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合规管理步骤

基于我们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规管理工作的理解,我们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合规管理专项法律服务时,总结归纳出如下九大工作步骤:

图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合规管理步骤

最后形成的成果文件《合规手册》包括合规目标、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制度、合规管理风险指标库、重点业务合规指引(包括公司治理、管理人合规运营、基金募集、基金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退出)、合规调查报告范本等内容。

本书第一章概括介绍我们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合规法律服务的主要过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将分别展示重点业务的合规指引,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日常运营、基金“募、投、管、退”主要业务流程的合规指引和实务范本。

(一)私募基金合规管理的内部、外部环境分析

1.私募基金合规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私募基金行业监管环境分析)

(1)证监会监管政策和趋势分析

2013年6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 正式实施,将非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纳入统一规范,并明确由证监会实施监督管理,由基金业协会实施登记备案和行业自律管理。

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私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并对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合格投资者认定、资金募集、投资运作、行业自律等提出相应的监管要求。

2017年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或合伙人提出了“负面清单”式监管 ,如存在负面清单中列举的情形,不得担任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主要股东或者合伙人。

2018年4月27日,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外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资管新规》,针对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监管标准。私募投资基金在其行业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也适用《资管新规》。

2020年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决定》(以下简称《若干决定》),提升了监管层级,完善了监管法律体系。

《若干规定》共14条,适用于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的私募基金业务。证监会结合私募基金行业最新情况和问题,对私募基金监管的底线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重申和细化,具体的规范大体可分为六类:

一是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经营范围,并实行新老划断;

二是优化集团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监管,实现扶优限劣;

三是重申细化非公开募集和合格投资者要求;

四是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要求;

五是强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关联交易;

六是明确法律责任和过渡期安排。

《若干规定》的出台使得各地证监局在打击私募基金行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时有法可依。违反《若干规定》的,证监会可根据不同程度采取行政监管、市场禁入,实施行政处罚等措施,并记入中国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证监会每年均组织各地证监局对私募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并进行通报。2019年证监会在其官网上通报:为持续引导私募机构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证监会上半年组织各证监局对497家私募机构开展专项检查,重点为交易合规性,流动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跨区域经营私募机构的业务和资金往来、产品嵌套情况,业务隔离、风险隔离等制度的有效性,自融自担和利益冲突等情况。

出于各种原因,2020年证监会虽未对私募机构开展专项集中检查,但仍于年初向各地证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私募投资基金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各地证监局也都组织了辖区内私募机构的自查和现场检查。

经对比近几年的专项检查情况,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的检查重点已经从原来常规的“登记备案信息真实完整性、资金募集和投资行为合规性、基金财产安全性、信息披露合规性等方面”逐步调整到“交易合规、产品嵌套、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管理机构的风险隔离、关联交易、交叉投资、管理人员的独立和专业性、投资的合规性”等问题,且监管检查的频率、方法和标准均逐年强化严格。

(2)自律监管

2016年2月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开启登记备案和行业自律监管时代,自前述公告发布以来,中基协又发布了多项自律规范和监管规定,构建了“7+2”体系,全面覆盖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募集行为、投资顾问业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合同指引、托管业务、外包业务等。

2017年11月7日,中基协发布《登记须知》,并于2018年12月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登记须知》特别强调了股东真实性、稳定性要求,集团类机构主体资格责任要求和内控制度要求。此外,特别明确了关联私募机构需要承担合规连带责任,即关联私募机构中任一机构成为异常机构,其他关联方的新设管理人登记将不予受理,同时其他关联私募机构的重大变更和产品备案也可能受到影响。由此看来,《登记须知》整体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

2019年12月23日,基金业协会颁布新版《备案须知》,再次明确借贷性质的行为不属于私募基金备案的范围。私募投资基金不应是借(存)贷活动。但在过去的私募股权基金组建实务中,不乏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进行的各类投资,以在基金合同之外,与投资人签署差额补足协议、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保本保收益。新版《备案须知》再次明确借贷性质的行为不属于私募基金备案的范围,“明股实债”类型的投资不符合私募基金的本质。同时,结合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九民纪要》、四部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相关精神和具体规定,可以预判此类不合规的投资行为必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自律和行业监管及更加不确定的司法环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应充分关注监管尺度和司法裁判趋势的变化。

2020年3月20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公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申请材料清单的通知》,并随通知发布证券类投资基金备案、非证券类投资基金备案、基金重大变更和清算三套备案所需材料清单。结合2020年2月28日已发布的《关于便利申请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事宜的通知》,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登记、私募基金备案申请材料清单梳理工作。至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正式进入“清单管理”时代。

