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临床经验

一、输卵管性不孕症

许润三教授曾说:“我一生最以为豪的,是运用中医药成功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他最先运用中医理论系统地论述了输卵管阻塞的病因、病机,并确定了中医病名,提出了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应采用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案,填补了中医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方面论述及治疗的空白。各大媒体多次向国内外报道许润三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特色疗法,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经许润三教授治愈的不孕症患者数以千计,遍及国内各省市,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非洲各国。

输卵管性不孕症主要指输卵管管腔不同部位的阻塞或者输卵管周围组织的粘连所引起的不孕。近年来,环境污染加重、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流产次数增多,不孕症的发病率在逐步增高。研究表明,输卵管因素占女性不孕的30%~50%。感染和手术损伤是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主要因素。

1.对“胞脉”“瘀血”的认识

许润三教授认为,中医学虽无输卵管阻塞不通的病名,但中医有对“胞脉”详尽的描述,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许润三教授认为,《素问》中所提及的胞脉属广义的胞脉,是指分布于胞宫上的血脉,相当于西医学的子宫动、静脉;而狭义的胞脉,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论》所云:“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此两歧即相当于西医解剖学的双侧输卵管。因此,输卵管的概念和功能应包括在中医狭义的胞脉之中。输卵管的病变亦与中医胞脉的异常改变相对应。

“瘀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和脏腑之中,或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瘀血形成后可阻碍正常气血的新生与运行,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粘连、组织增生及包块形成等病理改变。

而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常伴有下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不畅、经色暗、有血块等瘀滞内停的证候。综合上述分析,许润三教授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是瘀血内停于胞脉,以致胞脉闭阻不通,精血难于相搏,胎孕不能,乃至不孕。

2.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七情内伤:《济生方·无子论》曰:“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或月事不调,心腹作痛,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连腰胁……或为癥瘕……非特不能受孕。”《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怀抱素恶而不能生子者,人以为天心厌之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百病皆生于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忧郁、愤怒等七情内伤,均可以影响肝气的疏达,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瘀血阻滞胞脉、冲任,导致精卵难于结合,遂成不孕。

(2)感受湿浊或热毒之邪:《诸病源候论》曰:“若经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胸胁腰背相引,四肢酸痛,饮食不调……月水不利,令人不产,小腹急,下阴中如刀刺,不得小便,时苦寒热,下赤黄汁,病苦如此,令人无子。”由于经期、产褥期不注意卫生,或行房事,湿浊或热毒之邪乘虚侵及胞宫、胞脉,影响其气血运行,气血失和,血行受阻,湿热与瘀血互结,阻于胞脉,导致不孕。

(3)金刃损伤:人工流产术、刮宫术或宫腔操作等属于金刃损伤,是直接损伤胞宫,使气血失和,聚而不散,在局部形成瘀滞;或因腹部手术损伤血脉,使血溢脉外,形成瘀血,瘀血内停,胞脉受阻,遂成不孕。正如《证治准绳》曰:“打仆、金刃损伤,是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外受有形之物所伤,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情之病有在气在血之分也。所以损伤一症,专从血论,但须分其有瘀血停积与亡血过多之证。”

(4)寒邪直中胞中:《景岳全书》曰:“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诸病源候论》曰:“子脏冷无子者,由将摄失宜,饮食不节,乘风取冷,或劳伤过度,致风冷之气乘其经血,结于子脏,故使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生冷之品,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或寒邪乘虚而直客胞中。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血为寒凝,气血运行不畅,胞脉瘀阻,而致不孕。

3.对局部辨病和全身辨证相结合分型的认识

临证观察,有一部分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证候,往往因婚久不孕行输卵管检查而被发现。这给中医的全身辨证带来困惑,但是输卵管的局部病变确实存在,也正是这些病变造成了不孕症。因此,许润三教授首先明确提出了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应采用局部辨病与全身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病证结合”“舍证从病”等辨证方法。

