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教你如何识脉郁点

诸位同仁好,我是王蒋。跟老师学习有一段时间了,想必大家也在任之堂系列书中看见过我的名字,培杰师兄写书总是提到我,想来大家对我不算太陌生吧。

今天第一天上课,我先和大家随便聊一下,把我这一段时间要讲的总体思路先和大家讲一下,以便诸位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诸位都是来学习的,在任之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理、法、方、药在这里都有完美的展现。我今天开始讲课,也是受老师的点拨。老师说:王蒋啊,你学这么长时间了,应该给大家讲讲了,也是对你的一种锻炼和学习。所以我这次也算是奉师命给大家讲课啦,更要努力讲好。

我私下在想,大家来任之堂主要学什么呢?我大概归了一下类:第一种,像我、张宇这样的长期生,主要是学中医整套的理、法、方、药。因为我们没有基础,所以不仅是老师的经验,其他各家理论、中医基础都要理解掌握。第二种,像宛金、彩铃这样的科班学生,主要是来学习一种以脉诊为主的诊病的整套过程,以便更快更好地进入临床。第三种,是像陈医师、曾医师这种有了几十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夫,来到这里不仅仅学这种脉法,还要与老师交流对一些疾病的独特见解和认识。还有一些中医爱好者是来感受任之堂开放的中医文化氛围的。

所以这次暑期讲课,我要兼顾这些不同的情况。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首先讲任之堂脉法,然后介绍其他三诊的任之堂的特色经验,再讲任之堂常用的病机、诊断,老师常用的中药,介绍这些中药老师是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的?同时我准备把处方和药放在一起讲,这样更贴近于临床。最后讲一下老师的病例,现场分析一下老师和我的思路,让大家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希望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大家能基本完成“由脉把出病机,由病机写出治法,由治法处方选药”这一系列完整过程。同时也希望我的讲课能满足诸位学子的学习需求。

好,下面我们回到今天讲课的正题。

◎郁脉是诸脉象之首

今天我要讲的是郁脉。

郁脉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呢?

1.为什么要学郁脉?

2.什么是郁脉?

3.郁脉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4.郁脉在两手六部中的含义是什么?

5.为什么老师可以通过把脉直接说出病症?

大家都知道任之堂的脉法很厉害,来任之堂交流学习的同道绝大部分都是奔着老师的脉法而来,所谓“山中有鲜花,自有蝴蝶来”,可见老师的脉法在中医圈中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

那么学习老师的脉法该从何入手呢?这是大多数来学脉法的同道的共同困惑。凡事都是有诀窍的,找到了诀窍自然事半功倍,学习脉法自然也是如此。老师的脉法诀窍是什么呢?其实就在这“郁脉”二字中。

老师在教我们脉法的时候特别强调郁脉,认为郁脉是诸脉象之首,郁脉是学习和认识脉象的基础和关键点,把出了郁脉,这脉法就学会了至少40%。为什么老师这么看重这种脉象?这种脉象为什么独立于二十八脉,作用却这么大?它又和传统的二十八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就好好讲讲这个郁脉。

把脉就像福尔摩斯一点点查出真相一样,我们把脉是为了找出病变的部位以及病理性质。二十八脉就是解决这个病理性质的。但六部脉的脉象可能大体相同,那么如何分析判断呢?

不知道确切的病变部位,不知道到底是肝经还是脾经出了问题,不知道到底是胃出了问题还是肺出了问题,就算二十八脉摸得对,能判断出是痰湿或是瘀血,但病变部位在哪里你不知道,用药的靶向就不准确,临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这就是没有做到所谓的“擒贼先擒王”,这个郁脉正好是福尔摩斯破案的一个关键点——病变部位。

郁脉,顾名思义,郁字,有郁郁葱葱、郁塞、郁滞、郁结、郁积、积聚、阻滞不通的意思。郁脉在有形的层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脉管粗大,在气或者说是意的层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气机的不流畅。

