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基本思想的影响

《内经》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当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之风盛行。中医学也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思想,包括“元气说”“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学说,并用这些基本思想结合粗略的解剖知识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形成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这是一种近似于黑箱理论的研究方法。如《灵枢·本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就是《内经》的总括内容。

1.元气说 元气说来源于《周易·系辞》的“太极”说。太极根于无极,本是混沌不分,一气流行,运转不息,进而分出二仪、四象,形成万事万物。元气说引进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中气的概念,即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人的生命活动、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素问·天元纪大论》论述了宇宙中元气不断运动变化的规律,文中引《太始天元册》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彰。”寥寥数语,已勾画出天体演化和生命发展的一幅轮廓。宇宙造化根于元气,五运循行,六气敷布,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是总统大地万物生长变化的共同规律,自然也包括人体在内。其元气运动变化的形式,不论在人在天,均是有规律可循的升降出入。这一形式遭到破坏,则产生疾病灾害。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守常,反常则灾害至矣。”元气及其运动变化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肾中精气及其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重要意义,《灵枢·决气》“常先身生”之精气,《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所藏之精气,《灵枢·刺节真邪》所谓“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之真气,这些均是指人体一元之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所赖以依存的各种物质元素的总称,亦即气血津液所赖以生成的根本,而成为人体的能量来源。亦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言的“五脏元真”。其包括元阴、元阳两部分(亦即“元气”“元精”)。但在其运动变化、发挥功能作用的过程中,以阳气为主导,以阴气为基础,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强调了注重阳气的思想。张仲景运用发挥了这一思想,在平调阴阳基础上更加注重阳气。如《伤寒论》第390条霍乱致阳亡阴竭的证候,治以回阳为主、佐以益阴和阳的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治疗。在少阴病的辨治过程和预后中,更是以阳气盛衰为转移。

2.天人相应论 天人相应论也来源于当时的哲学观点。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自然界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云:“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涩而卫气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等等。另外,还有脉色应于四时的变化。病理上也有相应的改变,如《素问·本病论》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素问·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论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治法上提出了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仲景学术中也继承和运用了这一观点。如《伤寒论·序》云:“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金匮要略》云:“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伤寒论》中的各经病欲解时辰都是“天人相应”这一观点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3.阴阳五行说 阴阳讲万物的性,五行讲万物的质,阴阳五行相互联系,在人体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客观依据,在天人相应、元气说的观点指导下,深入细致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作为诊断的纲领、论治的原则,归纳药性、药味等,这些在《内经》中均有系统阐述(参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

另外,《内经》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诊法、治则学说均在仲景学说中得到了灵活运用。现举要说明,《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寥寥数语,深刻表达了八纲辨证的奥义。《伤寒杂病论》据此大加发挥,贯穿于六经辨证体系中,亦为杂病辨证的纲要。同时仲景又论述了辨燥湿的内容,如六经以阴阳为三阴三阳总纲,太阳经的表实表虚、经证腑证,阳明病的燥实、湿热,又三阳病多为表实热证,三阴病多为里虚寒证,三阳三阴中又分表里,等等。病因方面,从《素问·调经论》的“病生于阴,病生于阳”发展到《金匮要略》的三因论。在标本逆从的治则中,有白虎汤治热厥的寒因寒用,承气汤治热结旁流的通因通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塞因塞用,通脉四逆汤的热因热用,等等。其理论思想均直接来源于《内经》。 ClQcEynROaxo6nyeXJVBn+9lfkURpKAbyQWsxCVA8vTRfGcn1wjCrjLtN/YMsd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