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袍加身

耶律延禧早已经失了人心,他驾前的臣子,不管忠臣还是奸臣,都在找机会改投另一位君主。忠臣们认为,为了保护国家社稷的安康,为了抵御女真人的进攻,整个契丹民族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而耶律延禧根本就担不起这份重担。皇帝无能不怕,昏庸不怕,还有机会找个有能力的大臣来辅佐他,可是皇帝畏敌如虎,还未临阵就落荒而逃,仗就算打了?

而奸臣们也许对整个局势的认识更为清晰,他们意识到契丹辽朝气数已尽,除了投降女真人,大概已经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了。但是“投降”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可能留下千古骂名,更重要的是,想投降也得对方肯接受才行呀。眼看着女真人恨耶律延禧入骨,穷追不舍,如果自己还跟着这位皇帝,那么连投降的路都走不通,迟早还是死路一条。

终究是官僚体制、传统观念在制约着每个人的行动,即便认为逃跑皇帝耶律延禧已经无可救药了,跟在皇帝身边的时候,还是没有多少人敢起异心。可谁想到这位天祚皇帝竟然丢下文武百官,又从南京析津府里逃出去了,于是他前脚一走,大臣们后脚就开始议论纷纷,谋划着造耶律延禧的反。

耶律延禧所任命的南京留守耶律淳是个颟顸无用的老头子,他的辅佐官张琳和李处温成为留守政府的核心人物。两个人都是汉人,但都当着分管游牧民族事务的北面官,北面官里地位不算最高但直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要职,就是南北两府的宰相,张琳官居南府宰相,李处温是他的副手参知政事。

李处温是析津府本地人,他这个人一心想要保全自己的富贵荣华,于是就想踢掉耶律延禧,拥立耶律淳当皇帝。

耶律延禧驻扎在鸳鸯泊的时候,和南京城里还保持着联络,等他西走大同府之后,留守政府连续几天都得不到皇帝的消息。当时谣言满天飞,有说皇帝已经死了的,还有说皇帝被女真兵活捉了的,留守政府内部自然乱成了一锅粥。李处温就趁着这个机会和堂弟李处能、儿子李奭商量,说时局如此,不能再等待了,应该立刻动手。

李处能还有点犹豫,对他的堂兄说:“咱们终究是汉人,不是契丹人,想要废掉皇帝,另立新君,恐怕难以服众呀。”

三人商量了半天,觉得必须得找一些帮手,协同起事才行。找谁好呢?南府宰相张琳也和李处温一样,既是文官,又是汉人,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研究来研究去,觉得南京周边的三员统兵大将是一定要拉拢过来的。

哪三员统兵大将呢?第一个是镇国大将军、都统萧干,第二个就是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还有一个是怨军八营都详稳(契丹语,长官的意思)郭药师。如果得到这三员大将的支持,南京周边的绝大多数兵力就捏在自己手里了,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吗?

作为辽兴军节度使,相当于南京的卫戍区司令,耶律大石当时就驻扎在析津府中,于是李处温先秘密地前去会见他,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在李处温想来,萧干是奚族人,郭药师是渤海人,只有大石是契丹人,并且根正苗红,是正牌皇孙,如果先把大石拉到自己船上来,那么另两员大将也就好说服了吧。

对于李处温的计划,耶律大石倒没有表示出什么反对意见。因为他们和耶律延禧已经失去了联系,想要和金军开仗,总得有个皇帝来领导、指挥着才行。而如果想要另立君主,耶律淳乃是耶律延禧的堂叔,身份高、辈分也高,又是钦命的南京留守元帅,没有谁比他更合适当皇帝了。

在说服了耶律大石以后,李处温又去找萧干和郭药师,很快也得到了他们的首肯。于是李处温的腰杆终于硬了起来,大摇大摆地去见南府宰相张琳。张琳听了他的来意,一个劲儿摇头:“皇帝是生是死,还没有确切的消息,这时候为了大局考虑,让秦晋国王做监国是对的,拥戴他当皇帝就过分了。你这是想造反呀!”