(1)局部辨病:输卵管是精卵结合的场所,且输卵管的蠕动功能正常,纤毛摆动正常,拾卵功能完善,是保证精子获能、卵子拾捡、精卵结合功能正常,女性自然受孕的基本条件。当盆腔的炎症或局部病变发生,则会影响上述进程,使精卵结合进程受阻,运送受精卵进入宫腔的功能丧失,引发女性不孕。

输卵管的病变,即使微小的病变都可造成不孕。输卵管的病变包括近端病变和远端病变。近端输卵管病变包括碎屑填塞、先天性畸形、输卵管峡部炎症等。输卵管远端病变包括输卵管炎、手术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各种病变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表现为输卵管内膜的肿胀、间质充血;可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弥漫性浸润,黏膜上皮坏死脱落,造成管腔粘连闭塞;或因输卵管伞端粘连,管腔内的渗出物排出障碍,潴留于腔内而形成输卵管积水;或因结核导致输卵管黏膜溃疡、干酪样坏死、瘢痕组织形成等病理改变,最终造成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同时炎症还可以引起输卵管周围病变,如盆腔粘连使输卵管推移、牵拉,改变了输卵管与卵巢的位置关系或造成输卵管的形态扭曲固定,影响卵子与精子的结合而不能受孕。在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阻塞病理改变表现为输卵管充血、水肿、增粗、变硬、形成瘢痕,甚至扭曲、变形,且间质部梗阻多于其他部位。依据上述输卵管的病变表现及病变程度的不同,辨证与用药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辨病为输卵管炎性阻塞者,辨证属瘀血内阻胞脉;辨病为输卵管充血水肿者,辨证属湿热瘀结;辨病为结核性阻塞,由于局部有钙化灶及瘢痕组织形成,辨证为瘀血阻于胞脉的重症;辨病为输卵管积水,辨证属瘀湿互结;辨病为输卵管周围粘连者,辨证属瘀痰互结;辨病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者,辨证属肾虚血瘀。

(2)全身辨证:在局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发病诱因、全身证候、舌象及脉象进行辨证分型。

肝郁血瘀证:婚久不孕,精神抑郁,喜叹息,经前少腹及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月经周期前后不定,月经量少,色暗,经行不畅,舌质正常或略暗,脉细弦。

瘀血内阻证:多为原发性不孕,或有结核病史。平时下腹疼痛,经期加重,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血块,甚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沉弦。

湿热瘀阻证:多有流产或宫腔操作史。日久不孕,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夹有血块,平素带下色黄、量多,少腹灼热感,经行尤甚,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瘀湿互结证:婚久不孕,少腹及腰骶坠痛,劳累、性交后加重,白带量多、质稀或稠、有味,大便溏薄,舌质淡暗,体胖,脉弦滑。

痰瘀互结证:婚久不孕,小腹胀痛,矢气后缓解,形体肥胖,晨起喉中有痰,情志不畅,食纳不佳,时有呕恶,大便黏滞不爽,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肾虚血瘀证:婚久不孕,经行腹痛,进行性加重,经色暗、有血块,平素小腹坠痛不适,伴腰骶酸痛,性交后加重,面色晦暗,夜尿频数,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4.辨证与辨病用药的认识

(1)辨证用药

肝郁血瘀证:方选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实10g,赤芍10g,生甘草10g,丹参30g,穿山甲10g,路路通15g,三七粉3g(冲服)。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用于治疗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得宣达的四肢逆冷证。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赤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且生甘草尚可清热解毒。四药合用,有宣达郁滞、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缓急止痛之效。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穿山甲,取其走窜行散之性,引药上行入血脉、达病所,又可助上药散瘀滞,通畅胞脉的闭阻;加用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搜逐伏水,增强活络通经之功;加用养血活血的丹参,既可助赤芍活血散瘀,又可防理气活血太过,耗伤阴血,祛瘀而不伤正;加用三七粉化瘀止痛,取其善化瘀血,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之功。因此,此方可以理气活血、祛瘀生新、化瘀通络,是许润三教授临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常用方。

