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赵炳南在行医的60余年中,向人们充分展示了高贵的人品、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人们之所以热爱、尊敬父亲,是源于他选择了从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事业,也是源于他关心、体贴、尊重病人,视病人如亲人的朴素、深厚的感情。在治病过程中,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与病人患难与共的朋友。病人痛苦他痛心,病人烦恼他理解,病人康复他快乐。他曾经多次讲过,把病人的病治好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事。
众所周知,父亲行医几十年,在与病人的接触交流中,无论男女老少,称呼对方总是用“您”,而不用“你”。有人曾问他,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何必以“您”相称呢?他笑着说:“一个陌生人坐在我们这些穿着白大衣的医生面前时,他就成了一名有求于你,渴望我们为他解除病痛的病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是陌生人的关系,而是变成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您’字与‘你’字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个‘心’字,就是这个‘心’字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医患之间的感情。”这一个“您”有着多么深刻的含义啊!
新中国成立前的北平,在广大皮外科患者及其家属之中,“赵炳南”这个名字已不陌生了。“北平有个赵炳南,看病不花钱”的顺口溜早已广为流传。在父亲的医馆里,有一个从未改变的规定:凡是穷苦的重症患者来医馆初诊时,就会得到一张“免费证”。这个小小的牌子,不仅免去了初诊时的挂号费、诊疗费和药费,而且还是“一免到底”。无论病情多么严重,病程多么漫长,直到痊愈为止,费用一律全免。这种特优病人的举措,在北京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30多年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位患者享受了特优待遇,没有统计,无人知晓。对于还没有吃过早点的穷苦病人,父亲总是给他们一些零钱,让他们先去对门的庆丰包子铺吃点东西,然后再候诊。对于那些下肢病重,特别是刚开过刀、行走不便的穷苦病人,父亲总是给一些车资,让他们乘人力车回家。那时的病人都说:“赵大夫真是关心病人到家了。”一语双关,可见病人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医馆里有一位老药工,叫李长泰,我们都唤他李大爷。他经常向人们讲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腿刚刚开过刀的病人,术后父亲让他到休息室歇一歇再走,并在床头给他留下一个小红包,让他一会儿雇辆人力车回家。可是,这个病人在屋里躺了一会儿之后,拿起红包,慢慢走出了大门。出门后,他并没有雇车回家,而是一瘸一拐地向西交民巷西口走去。说来也巧,这时父亲正好送一位朋友出门,无意中看见了这一幕。他马上从衣袋中掏出一些钱,顺手交给了一个在门口等活的人力车夫,并叮嘱他赶快追上那个病人,送他回家。送走了朋友,父亲久久站在原地,望着坐上车的病人渐渐离去,消失在远方。李大爷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还有一次,一个患小腿溃疡化脓感染的重症病人来医馆就诊。他一进诊室就对父亲说:“我这病时间太久了,已经烂得很厉害了,而且气味特别大,先生不用打开了,只求先生听我说一下病情,给我开些药,回家我自己上就很好了。”父亲听后亲切地对他说:“没有关系,不怕。看病,看病,就得看了以后才能把您的病治好啊。”说着就亲手打开了脏臭的绷带、纱布,清洗伤口,为他治病。病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声道谢,称赞“赵先生真是活菩萨啊”!几件小事,几个故事,父亲人品之高贵、医德之高尚可见一斑。
当代医疗纠纷中,医患关系一直是谈论的焦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在当今社会更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且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父亲为我们树立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典范。他用六十余年的医疗生涯教导我们,医生并不是凌驾于患者之上,双方不是对立关系,医者应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视患者如亲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带着热忱,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患者如沐春风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责任感、信任感和自豪感。长此以往,医生热爱关心患者,患者信任尊重医生,医患感情将会越来越深厚。医患之间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所建立的其乐融融、和谐温暖的医疗环境,是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正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5年夏季的一个上午,父亲例行在鼓楼中医医院出诊,开诊后不久,一个满面怒气的中年男子闯了进来,坐在凳子上对父亲说:“我吃了你上礼拜开的7剂中药,怎么病情越吃越厉害呀?疹子越吃越红、越吃越痒,你算是什么名医?”在座的弟子、学生听了这些话,既惊讶又愤慨,怎么能用这种口吻对一位老人讲话,况且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呢?顿时,小小诊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人们不约而同地看着父亲。只见父亲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地对他讲:“您不要着急,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治愈总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短一些,有时长一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上方您吃得效果不好,今天咱们再看看,调调方再试试,千万别着急,急躁情绪只会加重病情,对疾病是非常不利的。”说到这儿,父亲话锋一转,接着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像您这么重的病,得在谁身上都会十分痛苦,也会着急。若是我本人得了您这种病,可能比您还急躁呢。”父亲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深深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更深深打动了病人的心,只见他突然站起来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向父亲抱歉地说:“刚才我说错了话,请您原谅我!我不是故意的,实在是因为太痛苦了。”看完这个病人后,父亲还特意起身送他到诊室门口,并嘱咐他按时吃药。父亲回到座位后,大家都用敬佩的目光望着这位老人。父亲只说了一句话:“他是病人,他的急躁正说明他是多么需要咱们的理解与关怀啊!”后来,这位病人痊愈后还特意来医院看望父亲。因为当时父亲不在,我接待了他。当他得知父亲没在医院时显得十分失望,张着嘴半天也没讲出话来,就像有千言万语要对父亲诉说,可到最后也只剩下两句话:“赵炳南他老人家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而且还教会了我如何待人、如何做人啊!”
◎赵炳南在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