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课

生命活动的职能部门
——脏腑

这一课,我们开始学习脏腑 的内容,中医里脏腑牵扯到一个藏(zàng)象 的概念。脏器居住在人体的内部,无法从体表看到或触摸到,所以称之为“藏”,后写作“脏”,包含了五脏六腑,是构成机体的核心。“象”指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功能、现象,所以合起来叫藏象。

广义的藏象指的是: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子宫),以及内脏与外在组织器官之间的各种关系等。而狭义的藏象就是指五脏和六腑。

整个脏腑的概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脏腑的形态,也就是实质的器官,比如心、肝,它们的形态、大小还有部位等。

二是脏腑的生理功能,包括各个脏腑的活动,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组织器官之间以及脏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脏腑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五脏。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五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国家的君主——心

中医有一句话叫作:“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心脏的基本功能。君主是古代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皇帝。古人认为心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处于核心主宰的位置,在所有脏腑中处于领导地位,所以就称之为君主之官。而神明,它的意义很广泛,这里主要指心的功能表现,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人的精神活动,还有思想意识等,这些表现称为神明。

《黄帝内经》 中对心的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的阐述:

一是 心主血脉 ,我们的血液在血脉(血管)中循环,需要心脏这个输血泵的推动,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最重要的器官。

二是 心藏神 ,心脏处于全身的主导地位,是内脏十二官功能活动的领导,人的一切精神意识和生理活动都是心的功能活动的体现,所以说心脏是整个脏腑系统核心中的核心。

刚刚说的是心的基本功能。另外,心与体表,还有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延伸出了其他功能。其中有一句话叫作:“ 其华在面,其充 在血 。”

“华”就是精华 ,精之外华,脏腑精气表现在外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外在的表现推知脏腑气血的盛衰。比如一个人血脉旺盛,就可以看到颜面色泽红润、饱满;如果一个人血脉衰弱了,那么他的颜面色泽就会苍白、憔悴。

“充”是指脏腑的精气 ,是精气对各个部分组织充分滋养、补充的意思。刚才说心主血脉,是一身血脉循环的枢纽,也是濡养全身的关键。

善于打仗的将军——肝

第二个脏腑是肝,有句话叫作: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 。”古代武将,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是性情刚强急躁,好动不好静的。

那么肝的性能呢,这个是古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有的人因为大怒影响到肝的正常活动,所以说大怒伤肝。所谓谋虑就是深谋远虑、筹划对策的意思,是说肝脏有这种深谋远虑、筹划策略、防御外敌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将军和谋虑都是形容肝的特性和肝的功能活动。但是,这里多说一句,肝的谋虑还需要胆做出一种决断。

肝的外在表现是 “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爪”是指手指甲、脚指甲,“筋”是指全身各种筋脉。如果肝气充足,全身上下的筋脉力量就强劲,关节屈伸就有力。如果肝血充盈,手指甲、脚指甲就会光泽红润;如果肝血不足,手指甲、脚指甲看起来就会干枯无光泽。

肝的主要功能也有两个。

一个叫作 肝主升发 ,什么是升发呢?升发是指人身体内的清气,需要利用肝向上向外透发提升的功能来保证。就好比春天万物复苏,树木花草都有一种欣欣向荣,向上向外去展开、去生长的趋势。人体也是一样的,表现在肝主升发。

第二个叫作 肝主疏泄 ,所谓疏泄是指疏通排泄。人的消化、气血津液顺利流通以及糟粕的排泄,都需要肝的这个功能来保持运行通畅、舒展,不出现瘀滞。

中医必背

怒伤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虽然怒是肝的情志,但是怒气太过,反而会自伤。比如人在暴怒之时,肝气上逆,往往面红耳赤、头痛、眩晕,甚至吐血、晕厥。

人体后天之本——脾

脾在五行之中属土,能够承载万物。中医讲脾是人的后天之本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为什么叫它后天之本?因为脾有以下几个功能。

其中有一个叫作 脾主运化 。运化是脾的重要功能之一,我们知道胃是收纳人吃进来的饮食水谷,这些饮食水谷进来之后,怎么变成精微物质 输送到全身呢?靠的就是脾,有句话叫作“脾为胃行其津液也”,说的就是胃吸纳进来的食物必须经过脾的运化才能够变成精微物质——气血,输送到全身,起到营养作用。