瘀血内阻证:方选下瘀血汤加味。䗪虫10g,桃仁6g,大黄10g,鳖甲15g,皂角刺10g,王不留行15g,生黄芪30g,三七粉3g(冲服)。下瘀血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产妇瘀阻腹痛,以及瘀血阻滞,经水不利、腹中癥块等。许润三教授认为该证属于血瘀重证,用䗪虫破血逐瘀,与桃仁、大黄合用,既增强䗪虫逐瘀之力,又有泻下导滞之功,给瘀血以出路,使之自大便而下,对于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异位囊肿导致的盆腔粘连、输卵管性不孕,以及肠蠕动受限,大便难以排出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加鳖甲软坚散结消癥;加王不留行行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其性行而不住,和血活血,以助君药活血逐瘀。加生黄芪益气扶正,防止破血逐瘀药耗气伤血。加三七粉化瘀止痛。诸药合用,瘀血除,胞脉畅,易有子。

湿热瘀阻证:方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药用生薏苡仁30g,制附片10g,败酱草15g,赤芍30g,三棱10g,莪术30g,白花蛇舌草30g,泽兰10g。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原方治疗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软,脉数。方中生薏苡仁清热利湿,消肿排脓;败酱草逐瘀消肿,清热解毒;制附片温经除湿,散寒止痛,防止二药过于寒凉。加赤芍凉血活血;三棱、莪术理气活血,逐瘀散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加泽兰活血利湿。诸药合用,清湿热,散瘀结,通胞脉,助孕育。

瘀湿互结证: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15g,赤芍15g,桃仁6g,牡丹皮10g,茯苓30g,三棱10g,莪术30g,威灵仙15g,生牡蛎30g,水蛭10g,生黄芪30g,三七粉3g(冲服)。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其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瘕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是治疗瘀血内阻,湿瘀互结的首选方。方中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茯苓淡渗利水;赤芍养血和营;牡丹皮、桃仁活血散瘀。加三棱、莪术理气活血,逐瘀散结;加威灵仙,增强桂枝温经通络之力;加生牡蛎味咸寒,滋阴潜阳,软化坚块,消除积聚;加水蛭破血逐瘀,通利胞脉;加生黄芪既补气,防止破血药伤正,又利水,以助茯苓利湿之力。诸药合用,湿浊去,血瘀消,畅胞脉,易得子。

痰瘀互结证:方选阳和汤加味。药用鹿角霜15g,熟地黄10g,肉桂10g,姜炭6g,白芥子10g,麻黄3g,生甘草10g,皂角刺15g,䗪虫10g,远志10g,三七粉3g(冲服)。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方主治阴疽、乳岩、结核等阴凝证。许润三教授用该方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粘连所致的不孕症,辨证属于痰瘀互结证,是取其温阳散寒、化痰通滞之功效。熟地黄、鹿角霜补肾填精,扶正以祛邪;肉桂、麻黄温阳通脉;姜炭、白芥子温散寒痰;生甘草清热除湿,调和诸药。加皂角刺辛散温通,能达病所,脓成可排,未成可消;加䗪虫,可增强全方活血破血、通利胞脉的功效;远志祛痰通络;三七粉活血化瘀。全方共奏温阳通络、祛痰散结之功。

肾虚血瘀证:方选许润三教授自拟方。药用鹿角片15g,制何首乌15g,紫石英15g,川续断30g,巴戟天10g,丹参30g,赤芍15g,水蛭10g,䗪虫10g,生甘草10g,三七粉3g(冲服)。方中鹿角片、制何首乌、紫石英、巴戟天温补肾阳;川续断补肾活血;丹参、赤芍凉血活血;水蛭、䗪虫破血逐瘀;生甘草调和诸药,配赤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三七粉活血化瘀止痛。诸药合用,温补肾阳,化瘀止痛,通畅胞脉。