把脉首先要总按,从整体上把握脉象。郁脉就是从总按中感觉到的,总按时感觉到六部脉中脉形相对最粗,反映在手指上最明显的那个部位就是郁点。把到郁脉,呈现在脑海中的象可以是豆状,可以是条状,但总不离阻滞、不流畅而带来的粗大的感觉。

下面我再谈一个问题。这个郁脉和细脉的问题,就是独大和独小的问题。古语云“独处藏奸”,意思是最独特的、最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地方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地方,它很可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以虽然我们讲郁脉,但临床中独大、独小脉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这都是能确定病变部位的关键。

大多数时候,病症虚实夹杂,郁脉与细脉可同时见到,这是因为郁脉与细脉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好比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同时必然会导致一定范围内其他马路上车流量的减少,这个交通堵塞的路口就好比是郁脉,而其他马路上车流量的减少就可以理解为细脉。当这个十字路口的堵塞问题解决后,马路上车流量也就恢复了常态。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理顺了体内的气机,解决了郁脉,细脉也就消失了,六脉自然也就平和了。

那么凭什么说我们就可以通过郁脉来找到病变部位呢?郁脉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呢?

人体产生疾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即七情、六淫、饮食劳倦、房事、金刃等,不论伤到何经,伤到何脏,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经气的运行,经气运行受阻所产生的波动反映在寸口脉上就是郁象。人体是全息的,人体内部的变化差异都可以在外部找到痕迹,而把脉就是我们去寻找这些痕迹的很好的途径之一。比如我们生了一场气后,在面色上会表现为脸红、脖子青筋显现,在脉上则会体现在左关部脉郁大,这是因为怒伤肝,生气后影响了肝气的正常疏泄,肝气疏泄失常,郁结于内,在脉上的反应就是左关郁大。

好,讲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对郁脉的重要性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如果只讲到这里,那就有一些空泛,还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因为双手六部脉,三部九候分别代表不同脏腑,郁脉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现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下面我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给大家一条一条地分别说明郁脉在双手六部脉中的含义。

◎郁脉在两手六部中的含义

下面我要讲的是郁脉在两手六部中的含义。

郁象可在寸口六部位同见,也可单部位出现,可以在沉取时摸到,也可以在浮取时见到。郁脉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身体气机不畅和病变的部位,即何经何脏何腑产生了郁滞,发生了病变。

大家记住,中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天人相应,所以把脉的原则就是:以上候上,以下候下,以左候左,以右候右。

《难经·十八难》说:“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内经》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我们用寸、关、尺分别代表三焦。以上候上,以下候下,我们以桡骨,也就是掌后高骨来定关,关前一指为寸,关后一指为尺。寸代表上焦,关代表中焦,尺代表下焦。以左候左,以右候右:左寸代表心,左关代表肝,左尺代表左肾;右寸代表肺,右关代表脾,右尺代表右肾。

这里需要厘清一个概念,中医的藏象理论不同于西医的解剖学,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相应和阴阳理论。最好的一个代表模型就是阴阳鱼,也就是八卦图,黑和白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处于动态的平衡中。

中国文化是通过处理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的文化,而关系永远在变化之中,所以中国文化处理动态的事物和活体更加有优势。西方文化是通过分析物质来解决问题的文化。物质是死的,是不动的,所以西方逻辑思维在研究客观物质上有巨大的优势,从而发展出了灿烂的物质科学文明。但是在处理关系和活体中,这种思维并不适用。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给我物质,我能撬起整个宇宙,但是科学定律连一个毛毛虫的生命运动都解释不了。文化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是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细化到医学领域,中医在治疗内科杂病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中医外科,特别是外科手术领域并不是中医的擅长领域。而西医在外科领域拥有巨大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生产工具的精细化,这种优势还在不断深化和积累;但是在内科领域,西医能治愈的疾病寥寥无几。举个例子,几十年前西医治不了的肾炎,几十年后的现在,西医还是没有拿出手的好办法。以上是我对中西方文化和中西方医学的一点思考。中医是处理动态活体及其关系的医学,由此发展出了经络、脉学、藏象学说。这些学说都有一个特点,都是研究活体功能的,在尸体上无法操作和验证。经络只有在有生命特征的人身上才能检验出来;把脉只针对活人才能开展;藏象学说是关于脏腑功能的学说,而不是以脏腑解剖为研究对象。这一点与西方医学正好相反。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从西医解剖理论来说,心脏在胸腔偏左,左右肺叶充满整个胸腔,肝胆在膈下右边,脾胃在膈下左边。

