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医家简介

关幼波(1913—2005),名关斌,字幼波,教授,北京市人。16岁随父京城名医关月波学医,深得真传,广撷博采,熔铸名家。27岁独立行医。1950年参加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现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北京市科协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顾问、北京市高评委副主任委员,在国内外数十个医药学术组织中任职。出访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中医应诊或讲学交流。为全国第一、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关幼波出身儒医家庭,从小聪明伶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得到父亲的鼓励培养。6岁开始随举人念书,16岁后随父学医抄方,一抄就是10年。直到父亲病重不能坐堂应诊,关幼波得到父亲的首肯,开始独自行医。27岁考取了北平医师执照,正式独立坐堂应诊。

关幼波遵循父亲“行医就是行道”“治病救人要重义轻财”的教诲,身体力行。在日本统治时期,他曾冒风险,救治霍乱患者。对贫病交加的患者,他常常不收诊费。曾有位洋车夫请关幼波出诊,关幼波见他家徒四壁,月份牌上夹着张当票,便坚决不收诊费。他有个原则:看病不能收当钱。这些事情使年轻的关幼波赢得很好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参加公益慈善义诊,在大灾大难时捐钱捐物次次都是北京中医医院的大户。大灾后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献言,警示灾后防疫,献计献策。遇到大灾大疫时,他冲锋在前,捐方献药,鼓励弟子、学生勇敢上阵,救死扶伤。关幼波始终牢记父亲的谆谆告诫:“医不在名而在明,医者理也,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要明其理,知其要,与现实结合才能灵活运用,绝对不可以食古不化,不知创新”。父亲作为关幼波医学的启蒙老师,所推崇的《丹溪心法》《医林改错》中的气血痰瘀理念、重视气血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有效诊疗的实践深深地影响着关幼波,他秉承父亲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创立了“十纲辨证”的学术思想体系。父亲的治学精神始终激励着关幼波,成为他继承发扬、不断提高、勇于创新中医学体系的动力。

对于医学,关幼波从不泥古不化,而是主张中西医结合。他说:“皆为治病救人,互补短长,有何不好”“把西医学与中医学结合起来,才是人类真正的福音。”他用两年时间系统学习了西医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并常与西医同道交流探讨。很多西医的专家、教授也愿意跟他合作,而他则从各种途径获取医学发展的情况为己所用,使自己立足于西医学之林。

关幼波主攻肝病,并大胆创新,把中医治肝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关幼波肝病杂病论》《关幼波肝病百问答》等著作比较全面地阐释了关幼波治疗肝病及部分杂病的独到见解和经验,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图书一版再版。关幼波还开创了计算机总结整理老中医临床经验,运用人机对话完成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的先河。该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系统被国内外数十家医疗单位引进,是中医现代化的标志性进展。他研制的中成药“五羚丹”“关氏养肝口服液”“健脾舒肝丸”“滋补肝肾丸”,以及保健品“十全乌鸡精”“关氏肝保药袋”等畅销国内外。

除行医外,琴棋书画、文艺、体育关幼波均有涉猎。深厚的文史功底,使他通晓人文、人情、人性,故临证时能做到以人为本,灵活驾驭,通常达变,出奇制胜。 YVdku28uoerY8f06o2aOsu94GgW08fjbQHPyz7gRnD7SCJ7GWV6lr3RmXEIz7X1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