(2)辨病用药

①盆腔炎亚急性发作,附件增厚、压痛明显者,许润三教授常选用龙葵6g,蒲公英15g,血竭粉1g(冲服),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②妇科检查或B超提示有附件炎性包块者,许润三教授常加用三棱10g,莪术30g。三棱为血中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专攻气中之血,破气中之血。二药相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积消癥。

③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上举或迂曲者,许润三教授喜用对药桂枝15g,威灵仙15g。二药相配,辛散温通,活血祛风,化痰消积,可有效改善输卵管周围的粘连,恢复输卵管的正常解剖位置。

④输卵管积水者,许润三教授多加用大戟1g,既善治瘀血,又善行脏腑水湿,对湿瘀互结之输卵管积水效果颇佳。

⑤输卵管结核者,许润三教授善加用夏枯草15g,蜈蚣5条,以解毒散结。《本草图解》谓“夏枯草消瘰疬,散结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二药对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辨兼证用药

①兼气血虚弱证,见精神倦怠、气短懒言、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脉沉细无力者,许润三教授常选用党参15g补气生血;当归10g和血养血;鸡血藤25g既补血又能通络。

②兼肾虚证,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欲淡漠者,许润三教授多加用鹿角霜15g,川续断30g,黄精20g,以温肾助阳、强腰脊、通血脉。

③兼肾阳不足证,见月经提前,BBT提示黄体功能不足者,许老善加用鹿角片15g,紫河车10g,淫羊藿10g,以温补肾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药均有健运黄体功能的作用。

④兼脾胃虚弱证,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大便不畅者,许润三教授喜用太子参15g,橘叶10g,砂仁3g,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

由此可见,全身辨证用药是通过对全身脏腑气血功能的调节,纠正或改善其偏盛或偏衰,从而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全身症状。同时,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往往蕴涵着全身脏腑气血盛衰的整体信息,而通过对全身的调节,还可以消除或减轻因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局部病变。局部辨病用药,则是运用西医学的检查手段,根据局部不同的病变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作用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目的。总之,在局部辨病与全身辨证相结合指导下的遣方用药,对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这一疑难病症的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而昏厥者,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也称“经行腹痛”。

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引起痛经的病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虚实两端。病机特点为实者“不通则痛”,虚者“不荣则痛”。因此,临证如何辨其虚实,对于辨证用药关系重大。

1.辨证重在辨疼痛的性质

一般来讲,经前疼痛,多属实证;经后疼痛,多属虚证。腹痛拒按,属实证;腹痛喜按,属虚证。喜暖,属寒证;恶热,属热证。胀痛为主,多属气滞不通;绞痛、冷痛为主,多属寒重瘀滞;刺痛为主,多属血瘀证。痛及两胁,多兼肝气郁滞;痛及胃脘,多兼胃气不健。

2.对痛经辨证分型的认识

(1)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时小腹胀痛难忍,经血量少,或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血块,血块排出则腹痛减轻,精神紧张或恐惧,经前乳房胀痛,或下腹坠胀不适,舌质正常或紫暗,脉沉细或沉涩。

(2)寒湿凝滞证: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或绞痛,喜暖喜按,得热较舒,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血色不鲜或似黑豆汁,夹有血块,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3)湿热蕴结证:经前小腹灼热疼痛,伴腰骶部酸痛,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血色紫,质黏稠,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或弦滑。

(4)气血亏虚证:经行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有下坠感,喜按喜暖,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5)肝肾虚损证:月经将净时小腹绵绵疼痛,经量少,血色暗淡、质稀,伴腰酸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3.对痛经辨证处方的认识

(1)气滞血瘀证:佛手散合失笑散加减。药用当归15g,川芎10g,生蒲黄10g,生五灵脂10g,枳壳10g,制香附10g,益母草30g。若子宫后倾者,加生艾叶5g;若子宫颈狭小者,加柞木枝15g;若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加血竭粉3g(分冲),三七粉3g(分冲);若膜样痛经者,加丹参30g,水蛭10g;若小腹发凉、怕冷者,加肉桂心5g;若体倦乏力者,加党参15g,炙甘草10g。

