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11年我们在广州六榕寺拜访九十多岁的老和尚时,老和尚跟我们谈得很开心,然后送给我们两串他随身带了十几年的佛珠。看着这古朴的佛珠,我们很受感动。其中一串佛珠因长期磨损,串在珠上的绳子将断未断。几个月后,绳子断了,佛珠洒满了一地。我们捡起佛珠,看着一颗颗被磨得晶莹透亮的珠子,心中感叹道,一个个这么漂亮的佛珠,却因为没有一条牢固的丝线串起来,而显得散乱。于是我们马上去饰品店,配上一根很牢固的绳子,把这些佛珠串起来,这串佛珠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一串佛珠,除了光滑圆润的珠子外,它更需要一根牢固的绳子。我们手中拥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但这些珠子如果没有一条牢固的绳子串起来,就不能称之为一串完整的佛珠。我们学习一味一味的中药,不正像是在收集一粒一粒的佛珠吗?这几百味中药古人在用,今人也在用,有人用得效果好,有人用得效果平平。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只看到佛珠,没看到贯穿佛珠的线。就如他们只看到中药的功效,却没有看到贯穿这些中药的医理。

于是我们问老师如何理顺中药思路,如何写好《任之堂中药讲记》。

老师说,道非术不行,术非道不久。中医中药,只讲道而不论术,容易变成玄学;只讲术而不论道,容易落入偏门。写中药讲记,不能只在术上写,更要能以道贯穿,以理服人。要突出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不能单讲中药,如果只谈牙痛用什么偏方,腰痛用什么验方,这样学中药只会越杂越繁越乱,不能应对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的疾病,容易被疾病牵着走,而疲于应付。所以我们写中药讲记,不是从“三”的角度去发散,而是要从“二”甚至从“一”的角度来回归中医的根源,把握中医的脉搏。

听罢我们心中一震,老师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一串佛珠用的是一根线,而不是两根、三根、四五根,繁多会杂乱,精纯才能有序。

上次王蒋网购了《伤寒贯珠集》与《伤寒来苏集》,我们问他,怎么知道买这两本书的?这两本书可是学伤寒、注伤寒的上乘之作。以前我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班学伤寒时,这两本书是伤寒教研室的老师们必介绍的。王蒋说,岳美中老先生的书里介绍了这两本书,我就买了。

原来如此,我们看古人做学问,也很重视先把线理顺,然后再把每个珠子串起来,为什么叫《伤寒贯珠集》呢?因为《伤寒论》里面每一个条文都是一粒闪闪发光的珠子,学习的人没有把这条线理顺,就很难把这些珠子串起来。这条线一理顺,就像佛珠一样,“百八轮珠,个个在手”,一线贯通,无有遗漏。

那这条线是什么呢?我们不禁又问老师,怎么才能把这些中药理顺串起来呢?

老师说,你们要时刻把《医间道》的指南针放在心中,以“顺其性,养其真”的思路,把“升降”这条线贯穿到中药应用之中去。这样指导学药用药,就不会有大的偏差了。

后来,我们回到家乡,用余师的“升降”用药思路,治好了很多人。这些案例,我们在《轻松学中医》系列的讲稿中,穿插讲了不少。

在此,感恩余师的悉心教导传授,余师的智慧医术深如海,胸襟气度广如天,愿力爱心慈如地,他是我们一生都感佩仰望的恩师!

曾培杰 陈创涛
2021年6月 aR5i2r8rK5luKw7w3R7YbeZTQh68bINFCWpJ04d6XC9aVjfCTY+/b4rdRyhLcB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