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医藏象经络学说的实质探讨

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探讨脏腑经络的本质问题。这里之所以要作此探讨,就是因为脏腑经络也是《伤寒论》六经的生理基础。

中医学的脏腑经络,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属“耗散结构”的范畴,是一种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活的物质结构”,是一种高度有序的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补充的“气化结构”。器质性结构是生物的实体,是气化的物质基础;气化结构是气的有序运动,是实体的功能表现,但反过来又是形成实体的生命元素,二者相互依存制约。中医学的脏腑经络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而且重点在于后者。孟庆云曾用“模型说”说明中医学的藏象概念,“藏象概念所表述的不是脏腑的实体,而是模型。”这种模型,除有解剖模拟和功能模拟外,还有对自然现象和易理的模拟,它是一个综合模型。藏象模型所要表达的生理功能,具有时间、方位、气候、心理多方面的内容。从空间坐标看,是多维空间,它的实质就在于人和周围环境相应的观点。

中医藏象学说很接近现代生物全息律的观点,认为体表、内脏、组织器官的各层次之间,形成了一个以五脏六经为中心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且时时与外界环境相通应。其联系的渠道和实质就在于经络和三焦气化,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承担者就是经气。经气是五脏元真所化,发于六经,随三焦气化布散周身的精微物质,蕴含着较大能量,包括气、血、精、津、液五种。《素问·离合真邪论》言:“真气者,经气也。”《灵枢·刺节真邪》言:“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很好地概括了经气的来源与本质。中医病理上的证候,即是其气化结构功能状态的反映。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着眼点即在于此——调节人体的功能态,而《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精华即在于此。 R1O7Y0LwgMsW2Zzhh6HyRS45967BuzXEPl7dIZFeQGgXuXfnqtnJt+qmmhd0m2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