(2)寒湿凝滞证:润三教授老自拟方。药用肉桂5g,吴茱萸3g,生艾叶3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党参10g,香附10g,甘草3g。若腹痛甚剧者,加三七粉3g(分冲);若畏寒肢冷严重者,加干姜5g;若便溏者,加炮姜3g。

(3)湿热蕴结证: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10g,枳实15g,赤芍15g,生甘草6g,丹参30g,三七粉3g(分冲),龙葵25g。若便秘者,加芦荟3g;若尿赤者,加黄柏10g;若月经量多者,加阿胶(烊化)10g。

(4)气血亏虚证:八珍汤加味。药用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黄10g,川芎5g,肉桂3g,香附10g,甘草3g。若腰酸明显者,白术加至50g;若体虚畏冷明显者,加鹿茸粉2g(冲服)。

(5)肝肾虚损证:许润三教授自拟方。药用鹿角片15g,巴戟天10g,山茱萸15g,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3g,炙甘草10g,砂仁3g。若腰酸乏力明显者,加杜仲15g,川续断10g;若有潮热者,加鳖甲10g,青蒿10g;若小腹空坠发凉者,加制附片10g,肉桂10g;若属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河车10g。

4.对痛经辨证的独特见解

(1)经前痛属实,经后痛属虚,其实非也:经前腹痛,系经血排出困难,瘀血未下,不通则痛,待经血排出后,疼痛即减,是为实证。然也有这样的病案,经量虽多,依然腹痛,有时下瘀块痛势略缓,少顷又剧,反复发作,甚至经血愈多,腹痛越甚,从症状看似痛在经血排出以后,但不能作经后痛属虚论。此证系宿瘀内结,随化随下,经血虽畅,瘀仍未清,故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在治法上即使经血量多,仍当活血化瘀,从实论治,药后不但痛势缓解,经量亦可相应减少。如按对症治疗,用止血镇痛剂,则宿瘀未消,非但不能止痛,相反在出血方面也会越止越多,是形似通而实不通也。这是痛在经后属实的特殊情况。

(2)腹痛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也不尽然:一般说来,腹痛而拒按,大都系瘀滞重证。但在临床有不少病例,尽管经血不畅,内有瘀滞,相反腹痛往往喜温喜按,因为温则有助于气血的流通,按则可促使瘀血的排出,通则不痛。因此,辨别虚实也不能一概以喜按、拒按定论,可根据经血排出后,或血块排出后腹痛是否减轻以别虚实。

此外,还有些患者素体虚弱,气虚无力推动经血流出,经行不畅,血滞作痛而拒按,是属夹虚夹实的证候。更有极个别患者,同时出现既喜按又拒按的现象。这种病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轻按觉舒,重按即痛,多属夹寒夹瘀,寒轻瘀重;另一种是轻按则痛,重按反舒,多属兼瘀兼虚,瘀少虚甚。

(3)虚实并兼,纯虚者少:许润三教授常说,痛经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虽然病因病机不复杂,但是辨证并非教材所述的症状典型,容易辨证。在临床上痛经常虚实并兼,纯虚者少。例如,临床常可见到平素体质虚弱的患者,经行期间,因情志不畅,或受风寒,导致气滞寒凝,血行不畅,发生痛经。瘀血未下之前,表现为腹痛较剧。经血排出后,小腹又觉绵绵作痛。此种情况说明剧痛时,属气滞或寒凝血瘀,属于实痛;而隐痛,则属于虚痛。因此,经行时应活血通经,从实论治;待经血畅通之后,需养血益气,按虚证处理。同一例,经前、经后治法迥异。