我上面说了,中医的五脏六腑并非单指实质性的解剖学脏腑,它更多的是描述脏腑的功能属性。这些功能在活体上面才能得到体现。比如,中医讲肝主血,主疏泄,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这些都是对肝的功能属性在活体上的特征描述。

同学们看完上表后,基本上把一下脉就能判断出身体哪里出现问题了。学到这里你就相当于有了扁鹊的“透视”功能。大家还记得那篇有名的医古文《扁鹊见齐桓公》吧?下一个问题来了,你虽然知道病人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但是怎么让病人相信你确实了解他的病、他的身体呢?所以这时候就要使出撒手锏,通过把脉说出病人现有的不舒服的症状,以做到让病人心服口服。以下是老师常用的,也是我个人在跟师侍诊时总结出来的六部脉的郁脉症状对应。

(续表)

好,同学们,下面我来解说一下这个表。

左寸浮取郁滞,主有外感。风寒感冒则发热,怕风,怕冷,流鼻涕,打喷嚏,全身疼痛,颈项不利;风热感冒则发热,怕热,口干,出汗,咽痛,黄涕。另外左寸浮取为膻中,患者长期情志不舒,气会膻中,郁而不通,则膻中按之疼痛。

左寸沉取为心脉,把到郁脉,表示心脉有郁滞,多为瘀血、痰湿水饮阻闭心脉,容易出现心痛、胸闷、头痛头晕、舌头伸缩不灵活、舌根僵硬等症状。当然具体是何种病理产物瘀堵心脉,还需要进一步体会脉性及其他三诊合参方可确认。

左关浮取到郁脉,为胆经胆腑出现问题,常见的为胆囊壁毛糙、胆囊炎,胆郁化火则会出现口苦口干、头部两侧疼痛的症状。

左关沉取郁滞,为肝经不通。肝主疏泄,疏泄正常则一身气机顺畅。而七情所伤最容易影响肝脏疏泄,疏泄失司则生郁也,肝气郁结日久就会出现胁胀痛、胸闷胀、脘闷满、嗳气、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等症状。

左尺郁滞多为寒湿阻滞下焦,湿困腰腿,常见腰痛、腰部困重、下肢沉重水肿、抬举困难等症状。另外左尺部多主泌尿系统疾病,如会阴胀痛,前列腺增生,尿频尿急,尿等待,小便不利。

右寸浮取得郁脉为胸中气机阻滞,表现为咳嗽,胸闷,不能平躺,气短,气喘,胸部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

右寸沉取得郁脉为肺气壅滞,肺气宣降失司,表现为痰嗽咳喘,咽喉不利。另外,肺主皮毛,宣降失司,湿热内郁,多表现为各种皮肤湿疹、痤疮等。浊阴不能走六腑,郁于上焦,堵塞毛孔,多表现为头面皮肤及头皮油腻、脱发等。

右关浮取得郁脉为胃失通降,胃主受纳,受纳失司则饮食壅滞,食停于胃,甚至食入即吐,指下多表现为郁豆兼有小粒顶手感,胃部胀满不舒,到饭点不知饥,嗳气,打嗝,反酸;胃气不降,也可能引起肺失肃降,而出现肺系相关病症;胃失和降,还会引起脾失升清及脾失运化。

