作为国家优秀科普展项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参展群众的热烈欢迎。

科普传播网络进一步拓展。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做大互联网科普,科普传播网络进一步拓展。市科委依托上海科普云、科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扩大科普宣传,以项目资助的方式,培育了汽笛声、科萌萌、趣知医、创新WOW等专业化互联网科普平台。同时,加大互联网科普内容投放,通过科普电子屏、社区科普宣传栏等社会化科普载体,在人流密集场所投放科普内容,进行立体化、社会化科普宣传,扩大科普受众面。

四、确立大科普新定位

大科普是随着“大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既是科技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科普”是相对于“部门科普”“领域科普”而言的,所谓“大科普”就是指全社会的科普,是指科普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共同工作。当前,学科交叉化、技术集成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直接促成“大科技”的产生,也就需要“大科普”与之相匹配、相呼应。从总体上看,与传统意义上的“部门科普”或“领域科普”概念相比,“大科普”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科普内容的综合性

科普内容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呈现纵向不断延伸、横向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机融合,“大科普”的内容不仅仅是自然科技知识,还包括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社会知识;二是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有机统一,“大科普”不仅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视创新方法的培训,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宣扬;三是科普、娱乐、体验、生产相互促进,科普与艺术、旅游、体育以及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结合更加紧密,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体验科技的无穷魅力成为“大科普”的重要方式;四是创意、创新、创业纵向延展,随着创新链的不断延伸和扩展,科普不仅仅关注科技创新,更需要激发创意、推动和服务创业,适用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培训都应纳入科普范畴。

(二)科普对象的全覆盖

以公众为本的互动性是“大科普”的本质属性。在“大科普”格局中,“人人从事科学传播、人人享受科普服务”,追求科普对象全覆盖及科普服务均等化,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宗旨,针对各类公众群体全方位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是“大科普”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普工作贯穿于职前、职中、职后的全过程,形成科普教育的终身体系。公众由更多地接受和理解科学转向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他们不仅仅是科学传播的受众,也是从事科学传播的主体,“人人既是接受者、享受者,也是传播者、从事者”。

(三)科普机制的社会化

科普工作机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是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科普”格局的原动力。在“大科普”格局中,科普成为各行、各业、各部门的自觉行为。政府发挥政策、资金的鼓励和引导作用,市场机制在科普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各类社会主体和机构积极参与科普事业,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互动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兴办科普的局面。

(四)科普方式的多元化

科普方式和科学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是“大科普”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显示展示技术的发展,传统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功能、科学普及效果将得以改进和提升;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手段在科学普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此外,电子屏、幕墙、画廊等各类社会化宣传载体的科普功能也呈现勃勃生机。在“大科普”理念下,任何物体既是科普的对象,也是科普的载体和渠道,科学普及将无处不在。从科普的方式和载体角度看,“泛在科普”就是“大科普”的最好诠释。

(五)科普发展视野的国际化

国际视野是“大科普”发展的必然要求,“大科普”在本质上就是“国际化的科普”。在一个开放的世界,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也必然要求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功能辐射上,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要实现从注重本地化向本地化、区域化、国际化有机结合的转变,重视引进国外优质的科普资源;同时,将自身推向国际、融入全球科普格局,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创新、开放、专业的良好形象。

五、推动高质量新发展

“大科普”促进大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征途中,上海科普工作应着力转变思路,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聚焦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聚焦重大任务、重点项目和品牌活动,以点带面,通过品牌活动、精品力作、重点项目的实施,引领科普事业的整体发展、充分发展和平衡发展。

(一)聚焦品牌塑造,扩大社会影响

品牌活动和项目是科普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的核心所在。新时代的科普工作要聚焦品牌化这个核心要素,以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要围绕科技制高点、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民生关注点,集聚政府优势资源,在科普设施、科普活动、科技教育和科技传播等方面,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项目和精品内容,彰显上海科普的影响和特色。加强市场化运作,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上海科技节,继续为上海市民奉献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科技嘉年华。不断创新科普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组织动员机制,办好全国科普日、上海职工科技节、草坪音乐会、上海科普大讲坛等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少年爱迪生》《未来说》《十万个为什么》等电台电视品牌节目。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和高要求原则,深入推进“一馆一品一课”发展,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挖掘自身特色,培育打造科普场馆特色品牌。

(二)聚焦产业培育,激发工作活力

以提高科普工作效能为导向,顺应网络社会、信息社会发展趋势,应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科学普及,以培育互联网+科普产业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资源集聚等多种手段,以市区联动、社会协同的方式全方位支持科普产业发展,培育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机制。孵化一批立志于科普的创业企业,培育科普产业服务中介机构,加快推进科普宣传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丰富科普内容、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

(三)聚焦能力建设,促进持续发展

健全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其与教育、文化、旅游等的结合,大幅度提高科普教育基地的整体服务能力。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优质的科普影视、音像、图书、动漫和网络视频等原创科普内容作品。建立健全科普与科研、学术交流、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引导承担国家和上海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促进科技成果科普化,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加强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者、科普讲解员团队、社区创新屋工作人员、科普志愿者的培训,培养、团结、凝聚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理念和传播技能的科普工作队伍。

(四)加强开放协同,拓展工作格局

以科普社会化凝心聚力,促进资源整合,形成社会合力,努力开创科普工作的新格局和新境界。完善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协同作用,鼓励和引导各成员单位深入挖掘部门科普资源,积极探索科普发展新路径。加强部市合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承接国家级科普活动和项目。完善市区联动机制,加强对区域科普工作的统筹协调,鼓励引导各区从区域资源统筹、共享的角度,以区区联动、区校联动、区园联动的形式,在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内探索新型科普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畅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普工作,汇聚全社会科普工作合力,健全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强国内国际合作,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形成“内外联通、合作共赢”的科普开放发展格局。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契机,强化国内科普交流,探索联合开展跨区域、跨省市的科普展览展示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仁开.“十三五”时期上海培育和发展科普产业的思路研究[J].上海经济,2017(1):32-40.

[2] 曹宏明,李健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上海科普事业发展新思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60-78.

[3] 任福君.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30.

[4] 胡升华.“大科普”产业时代来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11):69-70.

[5] 李黎,孙文彬,汤书昆.科学共同体在科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J].科普研究,2013,8(4):17-26. nGJHxaE1I9pYO/PufeiaMOUPOWK+4w8iQbrcUe/B8Z3ZXVvcK2yYx/S9ESemsP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