(4)痛经血瘀证患者未必都见到面色与舌质紫暗:书中皆谓,血瘀证患者主要的证候有面色紫暗、目眶暗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脉涩。但大多数痛经血瘀证患者并不出现上述证候,则须根据月经的期、色、量、质及腹痛时间、性质,以别是否有瘀。例如,有些患者小腹刺痛,血量少而经色暗,而面色、舌脉并无上述血瘀证的表现,此时当舍脉从证论治,应采用活血化瘀治法方可收效。

(5)痛经血瘀证患者未必都是涩脉:血瘀证痛经,方书记载都离不开涩脉,实际上涩脉并不多见。根据临床观察,经痛较甚时,脉常呈弦象,甚至弦劲有力;在剧痛昏厥时,脉反显细弱,此刻在辨证方面切勿因脉象细弱而误认为是虚证。因为虚痛多是隐痛,不至于产生昏厥。而剧痛是实证,容易引起昏厥。虽然虚证也有腹痛较甚者,多素体怯弱,痛感灵敏,或对痛的忍受力差,但也不至于产生昏厥症状。因此,切脉有时须灵活掌握。

三、闭经

闭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表现为女子年逾16岁尚无月经来潮;若月经来潮后,又停经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1.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肾虚是闭经的根本:肾藏精,主生殖,为经孕之本。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月经的初潮、正常行经及月经的闭止均与肾气的盛衰相伴。肾是促使月经产生和维持正常月经的原动力,对天癸的成熟和冲任二脉的通盛起着主导作用。许润三教授认为,闭经的产生,肾虚是根本。其中,肾中所藏之阴精是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肾中所藏之元阳有温煦气血、推动血行的作用。肾精亏虚,无以化生经血,冲任虚损,血海空虚,则致闭经;肾阳虚衰,阳虚生内寒,血为寒凝,冲任瘀滞,也可致闭经。

(2)气血失调是闭经的基础:气血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即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即血能养气、载气。女性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功能,均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气血调和,共同维持着月经的正常来潮。病理上气血又可相互影响,气病可及血,血病可及气。气血相辅而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若因大病、久病,气血受损,气血亏虚,冲任失养,血海不能充盈,则致闭经;若因情志变化异常,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血海不能满盈,亦可导致闭经。

(3)脏腑功能失调是闭经的重要原因:许润三教授认为,月经的主要成分为血,而血的化生、封藏、运行、统摄均在脏腑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一开一阖,共同维持子宫的藏泻功能,使月经按时来潮。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后天相互资生,脾虚则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气血不足,血海空虚,无余可下,导致月经减少,甚至闭经。此外,肝气的条达是脾胃功能得以正常受纳、运化的重要条件。若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升胃降功能失常,也会导致闭经的发生。正如《素问·阴阳别论》所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许润三教授认为这段条文正是说明女子有隐曲难解之情,思虑过度,肝气不疏,损伤心脾,脾失运化,导致胃不受纳,饮食日少,气血生化乏源,血海不充,不能满盈,导致闭经。所以,脏腑功能失调是引起闭经的重要因素。

2.对辨证分型的认识

(1)肾虚肝郁证:年满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初潮较迟,经量少、色红,或月经后期,渐成闭经,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情志抑郁、心烦失眠,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2)脾肾阳虚证:月经量少、后期,渐至经闭,神疲倦怠,腰膝冷痛,四肢不温,性欲淡漠,夜尿频数,大便溏稀,舌质暗淡,体胖,脉沉细无力。

(3)肾虚痰湿证:月经稀发、量少,渐至经闭不行,形体肥胖,晨起喉中有痰,不易咳出,肢体浮肿,腰骶酸软无力,大便黏滞不爽,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3.对辨证处方的认识

(1)肾虚肝郁证:许润三教授自拟方。药用淫羊藿15g,仙茅6g,紫河车10g,女贞子15g,山茱萸10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皂角刺6g,制香附10g,川牛膝15g。若腰酸畏寒明显者,加鹿角片15g,菟丝子30g;若失眠甚者,加丹参30g,首乌藤15g;若食欲不振者,加厚朴10g,炒谷芽、麦芽各15g。