李处温劝他说:“国不可一日无主,现在时局艰险,咱们做事不能太瞻前顾后。”随即抖出料来,萧干、耶律大石和郭药师都答应了,我现在兵权在握,你反对也是无效的。事情到了这一步,张琳没有办法,也只好勉强依从。

于是,一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北辽”的短命政权就此建立了起来,耶律大石在这个政权中可以算是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即将展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表演。

公元1122年三月里的某一天,留守南京析津府的主要官员们,包括张琳、李处温、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等人,召集文武百官和达官显贵数万名,一起浩浩荡荡地跑去秦晋国王府上,求见留守元帅、秦晋国王耶律淳。

耶律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懵懵懂懂地跑到客厅,接见张琳、李处温等人。李处温平静地对他说:“现在东西阻隔,皇帝生死不明,国不可一日无主,群臣商议,请殿下即皇帝位,以安民心。”话说得很平稳,耶律淳闻言却大惊失色:“你们别胡来!篡位为君,这种事情我是不干的!”

看起来,这个耶律淳确实不想做皇帝,因为此前他也有过好几次机会,却全都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

耶律淳乃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孙子,论起来是耶律延禧的皇叔。耶律宗真有三个儿子,长子是辽道宗耶律洪基,次子是宋魏国王耶律和鲁斡——耶律洪基的长孙是天祚帝耶律延禧,而耶律和鲁斡的长子就是耶律淳。

辽道宗耶律洪基曾经听信谗言,杀死了自己的皇太子,也就是耶律延禧的父亲耶律浚,然后悲哀地发现,自己侄子一大堆,儿子可再没有了,于是打算把皇位传给侄子里面最喜欢读书写字、貌似最有出息的耶律淳。但是耶律洪基这个人喜怒无常,决心还没有下,就先看着耶律淳不顺眼了,于是找个借口把他赶出中京,改立了耶律延禧为皇太孙——这是耶律淳第一次和皇帝宝座失之交臂。

耶律延禧登基以后,看到几个堂叔都和自己一样是酒囊饭袋,也就这耶律淳还像个样子,于是接他回京,封为郑王,后来又改封为越王、魏王,对他非常宠信。耶律淳的父亲宋魏国王耶律和鲁斡原本就是南京留守,等到和鲁斡去世,耶律延禧就下诏,让耶律淳子继父业,也到南京析津府去坐镇。

前面提到过,公元1115年,耶律延禧御驾亲征,率领十数万大军,号称七十万,前去讨伐阿骨打,走到半道,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突然跑回上京临潢府,起兵造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耶律章奴早就不满昏君耶律延禧的统治,可惜一直找不到一杆大旗扯来造反,这次行军途中,他和耶律淳的儿子耶律阿撒聊到了一起,阿撒说:“我老爹根红苗正,当年还差一点就当了太子,你不扶保他,你又扶保谁?”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带着亲信三百多人从前线逃回,打算谋反。

可是他们虽然商量得好好的,耶律淳却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直等到耶律章奴从军中跑出来,才派耶律淳两个亲戚——他大舅哥萧敌里和外甥萧延留——去南京通知一声。耶律淳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迟迟不敢表态,一直等到耶律延禧派遣使者前来查问,老头子才干脆一狠心,砍下萧敌里、萧延留两个倒霉鬼的脑袋,以表示自己的清白。

最终叛乱被镇压了下去,耶律章奴被处死,阿撒的下场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耶律淳不敢响应他们篡位当皇帝,倒是撇得够清,耶律延禧不但不怪罪他,还加封他为秦晋国王,拜为都元帅,征募从辽东逃来南京附近的流民组成一支新军——也就是后来郭药师统领的“怨军”。这是耶律淳第二次有当皇帝的机会,但他非常明智地退缩了。

现在是第三次了,南京的官员们苦苦相劝,耶律淳面孔一板,坚决不允。他是个在重重政治风浪中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物,其实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但终究年岁、辈分摆在那里,比起别的国王宗室也多少贤明一点,所以李处温等人再不肯放他逃走。