右关沉取得郁脉为脾滞,脾主运化,湿、热、食积都可以导致脾滞,湿阻脾滞则表现为饮食不消化,食后腹胀,纳差,便溏,舌胖大,不喜饮水;热郁脾滞则表现为唇红,手足心发热,烦躁,饥不欲食。

右尺主肾阳,常人肾阳多为不足,右尺郁滞多为“鸠占鹊巢”,这时多需要按取患者的足太溪脉来判断肾气的强弱。如果太溪脉弱,跳动无力,甚至按取不到即是肾阳不足。脾不升清,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陷,郁滞中下焦导致的右尺部郁滞,常见大便溏稀,甚至五更泻,四肢畏寒,水肿,阴囊潮湿,女子有白带多、色多清稀、宫颈囊肿等,男子多有脚汗,老人肛周湿痒。如果舌质暗,面色黑,黑眼圈重,则表明有寒湿瘀血,表现为腹部刺痛,位置固定,痛经,月经血块多,颜色黑。

刚才所讲的内容都是凭脉推断的常见症状,这是让病人心服口服的撒手锏。大家平时可以根据我所列出的试一试。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脉象反映的是病机,我们都知道一个病机所对应的病症何止这几种,这些都是我们在病人身上看到的比较常见的症状。所以同学们自己也可以有新的总结、新的发现。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今天我们基本上把郁脉讲完了,个人觉得如果把这节课学好了,基本上就敢给人把脉了,就算不学下面的内容,你也可以说出个一二三,也不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觉了。这在临床上属于既容易掌握,又非常有用的知识。好,下课,谢谢大家。

◎边学边悟

亲爱的读者们,为了让大家更能感受任之堂浓厚的中医氛围,以后我们将在每节课后摘抄同学们的听课笔记,这里有他们的感悟,也有他们认为的学习重点,亦有他们的延伸扩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对你的中医通关战有一定的启发。

熊广华

今天晚上听完师兄对郁脉的全面诠释,我对郁脉有了总体的把握。何为郁脉?于气,不畅也;于形,粗大也,多在总按时即可感受到。郁脉的形成机制是某部经气运行受阻而产生的波动在寸口脉上的反应和表现,故其临床意义是确定病变部位,即何经、何脏、何腑之病变,郁脉于两手六部及浮沉皆有不同意义,师兄将其对应病症全面总结,非常实用。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明白了几个问题,正好跟今天的课有很多联系。

1.左尺郁与右尺郁有何区别,用药上有何指导意义?我的理解:左尺郁偏于寒湿在表,腰腿不适,因左脉主表,左脉主后;右尺郁偏于寒湿在里,肾阳不足,因右脉主里,右脉主前。此外,尺脉郁,不离湿也,因湿性趋下,故也多兼见尺脉濡滑、尺脉长而两尺不等长。

2.郁脉最多见于双关,即老师所言“凡郁皆出于中焦”,因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如十字路口处最易拥堵,左关郁重者加郁三药,右关郁重者加胸三药;左关郁而左寸不足者也多见,成因多是肝气郁滞,木不生火,阳气上升受阻,除肝郁外,尚有清阳不升之象,如头昏不清、蹲下后站起易头晕眼花、头部怕风、恐高等。

3.郁脉也可从整体来看,如双寸郁,郁在上焦,其上者因而越之,火郁者发之,以风药治之,如荆、防、蝉、薄之类;双关郁,郁在中焦,木郁者达之,土郁者夺之,中满者泄之于内,如用郁三药、胸三药、通肠六药;双尺郁,郁在下焦,水郁者折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如用薏苡仁、泽泻、冬瓜子、益母草之类。

4.关于郁脉的治疗,郁者聚也,聚者散也,即老师所言“独大者顺其性”,又有“独小者养其真”,在顺其性的前提下养其真。此外,也可针对郁脉上下左右用药,小其来或导其去,则郁大可平。 eQzf+1bwM+aWMDGXNM9tbh2NgQXrMjopnRwBFszUQ3cJkfmskgh8LOChSmy0gH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