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我国积极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仍面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汽车供应链不稳定等诸多挑战,市场优胜劣汰将进一步显现,产业变革升级与格局重塑将成为主基调。

一、汽车市场需求潜力仍巨大,新能源汽车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总人口超过1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城镇化水平突破60%,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此外,据社科院和国内外学者研究,“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5%~5.5%,国内汽车市场仍具备逐步企稳的基础,经济的稳增长将带动汽车消费能力快速提升,尤其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比将达到20%左右。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28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万辆。

二、区域市场下沉,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将有望持续释放

在坚持扩大内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居民汽车消费存在较大差距,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潜力仍待挖掘。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持续推进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加,以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微型电动汽车不再单纯追求续驶里程获得财政补贴,而是精准定位中短途出行市场,主打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纯电动车空白市场,自上市以来产量连续多月超过2万辆,跃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排行榜榜首。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面临转型阵痛期,而微型电动车能够凭借超高性价比优势,纯粹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不仅驱动低端燃油车消费者转化,而且将部分低速车、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用户转化成新能源汽车用户,满足其短途、经济代步的刚需,成为行业全新的增量。

三、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企业重要战略布局,但规模化商用尚需时日

随着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的技术研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在多方合力下快速发展,但短期受法律法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限制仍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征、生产组织方式及服务形式等都在发生改变,不仅智能化对车辆行驶安全、责任判定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网联化也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软件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行业管理难题。

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外部环境变化加速行业洗牌

合资企业在乘用车领域领先优势相对明显。根据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生产量为720.8万辆,同比下降7%,在乘用车中的占比仅为38%。2020年排名前10位的乘用车企业中(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本、广本、广丰等 6 家合资企业),德系、日系、韩系等合资品牌总产量合计占比达 62%,中国品牌乘用车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较大。

重点合资企业在华开展新能源汽车布局,已逐步追赶中国品牌。在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领域,为了满足积分合规标准,合资品牌凭借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加快布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对中国品牌形成压力。其中宝马、奔驰、大众等合资品牌全年产量占新能源乘用车总产量的比重达46%,与中国品牌基本保持持平。纯电动乘用车领域,现阶段中国品牌依旧占据主力(占比 79%),但外资企业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产能提升迅速,份额也在逐渐提升,2020年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产量提升至 14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的比重达16%。

五、全球采购趋势强化,国内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欧美地区的汽车工业强国在部分零部件的专利技术、关键原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优势明显,国内的替代性和本地化生产难度较大。尽管部分海外进口零部件在国内有供应商生产同类产品,但汽车企业对供应商有严格的审核体系,且较长的零部件开发、试验验证和制造周期等仍然给零部件替代工作带来很高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国内供应商能否在短期内做出替代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新能源汽车三电供应链方面,我国在动力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铜箔、铝箔、壳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对外依赖性较弱,但仍存在电池上游材料产能提升严重滞后、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电池系统集成的部分材料及其装备仍然受制于人等薄弱环节。电动机和电控系统均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供应链风险,薄弱环节均集中在关键材料,如电动机的高速轴承钢、硅钢、绝缘材料,以及电控系统的IGBT半导体功率器件材料。

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方面,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的刚性需求正推动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生产制造的国产化。目前,已经有部分国内公司提供了相关的产品技术方案,未来在技术攻关、扩大产能、提供量产级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有望打破当前国际市场的格局。但由于我国智能化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汽车电子电控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制造和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高精度电子控制方面尚处于追赶地位,尤其是在高性能芯片研发和设计制造方面仍需补齐短板,产品有待市场检验。 U7xXOU1yx6CoSHIYVKMZ3uMSGxxMRZSf3AakTjKkPpjiwwMxcd2843gfbjW584n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