另一个功能叫作 脾主统血 ,脾能够统摄全身的血液,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偏离轨道。首先,脾是个多血的脏腑,具有储存血液的功能,就像大地上的湖泊,在雨水丰沛时,能起到储存降水的作用。其次,脾气有固摄作用,前面讲了脾主运化,能化生气血,气血共同运行。如果把气比作驾车的马,那血就是马车上的货物,货物通过马车的运载,达到全身各个部位。但是马车运行不能信马由缰,偏离轨道,这就体现了脾气的作用——固摄血液,保证血液在脉管中流动,而不是四处乱窜。如果脾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崩漏、便血、紫癜 等疾病。

脾的外在表现是, 其华在唇,其充在肌 。口唇的颜色与全身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反映全身气血的状况,而且反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是否正常。《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这是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从而发达丰满,臻于健壮。

辅佐君主的宰相——肺

肺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呼吸,中医术语叫作 肺主气,司呼吸 。什么叫作肺主气呢?人身体里的气和自然界中的气有一个互相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就是靠肺来完成,肺在一呼一吸间就将体内外的气进行了一次交换,所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还有一个功能叫作 肺朝百脉 ,“朝”就是朝拜的意思,“百脉”是人体内无数的经脉。朝百脉也是一个很形象的词,前面讲到了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是要接受大臣、臣民朝拜的。但是君主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政务,需要有一个官员来辅佐他,那就是——宰相,对应到人体中,辅佐心的脏腑就是肺。

肺朝百脉

首先从位置上来讲,肺和心都处于胸腔,位置都比较高,属于脏腑里位置最高的两个脏。其次《黄帝内经》里面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治节”就是治理调节的意思,是指肺对其他的内脏以及气血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协助心治理调节脏腑的意思。

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肺和皮毛的关系。比方说一个人的皮肤看起来比较干燥,没有光泽,毛发也比较稀疏,那么这种人往往就容易受风寒或者风热导致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

人体精气的仓库——肾

《黄帝内经》里讲:“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所谓“作强”是指精力充沛,强于作用,“伎巧”就是精巧多能的意思。

肾的第一个功能叫作 肾藏精 ,所谓藏精有两层含义。一是藏五脏六腑之精,也就是水谷精华转化成了五脏六腑的精气,储藏在肾脏。二是通过肾气和天癸的作用产生的精,藏于肾。这是人类生殖生育的物质,也就是男女交合的精气。第一层含义所说的五脏六腑之精,是来自饮食的,所以五脏六腑的精气盛,就会有多余的储存在肾里;如果五脏六腑精气不足,而肾的精气旺盛,就可以将储存在肾里的精气提供给五脏六腑。这样就形成了循环往复、生生不已的过程。而第二层含义肾藏生殖之精,是从父母那里秉承而来的,是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

中医必背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

肾主静不好动,对精气有闭藏作用,不使其无故流失。常用双掌摩擦后腰部,可补肾强壮,适合日常养生保健。

肾的另外一个功能叫作 肾主骨 。骨不仅仅是骨骼,因为肾能生骨髓,而骨髓通于脑,脑为髓海 ,肾气充盈,就能够生出骨髓,骨髓的充盈也就反过来证明了肾气的旺盛。所以一个人肾气比较充足,那么他的骨骼就会强壮有力,相应地,大脑也会聪明伶俐、灵敏、智慧。

肾还有第三个重要功能就是 肾主水 。所谓水是人体全身的津液,津液来源于水谷,也就是我们的饮食。 水液比较清澈的部 分叫作津,比较浑浊的部分叫作液。 肾主管着全身上下所有津和液的代谢,比如说小便、汗液等液体。

那么肾的华和充在什么地方?我们说肾 “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头发是肾气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头发非常浓密,色泽也非常明亮,那么就说明他的肾气很充足。反之,如果看到一个人头发枯萎、稀疏,就说明这个人肾精不足、肾气亏虚。

其充在骨,肾气充盛的时候,骨骼就强壮。骨骼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牙齿,因为骨骼一般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有一部分骨骼是能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牙齿,所以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叫作 “齿为骨之余” ,如果肾气充盛,骨骼强壮,那么牙齿也就比较坚硬,不易松动、脱落,老年人肾气慢慢衰竭了,就会出现牙齿脱落。

