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术思想

一、对老年肿瘤学的认识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中肿瘤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肿瘤患病率已占肿瘤总患病率的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肿瘤已成为关注的热点。老年肿瘤学是一个专门的学科,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状况、治疗需求等与年轻肿瘤患者不同,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疾病特点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合理制订治疗方案,达到维持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中医药在老年肿瘤的治疗中可发挥其综合调整的独特作用。李教授经过近40年的深入研究,对老年肿瘤的中医理论、证候学、临床与实验研究等方面均有深入的认识。

(一)老年肿瘤的中医病机

中医学是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去考察人体和疾病的关系,中医治疗肿瘤也不例外。肿瘤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李教授提出“邪缓胶着,元气不足”是老年肿瘤重要的临床特点之一。

首先,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之人,与中医“年过四旬,则正气自半”的理论认识相一致。人过四旬之后,正气逐渐衰退,无力化浊,从而变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素问·评热病论》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的强弱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正是因为正气的不足,导致癌毒丛生。古代医家即有深刻的认识,如《医宗必读》载“积之所成,正气不足而邪气踞之”,是谓“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

其次,邪气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外在条件。一般而言,六淫邪气直中脏腑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古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用“三因学说”很难解释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因此,李教授认为,肿瘤发病与邪毒致病最相关,如宋代《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指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具体而言,肿瘤常见病因为燥毒、火毒、湿毒、寒毒。而老年肿瘤,则是由于正气亏虚,无以温化水饮,更易炼津成痰,痰浊、瘀血胶着为患,顽痰死血聚而成毒,故癌瘤丛生。

(二)老年肿瘤的临证特点

1.宿疾新病,复杂易变

很多恶性肿瘤虽为新发,但也是继发于某种或某类基础疾病,如胃癌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病史、肝癌患者常有慢性肝炎等相关疾病。而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多种疾病,病程长、病情错杂且相互影响,更易在此基础上新患肿瘤,属“宿疾新病”。老年肿瘤患者,多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循环往复,病情复杂,易发新变,往往危及生命。

2.功能衰退,运化无力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所藏之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脾肾之气衰惫,难以藏精化源,素有旧患,脏腑功能失调,防御功能减低,正气亏虚,邪毒内结,发为肿瘤。古人在肿瘤的治疗中尤其重视脾肾功能,《景岳全书》强调“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因此,脾肾两脏对固护人体正气极为重要,先后天之本乏源,脏腑功能衰退、运化无力是老年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

(三)老年肿瘤的治疗心得

1.难症以“和”为法

仲景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即创立了调和营卫、和解少阳、寒热并用、肝脾同调等治法,随着后世的传承发展,更加体现了中医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整体观念。“和”法首见于程钟龄《医学心悟》,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切合植根中华文化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在肿瘤的治疗中,无论是西医的手术治疗、放化疗,还是中医的抗癌中药治疗,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同的毒副作用,且肿瘤患者备受癌痛、疲乏等相关症状困扰,生活质量偏低,中医的“和”法恰恰能发挥其治疗的特色与优势,邪正兼顾、脏腑同调、表里相合,最终达到“阴阳平和,带瘤生存”的目的。李教授治疗肿瘤强调不可过用温补,也忌过于寒遏,须调阴阳为根,善“和”法,认为“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也善用合方制瘤取“混沌行痼疾”之效。和法起沉疴,合方治疑难。

2.扶正以“培土养正”为要

李教授在老年肿瘤的治疗中,尤其重视顾护脾胃之气。老年肿瘤患者常见虚羸少气,形体消瘦,不思饮食,倦怠乏力,治疗上更要以强健脾胃,使人体正气生化有源,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及抵抗邪气,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载“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黄帝内经》亦载“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为养生之本”,结合到肿瘤的治疗上,李教授尤其重视“培土养正”,其理论内涵应包含“补、助、调、化”四个层次。①贵在补中气:李教授善用黄芪、人参、白术、党参、升麻、甘草等药物补中益气,尤其重视黄芪的应用,《本草求真》云“黄芪为补气诸药之长,是以有耆之称”,特别是老年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身体虚弱,更犯“虚虚之弊”,通过积极应用补中之法,则正复邪安。②旨在助纳化:食欲减退、纳谷不香是老年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脾胃不足纳化无力,因此,治疗应在补气的基础上加强纳化、腐熟吸收水谷的力量,常用药物包括党参、鸡内金、神曲、白扁豆、麦芽、生谷芽等。③意在调升降:老年肿瘤患者常见脘腹痞满、胁肋胀痛等症,属脾胃升降失宜,治宜调畅气机,常用药物包括柴胡、枳实、砂仁、香附、陈皮、木香等。④寓在化湿浊:中焦脾土,枢及四维,中焦不足难以燥湿化浊,进一步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健脾寓在化湿祛浊,邪瘤可消,常用药物包括藿香、半夏、生姜、苍术、厚朴等。

