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治为主,马氏骨片显神威

一、内治基本方药

1.马氏骨片(补骨片)

规格:每片0.3g。

功效:补肾强骨,行气通络,活血解毒。

用法:成人每次3~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以饭后2小时服为宜。

主要成分:骨碎补、鹿角胶、血竭、石菖蒲等。

本方以骨碎补、鹿角胶为主药,骨碎补性味苦温,无毒,入肝、肾经,补肾强骨、益精髓、止伤痛,祛骨中之毒气;鹿角胶补肾益精血。二者合用,补肾益精强骨,止痛生肌续伤,强腰膝,疗骨痿,能促进新骨再生。血竭性味甘咸平,无毒,破积血,化瘀生肌,通经止痛,为和血之圣药。石菖蒲辛温无毒,芳香开窍,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除五劳七伤,通十二经。诸药相合,共奏补肾填精、和血止痛之功,以解骨中毒气,加速新陈代谢,促使死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增生。

2.2号马氏骨片(活血生骨片)

规格:每片0.3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用法:成人每次3g,儿童酌减。每日3次,饭后2小时,黄酒15g送服,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要饮水。

主要成分:石菖蒲、土鳖虫、百草霜、黄芪等。

石菖蒲辛温无毒,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为本方主药。土鳖虫入肝经,逐瘀破积通络,治折伤、接骨续筋有奇效。百草霜味辛主散,止血散瘀,消肿化滞,可散阴凝陈聚之物。黄芪性温,补虚益气,壮筋骨,治一切气虚血虚之证。本药用黄酒为引,取其活血脉、行药力之功,加强活血止痛作用。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生新、行气通络、补肾强骨之功,可改善和重建股骨头血运,以利新骨形成。

3.马氏骨丸3号(芪参活骨胶囊)

规格:每丸6g。

功效:补气养血,通络除痹。

用法:每日2丸,日服2~3次。

主要成分:黄芪、何首乌、穿山甲、白芷等。

方中黄芪甘温补气,为主药。何首乌甘苦,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穿山甲咸寒,入肝经,祛风通络,止痹痛,解拘挛。白芷辛温、气芬芳,散风祛湿,通窍止痛。诸药相合,共奏补气养血、通络除痹、开窍止痛之功。

4.马氏类风关节片

规格:每片0.3g。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用法:每次3~5g,每日3次。

主要成分:白花蛇、独活、桃仁、防风、人参。

方中白花蛇味甘咸性温,能透骨搜风;独活味辛性温,能祛风胜湿,为通痹止痛要药。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二经,为祛瘀血生新血之圣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防风味辛甘性温,疏风解痉,祛湿通痹。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益气生津。诸药相合,共奏祛风胜湿、活血通痹、益气固本之功。

二、临床分型

1.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复位不良,或骨折后3~6个月(虽然骨折愈合),也常见于股骨头坏死早期,或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无论是早、中、晚期,凡正气不虚,气机凝滞,瘀血阻络,以疼痛为主者均属此型。

主症:髋部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久坐、久卧后疼痛加重,适当运动后疼痛减轻,但髋关节任何方向较大幅度的被动或主动活动均能引起疼痛,舌质略暗,脉沉涩。

证候分析:股骨颈骨折无论是有移位、无移位,或是嵌入性骨折,在3个月至半年之内,脏腑机能尚能维持平衡,正气未虚,但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则临床以疼痛为主。久坐、久卧后气血运行不畅,故疼痛加重,伤处离经之血未消,故痛处固定不移,刺痛为血瘀,胀痛为气滞。适当活动后,有利于气血运行,故疼痛减轻。由于疼痛而产生功能障碍,当较大的活动时可引起疼痛。舌暗、脉沉均属气滞血瘀征象。任何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虽然病情发展到中、晚期,但若素体较好,正气不虚,临床以疼痛为主者,亦属于气滞血瘀证候。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院内制剂活血生骨片,成人每次10~15片,每日3次,黄酒送服。若以胀痛为主,加用苏梗、厚朴、枳壳、木香、香附等;若以刺痛为主,加用归尾、红花、穿山甲、酒大黄、桃仁等;若胃肠有热,加用黄连、大黄、栀子等,以泄热通便,促使气血运行。

