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是下焦白带异常,偏黄,口微苦,容易浮躁生气,而且睡觉睡不沉,很容易醒。
老师摸了脉,又叫她伸出舌头来看,她的舌根部苔特别黄厚且腻。老师叫我开三妙散,苍术、白术、薏苡仁。
老师说,要重用白术。白术能疗死肌,必须要重用,可以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肌炎、硬皮病。这是补土以生金,脾胃肌肉为土,肺皮毛为金,虚则补其母,肺主皮毛虚了,就要通过脾主肌肉来生肺。
妇科有各种炎症,白带异常,宫颈糜烂,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死肌,尤其是子宫内膜定期的生长、脱落、排泄。这些生长不够、排泄不干净都可通过白术来疗死肌生新肉。
老师在方中还加入杜仲、贯众,我们称为“二仲”。《药性赋》说,杜仲益肾添精,去腰膝重,除毒热杀虫于贯众。杜仲补肾入腰肢,贯众去湿热疮毒。
特别是宫颈糜烂,做过激光、微创手术,伤到子宫的妇女,老师说,贯众这味药少不了。因为贯众能除子宫、下焦各种热毒细菌,这种热毒包括现代激光手术、微创手术造成的。
老师说,你长期窝在家里,肺气不舒,引起肝气郁结,容易患肝病。这样分析出病机来,老师就在三妙散加二仲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芩泻肺金之热火,枳壳、桔梗、木香、生麦芽以宽胸中之郁结。这样下焦的白带异常,就可以通过理中上焦的气滞而得愈,符合《内经》的整体观思路,即“下病取上”。
对于这个病人,老师开的医嘱也是少思虑,少窝在家里,节假日多去爬爬山,多去运动,并且禁食水果,不合适的水果能令腰凉手冷、气滞血瘀。
这病人还有些不解,水果不是有很多维生素吗?不是有很多营养吗?
老师笑着说,你们只知道水果的好处,不知道水果的坏处。寒凉的水果,生痰生湿。反季节的水果也不好,因为中医讲究“非时不食”,甚至不是本地产的,对人体都不是很好。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盛产的瓜果蔬菜,营养早就够了,至于你身体需要补什么,大自然也早为你安排好了。现在季节盛产大白菜,大白菜就最补,将来盛产马铃薯,马铃薯就最补。
下午,我们切当归,先把全当归分成当归身与当归尾。原来当归的身和当归的根须尾巴药力是有差别的。补血、养血用当归身,活血、破血用当归尾。血虚,面色苍白者用当归身峻补血气,贫血缺血者宜。血瘀,面色紫暗者用当归尾活血化瘀,瘀血疼痛者宜。
老师的大药房里,当归的用量是相当大的。古人称“十方九归”,可见当归这味药确实不简单。当归被尊为药王,“血中圣药”,功用极大,许多传统方剂中都离不开当归。
明代医家李中梓说:“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清代医家黄宫绣说:“要使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俾血与气附,气与血固,而不致散乱而无所归耳,书命其名曰归,即是此意。”
我们刚开始用剪刀剪,速度太慢,而且有些当归太干硬,剪得手生疼,还剪不断。后来,我们用轧刀切,就切得快多了。而那些病号们看着我们忙,也非常热情地围上来,帮我们一起掰当归尾。一群人掰,一个人切,仍然游刃有余。
同样的药,不同的部位,就有不同的功效,似乎有些令人费解。但我们一想,还是可以想得通的。比如,当归身,它是守的,而当归根须却是不断往泥土深层里游走的。这样一静一动,当归身守而静,故能补血养血;当归须走而动,故能活血破血。守静下来就是补,走动起来就是活。
所以累的时候,静坐打禅是补;郁闷的时候,行走爬山就是活血通脉。
关于药物不同部位有不同功效,秀梅、王蒋他俩背《药性赋》时也提到,比如茯苓,《药性赋》说: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同样是茯苓,为何里面肉层的白茯苓就能补心脾虚劳,而表面皮层的赤茯苓却可以利水活血呢?
这还是动与静的关系。植物的皮毛跟外界营养水分交流沟通特别密切,经常吸水,收缩膨胀,特别发达。所以茯苓的皮部,即赤茯苓偏于利水。而白茯苓在里面,就是以健脾补虚为主。
中药皮类能利水,道理也在这里。比如,同样是生姜,生姜皮辛凉为主,主要是和脾利水,配伍茯苓皮(赤茯苓)、大腹皮、五加皮、陈皮这些皮肤发达的中药,特别能利水退肿,合而为五皮饮。我们想一下,人体皮肤不是汗腺最发达的吗?而生姜却偏于发汗解表、温中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