2020年6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报酬指引(征求意见稿)》,确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业绩报酬的机制设计和执行中应遵循利益一致、收益实现、公平对待和信息透明四项原则,规定业绩报酬的计提比例不应超过业绩报酬计提基准投资收益的60%,明确除赎回和清算外连续“两次计提间隔期应不短于三个月”的底线要求。

2020年10月28日,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电子合同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基金当事人及电子合同业务服务机构法律关系、各方权利义务,电子合同含义、法律效力及基本业务范围,规范电子合同业务服务机构系统评测与认证、运营技术、数据管理等,并规定协会自律管理及过渡期安排等要求。

(3)财政部、发改委监管

2015年11月12日,财政部《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用以规范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运作和风险控制等工作。

2017年4月1日,发改委《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等环节,以信息登记、绩效评价等方式进行宏观信用信息监督管理。

因此,对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或专项资金出资设立的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需要进行中基协和发改委的“双重备案”。

综上可见,私募基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行业的监管政策变化较大。证监会及中基协对私募管理机构的监管和自律要求逐步提高,且特别关注交易合规性、私募管理机构的股东稳定性、股权结构清晰(禁止代持)、风险隔离、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管理人员的独立和专业性、投资的合规性;同时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保持持续控制,关联私募机构人员、财务、业务独立并承诺承担合规连带责任。上述监管和自律要求的变化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督促其对自身的合规风险管理标准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更好适应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

2.私募基金合规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

根据《内部控制指引》第三章“基本要求”之第六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包括经营理念和内控文化、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和员工道德素质等,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可见内部环境分析是开展合规和内控管理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从实务来看,我们理解基金管理人在进行合规风险分析之前,应首先对自身的战略规划、业务定位、经营计划、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状况有客观清晰的认识。合规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与基金管理人的业务类型和可以调动的资源密不可分。我们建议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对照分析以下问题:

(1)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身的战略定位分析;

(2)私募基金管理人主导和参与基金的行业、类型、投资偏好分析;

(3)私募基金管理人现有的内部组织结构、决策流程、信息沟通、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4)私募基金管理人现有在管基金的规模、已投项目的情况分析;

(5)私募基金管理人现有在管基金所处的阶段,在募集期、投资期、退出期和清算期的基金规模分析;

(6)私募基金管理人现有在管基金所投标的企业的行业分析;

(7)私募基金管理人成立以来已经出现的各类风险事项统计分析。

(二)合规管理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根据合规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要求,在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内外部合规管理环境进行分析后,应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管理主要风险领域进行系统梳理。

首先,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组织形式和业务性质,对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等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基础法规制度库。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基金管理人的组织形式、内部结构、特殊监管要求、主要投资行业的特定风险等。

其次,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承担的合规义务进行识别,此步骤应结合私募基金管理人运营和基金管理业务的实际,主要关注以下风险领域:私募行业监管风险(包括基金管理人持续合规风险、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全过程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内控执行风险,部分基金管理人还应关注集团化经营风险、国有企业监督管理风险、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等特定风险。在识别合规义务的基础上,梳理分析私募基金管理人面临的合规风险,形成合规管理风险指标库,并对合规管理风险指标进行分类和风险等级评价。

再次,以合规管理风险指标和业务流程为导向,编制关键业务板块的合规风险指引手册。

最后,应注意完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在《合规手册》和合规管理制度中分别明确合规培训、考核、评价及违规处置等程序和要求,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的运行和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合规管理要素落到实处。

(三)完善合规管理架构

1.合规管理架构图

合规管理架构图如图1-2所示。

图1-2 合规管理架构图

2.合规管理的三级防控体系

科学有效地确立合规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业务部门是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业务人员及其负责人应当承担首要合规责任;风控合规部是管理(牵头)部门,是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二道防线,同时也是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责任单位;合规审计、调查与合规联动是防范合规风险的第三道防线。

图1-3 合规管理的三级防控体系

(四)明确合规管理职责

在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后,合规管理职责的明确是对完整合规体系所涉及的各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责任范围的界定,是协调管理职能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合规体系建立运行的组织保障。在合规体系中应明确如下机构和岗位的主要职责: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合规委员会(如有)、合规负责人、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各业务部门。

(五)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制定全员普遍遵守的合规行为规范,针对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合规管理制度,并根据法律法规、监管动态等外部营商环境的变化,及时将外部有关合规要求转化为内部合规制度并进行宣传培训,培养良好的企业合规文化氛围。合规管理制度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管理的制度保障,应包括以下关键要素: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行为准则,合规风险管理流程,合规审查流程,合规计划与合规报告,合规评审与考核流程,合规审计与评价,合规培训与宣传,反腐败政策,违规举报、调查与处置办法,合规信息管理系统,合规文化,各业务合规流程等。 m5xaDyrSF26sWnCvI/8n3mJwaEN3pQDuYwmvMSIszrfxuUvf6gntwwhejv6sxQ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