2.气虚血瘀型

气虚血瘀型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经过1年以上骨折愈合、未愈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中期或晚期。因正气虚,无力行血,以功能障碍和疼痛为主。

主症:老年人有时仅受较轻微的旋转外力便可引起骨折,髋关节胀痛、刺痛均不剧烈,或只感觉轻微疼痛;主要为功能障碍,严重者任何方向活动都不自如,甚至卧床或扶拐行走,有时伴轻度肌肉萎缩,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质暗红,苔薄白。

证候分析: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与青壮年不同,因老年人肝肾不足,骨质常有疏松,气血不足,痛感比青壮年低,故疼痛不明显,多以功能障碍为主。骨折后大多数患者经常卧床,失其正常的功能锻炼,扶拐活动也很少,气血运行不畅,故肌肉失养而萎缩。气虚则少气懒言,血瘀则舌质暗。

治则:益气活血。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院内制剂活血生骨片与芪参活骨胶囊。血属阴而主静,血的运营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缓慢,难以散除离经之瘀血。配合芪参活骨胶囊,可增加益气活血之功。

3.气血两虚型

气血两虚型多见于老年人任何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晚期或退行性病变,骨性关节炎较重,长期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很差,食纳不佳,以全身乏力伴有疼痛为主。

主症:老年人股骨头坏死晚期,长期功能障碍,跛行或行动困难,甚则大部分时间卧床,髋部钝痛,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休息时疼痛不明显,活动后加重,久病则肌肉萎缩、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无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老年人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过数月或数年的病程演变至Ⅲ期坏死,久病多虚,长期功能障碍,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骨失于温养,故肌肉萎缩;活动后血供不足,故疼痛加重,休息时则疼痛不明显。血虚则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无华;气虚则气短乏力。脉细弱,舌淡苔薄白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治则:补气养血。

处方:芪参活骨胶囊为主。机体的生命活动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食纳不佳,则应注意调理脾胃。若胃疼喜按,脾胃虚寒者加用良姜、香附、佛手等,以温胃散寒。若胃脘胀满,中焦气滞者加用陈皮、木香、半夏、砂仁等,以和胃理气。若不思饮食,伴有泄泻,脾胃虚弱者,加用生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以健脾养胃。

4.肾虚血瘀型

肾虚血瘀型多见于因某种病症而使用大量激素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晚期。实验研究证明,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药物可使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肾阳虚,尤其是红斑狼疮患者或哮喘患者,股骨头坏死后仍无法停止激素,肾阳虚证候更为突出。相当多的病例合并阳痿、宫寒痛经、闭经、畏寒肢冷、下肢浮肿。

主症:髋部钝痛,活动后加重,遇热减轻,遇冷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跛行,精神萎靡,面色㿠白或黧黑,或有阳痿,泄下完谷,浮肿,腰以下为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㿠白或黧黑。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机能减退,男子则阳痿,女子宫寒痛经或闭经。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脾失健运而泄泻。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水液内停,溢于肌肤而为水肿。舌质胖苔白,脉沉弱,均为肾阳虚衰,气血运行无力的征象。

治则:补肾活血。

处方:以补骨片为主。配合服用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水煎服,每日1剂。若下肢浮肿加用桂枝、泽泻、茯苓皮、牛膝等,以加强温阳行水之功。若泄泻完谷,或五更泄泻,加用肉豆蔻、吴茱萸、附子、炒白术,以加强温肾健脾之功。

5.肝肾两虚型

肝肾两虚型多见于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一般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股骨头坏死,常合并骨性关节炎,长期功能障碍,活动困难,久病伤及肝肾,而见身体各种机能低下,稍过度活动则疼痛加重,病情时重时轻。

主症:髋部疼痛较轻,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肢肌肉萎缩,自汗或盗汗,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患者久病体虚,伤及肝肾之阴,肝肾阴液相互滋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故肝肾两虚,水不涵木,则健忘;虚热内扰,心神不宁,则失眠;肝阴不足,肝脉失养,则肌肉萎缩,疼痛较轻;阴虚内热,热蒸于里,故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属阴虚内热之象。

治则:滋补肝肾,养血和血。

处方:六味地黄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应用补骨片。若盗汗、自汗,方加五味子、浮小麦,以滋阴止汗。若五心烦热,酌加地骨皮、青蒿,以益阴退虚热。