3.扶正祛邪均以“徐图”为贵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脾胃之气的扶助与生发贵在缓缓图之。肿瘤病机复杂,或复治疗,或有宿疾,或体弱年迈,肿瘤未除,正气已虚,治疗应扶正为主,酌情祛邪。“有形之积恐难尽伐,无形之气亟宜扶助”,存一分元气便有一分生机,明确邪正关系,待元气渐复,择机消补。邪气的祛除也非一蹴而就,应分期辨治,因势利导。一方面是老年患者本就体虚,难以承受攻伐太过的虎狼之药,另一方面肿瘤晚期多重治疗伤及正气,不耐祛邪重剂。因此,治疗用药宜轻,主张循序渐进,带瘤生存,推崇“轻可去实、保元徐图”之观点,切勿急功近利、事倍功半。

4.圆机活法,灵活应变

人至老年,脏腑日衰,五脏俱虚,以致气血津液输布失调,化为痰浊、瘀血、热毒,此即为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是以“因虚致实”。老年肿瘤病机多变复杂,多有气机不畅、瘀血阻络、痰浊内阻、日久化热等,且往往多重病机复合存在,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灵活应变,不仅要化痰浊、散瘀血,也要时佐调气、时佐清热、时佐安神、时佐温阳。李教授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针对病机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为痰瘀内阻、郁而化热,则采取清热解毒、化痰开结的治法;如为气机不畅、湿毒内生,则着重疏肝解郁、祛湿清热、化瘀解毒;如为木克脾土兼有热毒,则采取疏肝健脾、清热解毒的治法;如累及先天,不能鼓舞五脏之气,血水互结,则强调补肾化气、利尿化瘀、清热解毒。晚期肿瘤临证多变,治疗应标本兼顾,补虚祛邪,谨察病机,灵活应对。

二、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思想

(一)以人为本,身心同调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特殊疾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各系统的组织器官功能,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精神产生巨大影响。虽然西医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有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仍没有可完全控制肿瘤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肿瘤患者治疗的医学最终目标是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身心的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且某些原发恶性肿瘤综合征和脑瘤引起的额叶综合征等也可引起抑郁和精神异常,因此,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指导和药物干预。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以正虚与邪实为主要病因病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盛衰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重要因素。人体正气体现在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的正常,气血津液的充足和运行输布顺畅几方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成因与邪气侵袭、饮食失调及情志失调有关。《素问·举痛论》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肿瘤患者情志失调致使气机失调,影响脏腑功能正常发挥和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进一步加重正气亏虚、气机阻滞,导致邪毒痰瘀内结,形成有形实邪肿块。所以,扶正固本的同时应注意调畅情志、梳理气机。扶正固本与调畅情志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改善脏腑功能、滋养气血津液,使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肿瘤能力,达到带瘤生存的治疗目标。

(二)治疗以扶正培本为基础

1.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应注重扶正培本

部分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或放化疗等治疗后有的肿瘤被切除,有的肿瘤病灶缩小,患者邪毒壅盛、痰瘀毒邪凝结的表现已经消失或轻微,反而因西医各种治疗消耗气血、损失津液,毒害脏腑的表现较突出。临床表现与未经过西医手段治疗的肿瘤患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从肿瘤患者的舌脉及症状来看均有不同程度地气虚津液亏虚和脏腑虚衰的表现。这不仅因为肿瘤本身夺气耗血、损伤脏腑,还因为西医手术治疗、放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对人体也存在着明显的气血消耗及对脏腑的毒副作用。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应注重扶正培本。放化疗期间,中医在遣方用药中更应避免大量、过量使用毒性较大的抗肿瘤中草药,以防止加重正气困损,正不胜邪,毒邪更盛,导致肿瘤在体内进一步扩散和转移。

