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翁是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的资深会员、原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原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的原主任委员孙明教授。在湖南省医疗界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的医生没有不知道他的,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有名的。
有人说,孙教授不信中医,这话肯定不对,为什么?我常常向他请教西医问题,他曾告诉我他的两位曾祖父是清朝的太医,祖父是湖南的名医,他说在他学西医以前,家中没有人吃过一片西药,而他的祖辈中长寿者很多,并说他是相信中医的,由于没机会学好中医而感到遗憾。老教授常办讲座,我听过他的很多课,每次只要是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会议,他都会讲中医是一门非常了不起的医学。
他常常拿这么一个例子来说明,说某个患者在他那里住院,病情很重,患者做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不能控制,无法撤机,痰液黏稠,西医用尽了抗生素、雾化吸入等也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于是家属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教授便看了下中医书,书中有个二陈汤,是化痰的代表方,呵呵,他不知中医还要辨证,用了没什么效果。他便请教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谭日强教授,谭老告诉他说中医需要辨证施治,改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果然有效,用了2天,患者病情大为好转,痰很快就变稀了,排出顺畅了,肺部感染也很快好转,呼吸功能就不用说了,患者脱机了。于是乎,这位西医的大牌教授就认真学起中医来,并且每场讲座都会说到中医之精髓在于辨证施治!
两年前,从他的手中转过来一个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患者重度心衰(心力衰竭),全身重度水肿,胸腔积液,腹水。西医治疗了2个月,当然西医的那一套全用尽了,效果不好。患者要求转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患者是我管的,进来的时候全身高度水肿,胸闷气促,端坐喘息,每天小便量只有300mL,每天静脉推注200mg速尿(呋塞米)也不过500mL尿量,稀释性低钠,房颤,心胸比70%,心脏超声检查也是非常典型的心脏扩大,淤血性肝大,肺部感染,当然营养状况也非常差。可以这么说,行将就木了。
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西医也就是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硝普钠、多巴胺、氨茶碱等西医院常用的一些药。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辨证,予以全真一气汤,效出意外,从用方的第三天开始,停用速尿,患者每天尿量均在2000mL以上,而且电解质监测没出现低钾血症,同时低钠血症也迅速地得到了纠正,用药半个月,患者体重减轻了40斤,呵呵,这40斤是什么?当然是水!各种症状得以基本缓解。
不久,我们请孙教授来会诊另一位患者,他提起了这个患者,问转到我们医院后效果怎么样?是否已经死亡?我们告诉他患者情况现在很好,他非常惊讶。看过那位患者,老教授要学生们拿来病历,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笔记本,把我们一本病历的中药处方全抄下来了,并对跟随他的博士说:“中医是一门了不起的医学,有空的时候你也应该努力学习!”当时我们的一个老教授和他戏言,“我们请你会诊,给你会诊费,你抄我们的方要留下买方费!”
后来我们科里有医生在他们那里进修,回来说,他们现在治疗难治性心衰也主张用中药,用的方就是那个全真一气汤。这我没亲眼见到,不知属实否,但在以后我听这位老教授讲心血管病的时候,每次讲到心衰的治疗,他都会说别忘了中医有个参附汤,效果非常好(这老教授可能不识全真一气汤,但该方中有参附汤的组成却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目前他带的一个具有教授职称的博士后和我很要好,据我所知,他所做的工作就是中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课题。
一个西医的大名家却热衷于中医的研究,说明什么呢?真的是所有的西医都在歧视中医吗?我看不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看好病!你看不好病,即使你是留学的西医,同样没人看得起!看得好病,中医又怎样?也同样是处处受人尊敬的!
有学友向我提了个问题:“为提高中医的地位,您认为(或建议)每位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应该做怎样具体的努力?”我的回答是:“ 最重要的是你得拿出疗效,看好病,特别是一些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病! ”你还怕西医看不起你吗?
提问一:中医治疗心衰从哪几方面入手?
提问二:你知道全真一气汤的组成吗?
提问三:心衰,中医最常见的证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