6.历节阳虚型

历节阳虚型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伴股骨头坏死者,多以寒湿为主。历节病属痹证的一种,而历节病专指关节病变,以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点。

主症:股骨头坏死多不塌陷,合并髋臼坏死、关节间隙变窄,功能障碍明显,疼痛时轻时重,可累及其他关节肿胀变形,以至于僵硬不得屈伸,因其疼痛循例遍身百节,故名历节病。大部分患者属于稳定期,面色淡白,头昏耳鸣,畏寒,自汗出,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小便余沥不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型因素体阳虚,或寒湿又羁,或病久阴损及阳,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先有类风湿,后有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病史。因以阳虚为主,阳虚卫外失职,故形寒、畏风、多汗;阴虚固摄失职,则尿多;阳气不足,升举无力,故头昏、面白;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无以温养,故髋关节疼痛;寒湿痹阻关节,则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舌淡,苔薄白,均属阳虚之象。

治则:温阳益气,散寒祛湿除痹。

处方:马氏类风关节片,每服10~15片,每日3次;配合服用中药煎剂,如熟地、白芥子、炮姜、麻黄、甘草、肉桂、鹿角胶;或与1号马氏骨片(补骨片)合用。若发作期,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而热不退,关节疼痛剧烈,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突然加重,其他关节疼痛此起彼伏、屈伸不利,可采用温阳祛寒止痛法,药用麻黄、乌头、黄芪、芍药、红花、桃仁水煎服,每日1剂,与马氏类风关节片共同使用。

7.痰瘀滞络型

痰瘀滞络型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致股骨头坏死者。酒性辛温燥烈,易伤脾胃,使脾之生化健运失常,化湿生痰。激素和酒均为辛热之品,痰与湿热相搏,凝滞成瘀,湿热蕴结于内;此外还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出现痰瘀证者。

主症:髋部疼痛或有静息痛,遇寒加重,关节沉重,关节活动不利,跛行,肌肤麻木,形体多肥胖,苔腻,脉滑或濡缓。

证候分析:长期大量饮酒首先损伤脾胃,使脾之生化健运失常,化湿生痰;酒精均为辛热之品,痰与湿热相搏,凝滞成瘀,而髋部脉络细微,血瘀痹阻,诱发本病。其次,酒毒耗伤阴血,熏灼骨髓,而致肾虚骨枯髓减,加剧病情。外感风寒湿邪,痰热为外邪所郁,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因而疼痛加重。脾虚胃热,湿阻于中,故肥胖,湿阻经络,则下肢沉重。

治则: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处方:化痰祛瘀方加减,加服补骨片。疼痛不减者加地龙,下肢沉重、功能障碍者加牛膝,脘闷不舒加白蔻仁、郁金,痰瘀化热,见口苦、苔腻,加枳实、竹茹、黄连、黄芩以化痰泄热。

三、小儿辨证施治

小儿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与成年人不同,在病因病机、演变过程、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其特点。

1.病因病机特点

(1)小儿脏腑娇嫩,骨气未成:其生理和病理与成人不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药证直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有研究发现,4~8岁小儿只有一条血管及外骺动脉供应股骨头血液,圆韧带动脉尚未参与股骨头血运供应,故小儿易发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先天发育不良、后天水谷精微补充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骨生髓,脾主运化,脾肾亏损,气血俱虚,致生长畸形。先天发育不良,主要由于禀受父母精髓不足,元阳亏损,骨髓不良,则骨质柔弱,长成畸形。临床曾发现一例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人均发生股骨头坏死。有的学者发现,对先天性髋关节双侧或单侧脱位、半脱位者,西医主要采用蛙式石膏或支架固定6个月至1年,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使髋关节变位,但往往导致髋关节局部的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如血管变窄、血供不足、脂肪栓塞。由于血供不足引起骨骼营养不良,最后造成单侧或双侧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2)脏器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脏腑气机清灵,反应敏捷,活力充沛,是疾病康复的有利条件。小儿脏器、肌肉、骨骼均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还有自然生长的有利因素,故小儿股骨头骨骺坏死,疗程比成人短,见效快,恢复得较成人完全,而且年龄越小,恢复得越完全。

