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我正准备在墨西哥图卢姆登台演讲,我的朋友,身高1.98米的伯特·雅各布斯(Bert Jacobs)冲我嚷嚷道:“你到底在做什么?”伯特是服装生活方式公司Life is Good的联合创始人,我常在创业演讲会中碰到他。在本次峰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坚定理想主义的创业者齐聚一堂,而我们是两位年长的演讲者。那年我55岁,可能比普通与会者大20来岁,伯特也只比我小4岁。在与爱彼迎千禧一代创始人共同奋斗了3年多、帮助他们掌控爱彼迎这艘“火箭船”的方向之后,这是我第一次“现身”演讲,讲述在当今这个崇尚年轻的世界中,成为“摩登长者”意味着什么。
伯特提出的这个直言不讳的问题既有些让人感到冒犯,又有些让人困惑,是我们对于年龄那种爱恨交加情感的一块试金石。当除皱的肉毒杆菌不仅在好莱坞,也在硅谷大受欢迎的时候,为什么我还甘愿走上台来,让大家关注我这位人群中的老者呢?
我感觉到,在伯特有些夸张的问题背后,潜藏着另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我们和年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就在我50岁生日前,我卖掉了我的“孩子”。虽说有些夸张,但是卖掉我创立并经营了20余年的精品酒店公司,确实像痛失爱子。金融危机后的大萧条,让我的经济和情感都严重受挫。很明显,我已经准备好了来一次改变。在我50岁出头时,我压根就没有准备好退休,但发现自己漫无方向。直到收到年轻的爱彼迎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的邀请,我才开始踏上拥抱新世界的奇幻旅程,重新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经年累月积累下了很多智慧。但也提醒了我,我也可以如此的稚嫩与好奇。
下文中,我会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的详情,以及许多励志者的故事——这些人在职业生涯的晚期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还蒸蒸日上。比如,一名学校教师,在她接近50岁时,摇身一变成为一位企业家,开办了一家大受欢迎的旅行社;一名软件工程师,在50岁出头时,从编写电脑程序代码转入咨询业,成为硅谷领导人的教练;还有美林证券的一位古稀之年的前高管,在苦心孤诣地撰述回忆录却无从下笔之时,去一家制药巨头做了一名暑期实习生,他的身边全是大学生,在那里他找到了写作灵感。
大家无须等到年过半百才发现这本书适合自己。“变老”的感觉,正悄悄提前袭向一些才30岁出头的人,许多公司的权力重心也正相继向年轻群体下移。在这个“软件日益吞噬世界”的时代,科技不仅颠覆了出租车业和酒店业,还几乎颠覆了其他所有行业。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无情地抛弃年长员工,转身拥抱年轻员工,看重数商(DQ)甚于看重所有其他技能。但问题是,数码科技业内许多缺乏经验或指导的年轻领导者正被推向权力中枢,负责运作那些快速扩张的公司或部门。
然而,几乎在同时,也存在一代年长的员工,他们拥有许多宝贵的技能:高情商(EQ),数十载工作中积累的良好判断力、专业知识以及庞大的人脉,他们可以与这些雄心勃勃的千禧一代组合,创建经久不衰的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技术变得无处不在,数商却越来越算不上区分年轻和年长员工的技能指标。虽然编程技能可能会商品化,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自动化,也不能交给人工智能打理,那就是企业中的人文元素。你可能不是软件开发者,但可以是软技能开发者,而软技能,将是未来组织中最重要的技能。
无论你现在处于职场生涯中的第二幕、第三幕抑或是第四幕,本书描述的原理和实践都能向你展示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不仅要“跟得上趟”,还要成为现代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