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收治一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首发症状是呼吸困难,在某医学院附院诊治半年,病情无明显好转,一直依靠呼吸机维持,后来转入我院,希望中医能有疗效。经过辨证,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加仙茅、淫羊藿等味,治疗几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最后患者还是失望地离开了人世。
为什么中药无效?是辨证用药错误还是其他原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翻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在《碥石集》第一集中,邓老有详细的论述。经过分析,发现我们的立法、用药和邓老基本一致,而在用药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邓老用黄芪剂量很大,难道问题出在这儿?
后来我们又碰到一例重症肌无力,是一个8岁的小孩,眼睑下垂,四肢无力,构音不清,精神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患者因自己不能行走,由其父背着来诊。西药予溴吡斯的明,中药予补中益气汤加仙茅、淫羊藿加减,其中黄芪用到50g,每日1剂。患者带药回家,家人把这方子给一乡间老中医看。老中医说小儿为纯阳之体,黄芪系补阳药,剂量过大恐不利。患者家属不放心,通过关系找到邓铁涛教授诊治,邓老看过方子说,原方很好(从这里可以看出邓老对后学者的爱护,无诋毁,也不轻易地否定用方),只是要求患者每天早晚再用黄芪泡水代茶饮。说明什么?黄芪的剂量还不够!后来患者服方8个月,各种症状都缓解了。
再后来我们看到了《邓铁涛医案与研究》这本书,书中详细记录了成功抢救多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用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治疗思路很正确,疗效不好的原因是在剂量上没掌握好。
日本汉方医学家丹波元简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矢数道明、藤本健也说:“汉方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剂量。”信不诬也!
带着问题读书是学习中医和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