(2)脾肾阳虚证:选用许润三教授自拟方“温补脾肾调周方”。药用淫羊藿15g,仙茅6g,补骨脂15g,菟丝子30g,生黄芪30g,生山药20g,当归6g,白芍15g,羌活6g,香附10g,益母草15g。若形寒肢冷明显者,加桂枝15g;若小腹冷痛者,加生艾叶6g,乌药15g;若大便溏泄甚者,加肉豆蔻15g,炒白术30g。

(3)肾虚痰湿证:选用许润三教授自拟的“鹿角霜饮”。药用鹿角霜15g,菟丝子30g,巴戟天10g,川续断30g,当归6g,赤芍15g,炒芥子10g,制南星6g,丹参30g,黄连2g,皂角刺6g,枳壳15g,益母草15g。若肥胖,大便不爽或秘结者,加荷叶10g,生山楂15g,生薏苡仁30g;四肢肿胀明显者,加生黄芪30g,茯苓30g,冬瓜皮15g。

4.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闭经既是一种病,又是因多种疾病所表现出的一个临床症状。因此,许润三教授主张在治疗闭经前(需要除外妊娠),首先要了解是器质性的病变所致,还是功能性病变,要结合西医诊断及盆腔B超情况。其中临床较为常见的以闭经为主要症状的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都会引起闭经,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

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肥胖、多毛为主症,根据其体胖、卵巢多囊样改变、包膜增厚等特点,辨证应以肾虚痰湿为主,在补肾的基础上,常常配伍半夏、制南星、陈皮、昆布等化痰之品;同时配合丹参、穿山甲活血通络促排卵。此治法与西医学的腹腔镜下对卵巢激光打孔促排卵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催乳素血症以月经稀发或闭经、溢乳、不孕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肝郁肾虚,冲任失调,气血逆乱。治疗应在补肾基础上疏肝退乳,引血下行。临床可选用柴胡、香橼皮调理冲任之气,炒麦芽退乳,川牛膝引血下行。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肢体或全身浮肿、性功能减退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肾阳虚衰,治疗则温补肾阳,以期提高甲状腺功能。临床上常选用鹿角霜、紫石英、制附片、肉桂等。

子宫发育不良,内膜薄者,在补肾的基础上加鹿茸片、紫河车、龟甲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5.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临床上,闭经虚证多,实证少,不可一见经闭(首先要除外妊娠)就用大量活血通经之品,以免重伤精血,雪上加霜。正如张景岳所云:“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克之。但使雪消,而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

(2)闭经时间较长的患者,许润三教授常先让患者进行盆腔B超检查,看看子宫内膜的厚度。若子宫内膜偏厚者,先用5~7剂栝楼根散以活血通经,促进月经来潮。组方:桂枝10g,桃仁10g, img 虫10g,赤芍10g,白芍10g,天花粉15g,制香附10g,川牛膝10g。月经干净后再以补肾为主,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候予以加味。若子宫内膜偏薄者,则以补肾填精为主要治法,再结合患者的体质等适当加减,一般用药15~20天,加用少量活血通经之品,如丹参、泽兰、穿山甲等,有助于排卵。若在服药过程中出现白带增多、小腹坠痛、乳房胀痛,往往预示月经快要来潮,则以活血通经药为主、补肾养血药为辅。

(3)许润三教授常说,单纯的气滞、单纯的血瘀和单纯的痰湿是不足以引起闭经的,只有在肾虚的前提下,加之受环境、精神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影响,方可形成闭经。因此,理气活血通经法或化痰祛湿通经法,只能作为闭经治疗过程中的佐法,补肾法贯穿于调经的始终。 MtXmJp7WMI+WbE5yeeToTzbwEJ/hMl12t0pve31jNknG0dzAl5Xvrbv7yokHRH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