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用“元气说”“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观点,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概括总结,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成为后世医家和医学流派学术思想的渊源。《伤寒论·序》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可见,《内经》《难经》诸书也是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时的重要参考书目。《内经》详于理论、灸刺,略于方药、论治。张仲景补其不足,成功地运用了《内经》的基本思想和系统理论,其一方面对“热病”大加阐发,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将外感热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讨论了病位表里、损及的脏腑经络、邪正虚实、病性寒热、燥湿实质、传变预后及立法处方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六经辨证体系和施治方法;另一方面对杂病进行探讨,将其基本思想和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系统理论具体落实到对病因病机、天人相应、五脏生克制化的总体认识和每个病的具体辨证施治过程中,将理法方药冶于一炉,理论、实践密切结合,撰成《伤寒杂病论》这一经典著作,成为后世外感热病的六经辨证和内科学脏腑经络辨证方法的渊源。正如《医宗金鉴》所云:“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赅,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以下从几方面探讨《内经》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