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少阴系统
整体气化规律:太阳从开,由心肺宣布气津于体表,太阳之气出入于胸中,为本气反从其母脏所出也。故太阳主表,外合皮毛,内根于肺系,司气立,统营卫,为一身之蕃篱。少阴为枢,外以助太阴之开,输转营血津液,内以助厥阴之阖,以潜藏收蓄精血,以经脉转输血气于周身。少阴为枢,主脐下小腹,反从其肝母所出,由肝助其藏血也,司神机,统一身水火阴阳,为太阳之基,内合筋骨,以精血养之。此系统主阴阳表里,为一身之大主,在四时主冬、夏,在一日主子、午,为人身之两极,外以主一身之蕃篱,统营卫,司气立,和自然环境相通应,内以司神机,统水火,为一身之大主。
2.阳明—太阴系统
整体气化规律:阳明从阖,以通下为用,其气由腹中而降,其气反从脾母方向所出,(土能生金)由脾脏助之以燥从湿化。太阴从开,将水谷精微布散于肌表,其气由腹上升,由脾至肺,其气由心母推动布散。此系统主由阳化阴,功能化物质,重在合成代谢,主在水谷精气的补充转化。其水谷精气上升外出以助太阳系统化生营阴,下降内入助少阴系统以为元阴元阳,其功用实不可没。在四时应长夏、晚秋,在一日应申、酉、戌、亥,阳入阴中,阳消阴长,人亦应之。
3.少阳—厥阴系统
整体气化规律:少阳为枢,以三焦为主,既居阳明、太阳之间,又为表里阴阳之界。以输转气液,外出以助太阳之开,内入以助阳明之阖(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理)。胁下为少阳经气出入升降之处,外合腠理,以木能生火,肝、心包以助之化气升阳。厥阴为阖,以肝、心包为主,以潜藏收蓄疏泄调节阴血。水能生木,故其母脏肾以协助之潜蓄精血,滋养筋骨,以备不时之需。其气出入于少腹胸胁,统血脉,司升发。此系统由阴化阳,木火相生,重在分解代谢,物质化功能。在四时以应春,在一日应子、丑、寅、卯、辰。阳气渐升,阳长阴消,以柔和为贵。若风火壅郁,壮火散气、食气,则为不美。重在收蓄精血,旺盛生机,从而推动机体的一切生化过程。
本文以气化学说为根据,从九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伤寒论》六经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期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