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是收集孩子健康信息的第一人

脾胃失调,孩子抵抗力就差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却不能对孩子的健康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

要学会认识孩子的体质,这关系到家长如何按照孩子的体质差异正确喂养和护理,并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需要的食物与营养,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和西医对孩子体质的划分有很多种,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容易接受的是分为健康、寒、热、虚、湿、过敏6种类型。这6种体质类型的特征见下表:

孩子呼吸系统娇嫩,容易被外邪侵犯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所以相对于成人而言容易生病。孩子肌肤薄嫩,寒暖不会自调,当气候骤变时,如果不能及时增减衣服,那么外邪入侵,常易先伤孩子的肺,不仅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等一系列感冒症状,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脾虚多是父母惯养出来的

现在有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不饱、吃不好会影响生长发育,经常给孩子多吃多补。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也就是小儿脾胃运化力弱。这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不相适应。而喂养不当、饮食失节,会损伤小儿脾胃,使之出现呕吐、泄泻、厌食、积滞、腹痛等脾系疾病的症状。

孩子喜欢吃甜食、生冷饮食甚至‘无肉不欢’,家长若由着孩子任意食用,这些肥腻厚味之品极易影响孩子脾胃的运化功能,会导致孩子积食、偏食、肥胖以及营养摄入不均衡。

孩子也有情志病,快乐是健康的基础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幼无知、思想单纯,没有七情六欲的干扰,只要吃好穿暖就能健康成长了。实际上,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家庭环境的诸多变化,临床上有不少孩子存在心理情志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想出去玩耍或者想要玩具而没有实现,就会闷闷不乐,不想吃饭,长期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损伤脾胃,继而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孩子受到惊恐后损伤了肾脏纳气的功能,就会出现尿床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娇纵,孩子稍不如意就发怒、摔东西、打人等,这是肝火亢盛的表现,容易导致多动、冲动等表现。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情志因素导致孩子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别一生病就往医院跑

从出生直到上小学,每个孩子都要大病小病得几次,这很正常。孩子最容易得发热、感冒、咳嗽、气管炎、腹泻之类的常见病。有突发病,毫无疑问要立刻去医院。对于常见病,只要不发热,在生病初期,都可以在家慢慢治疗,或者去社区医院请医生开一些中成药。如果孩子发热不超过38.5℃,我们可以一边服退热药,一边在家里用物理方法给孩子降温。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而且反复发热,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

急症看西医、慢症看中医,是错误的观念

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应该视病情而定。有些疾病,如肿瘤、严重的外伤或者特殊的慢性病,建议以西医诊治,通过手术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西医主要是将症状减缓,减轻孩子的不适,要想让孩子痊愈,还需要依靠良好的休息、睡眠以及免疫力的提高。中医药更适合治疗儿童疾病。孩子容易患的疾病多是急性病、热性病,比如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西药对于病毒的疗效并不一定比中药好,用中药治疗感冒的孩子可能比用西药治疗的孩子好得快。

治病的最好时机在“将病未病”阶段

我们每天看到那么多孩子生病,到医院打点滴,有的孩子病得很严重,甚至是由几个人抬来的,就觉得特别痛惜——孩子病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先前一定是有征兆的,如果父母可以提前发现孩子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并适当地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干预,比如泡泡脚发发汗,病情也许就不会向这么严重的方向发展了。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在孩子生病的萌芽阶段把它遏制住。要知道,跟着病走的方法都是亡羊补牢,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别让孩子进入生病的状态,应该提前打“预防针”。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还具有预防保健的作用,在流行病高发的季节,如果能够采用中医药进行预防,往往能够降低孩子生病的概率。 1ZpmkbyAPkV6ljyJPlfVsfF6FPuLnXDzHiaSsCEXGmeBX3t2onKWjPJL5Ued7+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