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从读《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说起吧,叶氏治疗中风以“阳化内风”为主旨,认为本证基本上是上实下虚,在治法上提出以“质厚填阴,甘味熄风,节劳戒饮”为治,具体的治法有:补肝肾以摄纳肾气为要,而清上安下,其在甘凉不伤脾胃者宜之;肝肾脏阴本虚,镇补之中,微进通阳为法,以脏液虚,不受纯温药耳;清凉固是正治,然须柔剂,不致伤血,且有熄风功能;气火升腾所致,以苦寒咸润酸泄,少佐微辛为治,议进补阳明泄厥阴法;夫痰壅无形之火,火灼有形之痰,甘寒生津,痰火风兼治矣……。俞震在《古今医案按》中评价说:“《指南》所载泄木安胃、镇阳熄风、浊药轻投、辛甘化风,种种妙义,直驾古人而上之。”
关于叶天士治中风的学术思想我不想深谈,大家看看这本书便能知道。我只想说一下我在读叶案时遇到的一个疑惑,即叶氏治中风常在方中加火麻仁一味。因叶案言简意赅,很少详细地描述症状,所以对于叶氏的用药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多数医家都认为该药在方中的作用是滋阴息风,现在的《中药学》教材中说火麻仁有滋阴息风的功能可能即出于此。诸位不知想过没有,火麻仁滋阴不及生地黄、何首乌等味,息风不及天麻、钩藤等品,叶氏真的是用火麻仁滋阴息风吗?我一直非常怀疑,但在10余年内问过不少前辈,答案都一样!
后来我遇到了全国有名的中医史学家彭坚教授,他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当我向他提到此问题时,他先是问我你看的中风患者多吗?我说看过一些,他说你想想中风的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很差,常常有便秘的症状,是这样吗?
火麻仁在方中作用是润肠通便!我认为这种解释不仅符合中药理论,而且与临床极为一致,近十年的疑惑在这位名家寥寥数语间便化解了。
试想叶氏为一代宗师,其病案常言病机、用法,用字极简,症状亦多不描述。为什么大部分的写书人说火麻仁的功效是滋阴息风呢?这些人多是理论好,却相对缺少临床经验,因此,有些见解不免会出现一些误差。
读书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有些学友可能会问,当基本功尚未完全扎实的时候,对很多问题尚不能明鉴怎么办?那你就先接受,在临床中慢慢地体会,用心思索,渐渐的你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