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各种对人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人的价值,为组织服务,创造组织需要的价值。因此人力资源的核心,从底层逻辑上讲,是研究人心、人性、需求和欲望。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心、人性、需求和欲望的发展。
商业的本质是等价交换,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境况下,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而延伸出的不同需求和欲望之间的交换。
没有需求,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商业。
比如,智能机的普及,实际上仅仅是在时代大背景下,由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使得人产生的一种新的精神需求。
因此,整个人类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核心逻辑,实际都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延伸出的,核心逻辑就是研究人和有效运用人,为组织和个人需求、欲望服务。
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延伸出不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产生了三类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纯物质的解决方案
如解决饥饿需求的食物,解决寒冷需求的衣服等。
二、纯精神的解决方案
如解决技能需求的授课,解决无聊需求的聊天等。
三、物质+精神的解决方案
如解决面子需求的婚宴(美食+荣誉),解决空虚需求的游戏(平台+机制)等。
随着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资源和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更好地协同和充分运用好“人”这种资源,产生了专门研究“人”这种资源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
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管理学的一种。管理学会对人、事、资源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实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人”这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实施、改进。
万变不离其宗,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是一门研究和有效运用人心、人性、需求、欲望为主体的管理学科。脱离了管理,甚至把人力资源管理凌驾于整个管理学之上的做法,实属本末倒置,以偏概全。
显而易见,人是管理的核心资源,却不是全部资源。学过逻辑学的人应该明白,人力资源管理隶属于管理学的关键部分,与管理学是从属关系,一部分又如何能凌驾甚至替代整体呢?这是很荒诞的逻辑,这也是为何许多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真实人力水平还不如运营部门负责人的水平高,因为他们的眼睛只盯着“人”,而忽略了与人相关的其他资源之间的协同关系,久而久之,片面地拔高和割裂了人力资源,导致思维陷入固化的陷阱,同时又缺乏对人性的深度洞悉,喜欢停留在研究方法论和操作工具层面,丢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之道。
根据此逻辑可以得出,真正的管理学大师,一定是人力资源管理大师。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可能只是管理学高手,不一定是管理学大师。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等级段位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划分。现在,笔者就基于对上百万名HR的接触观察,根据任职资格标准的基本逻辑,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估并划分出HR的学徒6级和高手9段。
维度一:工作内容
人力资源从业者在组织内部承担的职责越多、越高,水平要求就越高。
对于负责战略的HR决策者和负责管理的HR管理者,以及负责执行的HR实施者,水平要求各不一样。
维度二:管理幅度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组织内的人数越多,人心、人性、需求、欲望就越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度,在不同人的四类要素排列组合下,呈几何级数增长,同样的工作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10000人的企业和500人的企业,同样都是HRM,涉及的人员数量不同,会导致问题数量不同,对HR人员的能力要求明显不同。
维度三:管理难度
除了数量,组织的目标要求越高(经营指标),人员分类越复杂,面对同样事情时,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
年营收千亿元的公司和年营收十亿元的公司,对HR人员的能力要求明显不同。而人员类别单一的公司和人员类别复杂的公司,对HR人员的能力要求明显又不同。
维度四:管理业绩
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难度,不同幅度,不同内容下,人力资源管理者承担的职责难度也不同,而在不同情况下,要把人力资源工作做出同样的业绩,对能力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招聘同样的岗位/数量,在资源匮乏的公司完成,和在资源充足的公司完成,对HR人员的能力要求明显不同。在初创期的公司完成,和在成熟期的公司完成,对HR人员的能力要求又不同。
维度五:体系高度
一套体系包含四个核心要素:
道: 大道至简,有一套能解释领域内所有现象的底层逻辑规律。
法: 有一套根据底层逻辑规律延伸出来的,适合所有现象问题解决的指导型方法论。
术: 有一系列根据指导型方法论延伸出来的,适合问题解决的操作技巧。
器: 有一系列承载操作技巧的标准化的操作工具模型。
做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认知高度、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下呈现出的方式不同,凸显出HR人员的水平也不一样。复制他人工具执行完成的,和思考创立自己工具执行完成的HR人员的水平明显不同。而创立操作工具的和创立方法论的,HR人员的水平又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