2.扶正培本应注重肿瘤与脏腑的关系

李教授认为,扶正培本的治疗应注意从肿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各脏腑功能的特点及西医治疗中出现的特殊症状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

乳腺癌患者扶正侧重于对肝、脾、肾的调节。激素依赖的乳腺癌患者经西医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出汗、烦躁、失眠等症状,符合中医肝郁化热、阴虚血热的表现,应以疏肝凉血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柴胡、郁金、紫草、白芍、牡丹皮、五味子等。

肺癌患者扶正侧重于对肺、脾的调节。肺为燥金,喜润而恶燥,治疗用药以润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沙参、麦冬、地骨皮、百合、款冬花、紫菀等。肺为清虚之脏,主宣发肃降,喜通利恶壅塞,用药应以宣通为要,常用药物包括桑白皮、桔梗、杏仁、麻黄、紫苏子、前胡等。久病耗伤、肺气亏虚,肺不主气的肺虚证应用虚则补其母的方法,予健脾益肺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党参、茯苓、陈皮、白术、生黄芪等。

肠癌患者扶正注重健脾益肾。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肾司二便,久病久泻伤及元气,治疗应以补气益肾为主,常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升麻、白扁豆、莲子、芡实、生黄芪等药物,以及四神丸加减。

食管癌中医归属于“噎膈”“反胃”等范畴。病机特点以气郁居多,痰涎上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致使膈塞不通、食不得下。扶正治疗以理气降逆、调和脾胃为主,临床常用旋覆代赭汤、藿朴夏苓汤、温胆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党参、茯苓、白术、枳实、厚朴、山药、藿香、陈皮、木香、鸡内金、砂仁等。

胃癌患者常见恶心呕吐、食少纳呆、饮食无味,可伴有乏力少气、口干无味等化疗后反应,晚期则出现不能进食、胃部胀痛等表现,涉及脾胃及肝肾,又有元气亏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脾胃不和、中焦气滞等多种病机表现。常以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证,以小建中汤加减治疗中焦虚寒冷痛,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中焦痞满,以益胃汤加减治疗阴亏虚证;常用延胡索、郁金、绿萼梅、八月札等药物理气止痛,虚证疼痛加用芍药甘草汤。

淋巴瘤中医多属“瘰疬”“失荣”等范畴,治疗以行气、化痰、解毒散结为主。临床常见化疗期或化疗缓解期的患者,扶正方面应根据治疗阶段的不同制订治疗方向和目标,化疗期间应注重补气养血、健脾和胃,常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生黄芪、黄精、当归、枸杞子、鸡血藤、大枣、阿胶、茯苓等。无症状缓解期应注重调补脾肾、增加免疫力,常用药物包括生黄芪、女贞子、茯苓、陈皮、白术、太子参等。

肾癌患者临床常见血尿、疲乏、腰痛等症状,进行辨证治疗时因患者多为术后,或转移者又多用靶向药,病程较长,故基本治疗原则为补气益肾,血尿者清利下焦凉血止血;疲乏者健脾益气、滋养肝肾;腰酸不适者补肾强腰。

胰腺癌扶正治疗主要体现在疏肝、健脾、和胃、滋养气血,常用药物包括柴胡、姜黄、八月札、姜半夏、陈皮、厚朴、枳实、茯苓、白扁豆、薏苡仁等。

因肺开窍于鼻,鼻咽癌的扶正治疗应从肺的生理功能入手宣肺利窍。临床多见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放疗造成的热毒易耗伤阴津,故以养阴生津之法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沙参、麦冬、玄参、石斛、山药、桔梗、甘草、茯苓、天花粉、生谷麦芽等。