2.小儿X线特点

(1)股骨头骨骺发育迟缓,骨骺核比健侧小而扁,骨骺可碎裂成片。有的几乎全部消失。

(2)股骨头骨骺线增宽,迂曲不齐。

(3)股骨颈短而粗,颈干角变小,致髋内翻,干骺端钙化带参差不齐。

(4)关节囊膨隆,由于骨软骨坏死的修复,软骨增大及反应性滑膜增生,致股骨头与髋臼的距离加宽,股骨头外移。两侧骨盆发育不对称,患侧闭孔变小,有的髋臼关节面骨化不均。

(5)修复后股骨头关节面逐渐完整而光滑,但往往遗有股骨头宽而扁、轻度变形、颈短而粗、髋内翻等畸形。年龄小的病例,有的可完全恢复正常。

3.诊断特点

(1)早期诊断困难: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单侧或双侧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患儿,经过数月的蛙式或石膏或支架固定后,X线复查基本复位,又无明显疼痛症状,故认为病已痊愈而停止了治疗。但此时往往已发生早期股骨头骨骺坏死,因而耽误了患儿的治疗时机,导致成年后“扁平髋”后遗症。临床还见到先天髋关节半脱位的患者,30岁时才开始疼痛或功能障碍,经X线检查已经是股骨头Ⅲ期坏死。

(2)临床表现:儿童股骨头骨骺坏死,与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成人以髋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在X线诊断早期疼痛就很明显。Ⅱ~Ⅲ期时疼痛有的反而减轻。儿童在发病早期则不疼痛,当突然发现患儿活动过度后出现跛行并伴有疼痛时才引起家长的重视。这时,X线检查一般已达到Ⅱ~Ⅲ期,检查“4”字试验阳性,多数患儿出现大腿和臀部肌肉萎缩,并有肢体缩短,双侧短缩时可见蹒跚步态。

(3)X线分期:对于儿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X线诊断,马氏中医骨科主张分为3期:①Ⅰ期为坏死期,股骨头骨质密度不均匀,骨骺线增宽,骨骺外形略小而扁,头无塌陷。②Ⅱ期为修复期,骨骺出现劈碎,头塌陷变形,坏死区周围有新生骨形成。③Ⅲ期为愈合期,骨骺的坏死骨被吸收,新骨形成,骨结构恢复正常,股骨头关节面逐渐完整而光滑。目前对儿童股骨头坏死的X线分期尚未统一。马氏主张的三期分法与成人的三期分法不相同。马氏三期分法,每期都有明确的范围,坏死期以坏死骨影像出现为依据;修复期以死骨吸收,出现新骨为依据;愈合期以碎裂的死骨消失、新骨骺形成、关节面逐渐完整而光滑为依据。

4.辨证施治

儿童股骨头骨骺坏死明确诊断后,临床所见大部分是Ⅱ~Ⅲ期的病例。由于患儿的禀赋不同,病的新久不同,临床见证也各不相同。先天之本在于肾,可见肝肾不足型,后天之本在于脾,可见心脾两虚型。

(1)肝肾不足型

主症:肢体软弱、无力行走,活动量稍大则髋部隐隐作痛,休息后疼痛缓解,形体消瘦。若以肝虚为主,则五心烦热,时有盗汗;若以肾虚为主,则手足不温,腰膝酸软无力。

证候分析:病程多在1年以上,肝阴不足,肝脉失养,致髋部隐隐作痛;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热迫营阴,则夜间盗汗;若肾虚命门火衰,则手足不温,腰膝酸软。

治则:补益肝肾,兼和气血。

处方:肾虚为主,服补骨片;肝阴不足为主,芪参活骨胶囊与六味地黄丸合用。

(2)心脾两虚型

主症:久病迁延不愈,食纳不佳,髋部无疼痛,肌肉萎缩,面色萎黄,精神疲倦,爪甲无华。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养而萎缩;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故食纳不佳;气虚机能活动减退,故精神疲倦;心血不足,则面色萎黄,爪甲无华。

治则:健脾益气和血。

处方:芪参活骨胶囊为主,配合马氏健脾饮(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855uY0z3KFhrG33bINUmkdqFpe6FOIEoYVgvLt+D2pJ76iKw+J534NCwKmYJj35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