李处温最后竟然还口不择言,举出唐肃宗继位灵武的往事来——“想当初‘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朝中无主,幸亏肃宗李亨及时在灵武登基,这才挽救了唐室覆亡的危机。现在局势不是很相似吗?为了群策群力,击败女真叛贼,恢复我大契丹的江山,殿下您应该当仁不让地挑起这副重担呀!”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李隆基和李亨本是父子关系,并且李亨早就被册立为太子,父业子继,皇帝不在了(驾崩、逃亡,或者失踪),太子继位,那是名正言顺,怎么能拿来类比堂叔侄关系的耶律淳和耶律延禧呢?况且就连李亨本人,因为没有得到老爹的同意就急不可耐地登上皇帝宝座,当时和后世还有很多人骂他“不孝”呢。

耶律淳听了李处温这番胡话,当真是哭笑不得,一甩袖子就打算退回后堂。可是他走不了,客厅早就被挤满了,李处温的儿子李奭趁机扑过去,霸王硬上弓,拿起件红袍子披在耶律淳身上——红色是大富大贵的象征,这件红袍子虽然不是皇袍,但它是一种标记,和所谓“黄袍加身”是同一个意思。

遥想当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是在陈桥驿驻兵的时候被人披上黄袍,假惺惺地被迫做了皇帝,建立的北宋王朝——这不是“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而是人类都擅长援引前例来抬高自己行为的正当性或者合法性。

大红袍子一上身,客厅里的官员们立刻全体下拜,口称“万岁”。声音传到厅外,等在外面的官员们、贵族们、乡绅们,也全都在没有或者没有明显的统一指挥下,步调一致地叩拜高呼。数万人一起喊叫,声震屋宇,整个秦晋王府连梁带柱全都在微微颤动。

耶律淳这下子没办法了,看起来大家都是铁了心要造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反,自己如果犯了众怒,后果不堪设想。进一步就是皇帝,虽然是风雨飘摇的小朝廷的皇帝,也总比退一步死无葬身之地要来得强呀!

于是耶律淳就被迫登上了契丹辽朝的天子宝座,被尊为天锡皇帝,改年号为建福,册封老婆萧普贤女当皇后。当然,一朝不能有两个皇帝,终究耶律延禧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没有确切的阵亡或被擒的消息,天锡皇帝只得下诏,撤去耶律延禧天祚皇帝的尊号,降封他做湘阴王。

新皇登基,大赏群臣。耶律淳拜张琳为太师、李处温为太尉、左企弓为司徒、曹勇义知枢密院事、虞仲文参知政事、李处能直枢密院、李奭为少府少监。对于手握重兵的萧干,先是进位北枢密使,然后干脆封他做奚王。

萧干看名字像是契丹人,但他的萧姓乃是赐姓,本名叫回离保,是奚族人。奚族的全称是库莫奚,和契丹族同源,据说这两个民族风俗文化非常接近,连语言也可以互通,所以当契丹人征服奚族以后,仍然保留他们原来的王国体系,作为契丹辽朝的附庸,而奚国有五个王族,归附以后也都改姓了萧。萧干本是奚国的王族宗室,自然有当国王的资格。

还有一位拥戴功臣郭药师,本是怨军八营都详稳也即总司令。所谓“怨军”,乃是由耶律淳组建起来的一支新军队,成员主要是逃亡流散的辽东居民,有汉人、契丹人,也有渤海人。这些人因为女真兵南下而失去了家园,满腔愤恨,一心想和金兵干仗复仇,于是就起名叫作“怨军”。

耶律淳登基以后,觉得怨军这名字不好听,不吉利,就改名为“常胜军”,任命郭药师为常胜军都管押、涿州留守。

常胜军驻扎在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萧干大概也不在南京周边,因为他们两个都没有直接跑到耶律淳的府上去“红袍加身”。实际负责南京析津府周边防御重任的,只有耶律大石一个人。

皇帝换了,朝廷上下说不上耳目一新,起码多少有点新气象,耶律大石摩拳擦掌,觉得自己大展雄图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整备物资、训练兵马,打算要和女真兵好好地大干一场。然而他没有想到,北方烟尘未起,南面却突然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停战已经上百年的北宋王朝突然派出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逼析津府!

耶律大石有史所载打的第一仗,竟然不是和女真人打的,而是和宋人。 iH6wou/LMEbuSwwmWtqpsbuFRg98zfl5V/5aPjmAoXGU9uPcW6Vp5kLq4l2HWf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