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偏见与机会: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局部的

现在,又一轮心理学实验开始了。这次不打迷你高尔夫,也不测试运动能力,而是在一场限时的标准化测试中解答各种数学难题,而“数学能力欠佳”恰恰是社会上对你所在群体(说白了就是“美国女性”)的刻板印象,情况又会如何?

这种由性别特征所引致的针对数学能力的刻板印象风险会否影响到你的临场发挥呢?你能够顺利化解这一风险,获得满意的测试结果么?抑或单单是应付紧张的限时测试就已经让你状况百出,实在拿不出额外精力去排除来自刻板印象的干扰呢?是否每次你在解答数学难题时,只要一有男同胞在场,你都会感受到这种身份带来的压迫感?这种针对数学能力的身份条件作用是否让你感到万分沮丧,以至于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专业和职业也避之不及呢?如果换作一个不存在这种负面印象的社会,那里的女性是否会承受这种风险呢?她们的测试表现会更好么?

或者我们换个前提,假设你现在参加的不是“密歇根运动倾向测试”而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再假设针对你们群体的偏见不是运动能力,也不是单纯的数学能力,而是综合学术能力。那么,这种针对学术能力的身份条件作用以及相应的刻板印象风险会不会对你的考试发挥产生干扰呢?这种风险是不是通过制造焦虑的方式对你产生干扰,从而让你无法在应试过程中聚精会神?这种学术范围内的刻板印象风险会不会蔓延到其他领域,比如说课堂表现,或是与分属不同群体的讲师、教授、助教,乃至其他同学之间的融洽相处?这一身份条件作用会不会给身处其中的你带来巨大的挫败感,从而让你在选择生活和发展路径时刻意避开这些场合呢?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向读者们展示过去20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解构,并通过系统性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探寻未解之谜。而本书将试着模拟读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带领各位亲临解谜现场,去感受解谜过程中的每一次思考以及取得的进展,去体验刻板印象是通过哪些不可思议的途径影响我们的思维运作、抗压反应、不同群体间的紧张关系等。此外,还要介绍一些巧妙的策略以缓解这些效应,从而助力解决一些尤为棘手的社会问题。多年来我一直坚信,科学研究不再是堂吉诃德式的单打独斗,因此在书中我也会介绍许多从事该类研究的同行,包括他们的研究路径和成果。另外还有一些有趣的伙伴会在书中陆续亮相并讲述他们遭遇的刻板印象风险,这其中有著名的专栏作家、旅居巴黎的非洲裔美国人、来自北卡罗来纳州乡村地区的一位佃农出身的富翁、来自美国顶尖学府的精英学子,还有就读于美国人最向往的K-12 学校的学生们。

虽然本书可能会涉及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话题,但我和同事们已经尽力避免意识形态对本书及其研究成果产生干扰。对于社会心理学者来说,“人都是主观的”这一道理算是入门知识。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千差万别,使得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和认知就有如盲人摸象,没有人能够做到全知全会,或是保持绝对客观。而这恰恰是科学存在的意义。科学无法清除偏见,但它可以通过拓展我们的阅历削弱偏见的影响,这就是我要一再强调的。我们在观点与实证之间的各种循环往复,都有助于化解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真理的“大象”也会逐渐显现出它的全貌,刷新我们旧有的认知和想象。我们的研究就是奔着这一目标而来。通过深入的探究而非先入为主的观念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我特别喜闻乐见的,也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同身受。

这种不断探索的方式令我们的研究工作硕果累累,许多具有普适意义的结论和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正是这些发现(而非我最初的设想和臆断)令我真正确信,身份条件作用和风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我们研究得出的第一个通用结论就是,尽管我们都坚信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大量证据表明,无论是在特定场合下的个人表现,还是对职业和交友的选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与社会身份挂钩的各种变量的影响。试想一位世界级的白人短跑选手正站在奥运会100米预赛的起跑线上,邻道的是一名黑人选手。他俩同样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也同样面对着一马平川的百米赛道,但研究显示,在这种情境下白人选手若想取得好成绩,还需要克服由其人种身份引致的额外压力,而黑人选手则不必。

第二个被屡次验证的事实则是,身份风险及其危害在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长期阻碍和扭曲社会发展的种族对立、社会阶层分化、性别之间的成就差异等问题,到破坏社会关系的常客——族群冲突等问题,不一而足。

研究的第三大发现是刻板印象风险将通过影响精力分配乃至对大脑功能区进行精准激活等一系列传导机制对人体机能产生广泛的损害。目前对于上述风险的作用形成机制的研究已经渐渐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最后,针对个人应当如何减轻上述风险给生活带来的冲击,以及社会应当如何降低上述风险在诸如学校或工作场所等一些重要场合中的影响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而其成效是令人振奋的——证据表明,哪怕是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小改变减弱学校和教室里的刻板印象风险,都足以大幅降低那些不断给社会制造负能量的种族和性别间的成就差异。

上述研究成果令我更加确信,无论是对个人发展(比如取得成就,以及改善团队关系)还是对社会进步(比如建立“身份包容”型的文明社会,以及实现“机会均等”这一基本理想)来说,“身份风险”这一课题都是值得充分重视和深入探究的。本书所呈现的正是我和同事们在追逐这一信念过程中的所见所思。

那么,精彩的探索之旅即将开始。我们的第一站是——1987年,密歇根州,安阿伯市。 h8HJiJ7WAnwdks3Fj1Dwx47sBoIjV69H2dGk752taA77Bj2t+cOIy/EBhnQaP+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