(三)扶正重在健脾,强调养运结合

1.脾虚是产生肿瘤的重要因素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及水液,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灌溉其他脏腑、输布于全身,只有脾的运化功能旺盛,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精、气、血、津液才能充足地提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及经络维持正常生理需要。所以,机体能否正常运转,各脏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发挥,均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笔花医镜》亦记载“诸积皆属于脾,脾土果旺,则何物不化。至于成积,脾力之弱可知也。然积既已成,势不能不用药以消,夫欲消困脾之积,必更伤受困之脾,愿治积者,必时时顾念脾土而后可”。脾胃生理功能减退必然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生成及输布障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枢纽不能正常运转,水谷精微无法很好吸收,气血津液无法正常输布,气机失调从而产生痰湿、瘀血、热毒等邪气,并使痰毒瘀血很难消散,停留日久,积结成块形成肿瘤。所以,在肿瘤的中医治疗中更应注重调护脾胃功能。《卫生宝鉴·卷十四》指出“养正积自除……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提出了治疗积聚肿瘤可从扶正健脾入手,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水谷精微运化为充足的气血津液,滋养脏腑,气机枢纽运转正常,痰瘀热毒才能得以消失,积聚才能改善。

2.健脾注重平衡养与运的动态变化

养即是补益滋养,运是指脾胃升清降浊气机枢纽的运转、水谷的运化及水液的代谢输布。肿瘤患者经过西医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的治疗后常见疲乏、头晕、饮食不振、胃脘冷痛、口干渴、舌淡或舌红少苔等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胃阴不足的虚证表现,还可见由脾胃失和、气机郁滞、痰湿中阻、水湿泛溢所致的食后腹胀、呃逆、嗳气、腹泻、水肿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疲乏、口干、食欲不振等虚证表现并见。因此,治疗时单纯补益滋养或单纯梳理中焦气机、消食化痰利水,均不能完全改善脾胃功能,只有养与运相结合治疗才符合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和需要。李教授在治疗中采取补益脾气、温中补虚、滋养胃阴与健胃消食、理气止痛、和胃降逆、淡渗利湿、温阳利水相互配合。李教授在健脾治疗中继承和借鉴了李东垣《脾胃论》的理论思想,在调理肿瘤患者脾胃中积极运用李东垣的代表方剂。对于由于元气不足、脾胃亏虚导致乏力少气、饮食不振、舌淡薄、脉沉细的患者,常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柴胡、生麦芽、甘草等。对于由于中焦痞满湿停、脾胃不和导致饮食不振伴腹胀、舌淡苔腻的患者常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藿香、厚朴、半夏、茯苓、生薏苡仁、生麦芽、竹茹等。对于由于胃阴不足导致口干无味、不思饮食、舌红苔少的患者常用益胃汤加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黄精、生麦芽、石斛、灯心草等,针对不同临床病证的表现辨证论治。临床运用养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患者的消化道不良症状,疗效良好,疲乏、饮食不振、胃脘疼痛、腹胀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自觉不适减轻,精神、体力改善,对抗放化疗的耐受力提高,生存质量提高。

3.健脾化痰散结法

健脾化痰散结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体现了养运结合的治疗精神,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四)祛邪散结需辨证求因,顾护正气

1.热毒、痰湿、瘀血病邪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是由热毒、痰湿、瘀血等病邪停留机体之中,凝结成块而形成的。病邪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可相互转化。热毒的产生与外邪侵袭、情志不畅、气郁化火、心火内盛,饮食不节引起的胃火炽盛、阴虚内热及痰湿瘀血日久化热有关,热毒壅塞气机不通也可炼液为痰,影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内阻。痰湿的产生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使肺脾肾气化功能失常所致。脾为生痰之源,痰湿的产生与脾运化水液失调关系更为密切。热毒、瘀血阻滞气机,影响肺脾肾三脏输布水液的功能也可产生痰湿浊邪。瘀血的产生由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导致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不畅及内外伤、气虚失摄、血热妄行导致血离经脉所致,这些情况在各种肿瘤疾病中均可见到。痰毒阻滞、七情所伤亦可阻碍气机运行从而产生瘀血。恶性肿瘤患者三种病邪可单独出现,也可痰湿、热毒、瘀血同时存在。正气亏虚、脏腑失调是痰湿、热毒、瘀血产生的原因,也是使痰湿、热毒、瘀血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治疗应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散结、健脾化痰散结、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散结等治法,审证求因,相互配合使用。