中医必背

肾主身之骨髓。

《素问·痿论》

骨的生长发育以肾精为基础,骨髓为肾中精气所化。肾精充足,则骨骼坚实,强壮有力。老年人骨质脆弱,易骨折,与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密切相关。

说完五脏,再来说六腑。六腑,是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的总称。《黄帝内经》中说: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 能满也。” 六腑里有饮食水谷和食物残渣存在,是为“实”,但必须不断地传导变化,不能停顿积聚,是为“不藏”,否则就会形成塞满的状态。这与五脏贮藏精气,必须保持充满的“满而不实”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中医有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的说法。

帮助肝做决断——胆

胆是个囊性器官,与肝直接相连,附于肝的短叶间。胆与肝通过经脉的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中医称为 “精汁” ,胆囊则称为 “中精之府” 。胆汁来源于肝,并且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小肠,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由于肝胆互为表里,肝与人的精神情绪有关,因而胆气的盛衰也会影响到精神意志、思维活动。中医有 “胆主决断” 的说法,就是指胆在精神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

中医必背

胆者,中精之腑。

《灵枢·本输》

人体的粮仓——胃

胃,又称“胃脘”,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主要功能是 受纳水谷 腐熟水谷

受纳,就是接受和容纳。胃能受纳、暂存通过口腔和食道下行的饮食水谷,故胃有 “太 ”“水谷之海” 之称。胃气必须保持通降下行的特点,才能受纳水谷。如果胃气上逆、拒不纳食,就会表现为食欲不振,甚至是呕吐呃逆、胃脘胀满、大便秘结等胃气不降的症状。

中精之腑,储藏清净汁液(胆汁)的地方。胆汁可以帮助消化食物。脾胃不好、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发黄的病人,一定要养胆。

容纳于胃的食物,在胃气的作用下被消磨,变为食糜,胃的这种初步消化过程,便被称为“腐熟”。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其精微部分通过脾的运化供养全身。因此,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中医常将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

食物消化的过程

分清泌浊——小肠

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上口在幽门 处与胃相接,从而接受胃腑下传的食糜并予以盛纳,称为“受盛”。

食糜在小肠内经过进一步消化,分为清、浊两部分,这个过程叫作“ 化物 ”,又称为 “泌别清浊” 。其中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后,再经脾气的转输,布散周身;浊者,即食物的糟粕和利用后的水液。糟粕通过“阑门 ”(即小肠的下口与大肠相接处)送到大肠,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水液则渗入膀胱,最终作为尿液排出体外。由于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富有营养的水液,故有 “小肠主液” 之说。

传导糟粕——大肠

大肠也是一个管腔器官。在腹中呈回环叠积之状,包括结肠 和直肠。大肠的上口与小肠在阑门处相接,其下端则连接肛门。大肠接受了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后,便将其中的水液加以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再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律地排出体外。由于大肠吸收的水分几无营养,故称“ 大肠 主津 ”;大肠又将粪便向下传送,导出体外,故说大肠有“ 传导 ”的作用。

贮存排泄尿液——膀胱

膀胱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膀胱呈中空有腔的囊状,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并与肾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故肾中有阳气,膀胱中亦有阳气,肾主水,膀胱亦主水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器的作用,布散周身,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水液则下归于肾,传之于膀胱,由膀胱予以贮藏,再经过膀胱的气化 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可上蒸为气,外达而为汗;浊者,则下注而为尿。

膀胱贮尿与排尿的功能,依赖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肾气主上升,膀胱之气主通降。肾气之升,能促进尿液的生成并控制其排泄;膀胱之气通降,能推动尿液排出。

全身的高速公路——三焦

三焦是六腑中找不到具体某个部位器官的腑,《类经》 中说: “脏 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 ,一腔之大腑也。” 因此,在人体十二脏腑中,唯它最大,故又称“孤府”。

我们可以把三焦理解为一条通道,贯穿五脏六腑、全身上下,是元气、水谷运行的高速公路。

三焦的主要功能有两个。

一是 通行元气 总司人体气化。 元气发源于肾,但必须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二是 水谷运行的道路 。主要指水液的通行道路。人体水液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是由许多脏腑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个生理过程中,三焦也发挥了作用——促进水液代谢。所以《黄帝内经》中有句话叫: “三焦者,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 gJHv18tJ3iassLH3hNoTuUeCXxdDVj+MqLOVGeF2cBI/2cJK1TW4Br2L+QPCcJ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