2.祛邪应顾护正气

李教授认为,脾胃功能的盛衰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的重要一环,脾胃功能正常也是耐受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手段的重要保证。在热毒炽盛的病证中应用清热解毒抗癌药物治疗时常佐鲜姜、砂仁、陈皮、生谷麦芽暖胃助消化。在治疗瘀血证时,若患者存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表现,或放化疗消化道副作用,即使其舌质有明显紫暗瘀斑,活血化瘀用药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也需斟酌,有时在调护脾胃的基础上选用丹参、莪术等一两味活血化瘀药物。

(五)分期论治,从症状入手辨证论治

正虚邪实是肿瘤的病机特点,治疗方面往往扶正祛邪相互配合,不能只侧重某一方面。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较多,西医多种治疗手段的干预影响机体功能的情况复杂多变,邪正盛衰的变化较多。李教授在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分期论治,从症状入手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气血脏腑的盛衰。门诊各种肿瘤患者在放化疗靶向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相同症状,如放化疗后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疲乏、汗出、便秘或腹泻、发热、皮疹、手足麻木、口腔溃疡、疼痛等。这些症状的产生与西医药物损害脏腑功能,消耗气血有关,反映了相同病机可异病同治。从症状入手,结合患者所处疾病的分期和治疗阶段进行分析,往往能更清楚地了解患者出现该症状的病因病机,可以很好地抓住患者就医的主要矛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和心理压力,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例如,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不足、脾胃失和,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为主;化疗期间多表现为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毒邪内伤,治疗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毒损伤脾肾经络,使气血不足、经络失养,可运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肾、温阳通络治疗;放疗期间出现肺胃阴伤,应予以养阴生津、宣肺和胃治疗;放化疗期间出现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可运用调肝健脾、安神定志之法治疗。通过分期论治,中医药与西医治疗达到减毒增效的临床效果。在肿瘤进展恶化迅速时,加强解毒化痰散结化瘀等攻邪治疗;肿瘤经治疗后病情平稳时,以调补气血脏腑、平衡阴阳、增加免疫力和抗癌能力为主要治疗目标。

(六)创新学术思想

李教授创立了“舒肝凉血方”“舒肝健骨方”等方剂,并从分子生物学的层面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选方用药提高了科学的依据。将国际上公认的各种量表应用到肿瘤治疗和研究中,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都是与激素分泌密切相关的肿瘤,如大量研究证实,内源性雌激素与绝经前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相关。内分泌治疗可抑制雌激素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生长的目的。前列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雄激素平衡紊乱有关,临床多采用抑制雄激素的药物治疗。补肾益气药物含有植物雌激素及植物雄激素成分,不能排除这些药物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这些药物联合应用于内分泌治疗时,可能会干扰内分泌治疗药物对体内雌激素的作用。所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治疗的中药甄选应予以注意。李教授认为,临床上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何选用中药有较大的盲目性,长期服用中药是否与三苯氧胺有拮抗作用尚不清楚。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人参等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药物,也建议患者尽量不使用人参、蜂王浆等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营养保健品。李教授选用不含雌激素成分,又针对潮热、失眠等内分泌治疗产生的副作用而制定的以柴胡、郁金、紫草、白芍、五味子等药物组成的“舒肝凉血方”。经多项研究证实,本方在体内没有干扰三苯氧胺及4-羟基三苯氧胺的代谢,为“舒肝凉血方”与三苯氧胺合用的安全性提供了证据。“舒肝凉血方”可明显降低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而对孕激素水平降低不明显,与三苯氧胺合用可同时降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特别是使雌激素水平下降更为显著。病理结果提示,应用该方后无促进子宫内膜增厚的作用,并且可降低三苯氧胺使子宫内膜增厚的程度。李教授认为,前列腺癌属雄激素相关肿瘤,应用中药治疗时也应结合前列腺癌雄激素内分泌治疗特点,避免使用促进雄激素活性的药物,如鹿茸、锁阳、淫羊藿、蛇床子等补阳药物。 6LOitcdyaEyoy+XfOMwGJhie3Fb3w+PDrrEhGyX9fsFMhrea8uQDGkNNzIMGwx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