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節
“讀如、讀爲、讀作”與“讀”

師古注“讀如”6次,有3次直接引如淳,1次協韻,“讀爲”14、“讀作”3、“讀”2,數量都不多。説明他自己有意不用這幾個前人常用的音讀術語。

[1]《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祕彭祖”,師古:“今見有祕姓,讀如祕書。”

[2]《眭兩夏侯京翼李傳》“魯共王分魯西寧鄉”,師古:“共,讀如恭。”

[3]《韋賢傳》“穆穆天子,臨爾下土;明明群司,執憲靡顧”,師古:“顧,讀如古,協韻。”

[1]“祕”《説文》訓“神也”,《廣韻》“祕,密也,神也,俗作秘”,兵媚切(幫母至韻),師古是説祕姓讀如“祕(秘)書之祕(秘)”音。[2]是説王的諡號“共”(去聲)應讀平聲或作“恭”字。[3]“顧”去聲,與上句“土”押韻,因“土”爲上聲,故師古謂“顧”當臨時改讀上聲如“古”,以便與“土”協韻。中古《切韻》不同聲調就不是同一韻,上古(周秦漢)未必如此,段玉裁《六書音均表》謂上古無去聲,去聲備於魏晉,則班固《漢書》“土、顧”相押韻可能是常態,師古以唐初時音異聲調(上、去)不能押韻爲常例而臨時改讀協韻,透露出他在歷時音變認識上的局限性。

[4]《張馮汲鄭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師古:“今學者讀抔爲杯勺之杯,非也。”

[5]《貨殖傳》“水居千石魚波”,師古:“波,讀曰陂……説者不曉,及改其波字爲皮,又讀爲披,皆失之矣。”

[6]《貨殖傳》“鮐鮆千斤”,師古:“鮐,音胎,又音菭。而説者妄讀鮐爲夷,非唯失於訓物,亦不知音矣。”

[7]《張陳王周傳》“以爲其貌魁梧奇偉”,師古:“梧者,言其可驚悟,今人讀爲吾,非也。”

[8]《禮樂志》“桐生茂豫,靡有所詘”,師古:“桐,讀爲通。”

[9]《食貨志》“庠則行禮而視化焉”,師古:“視,讀爲示也。”

不計上文論及的“某讀爲某某之某”4次,師古注“讀爲”14次。例[4][5][6][7]都是批評“今學者、今人、説者”不知音而誤讀的。只有少數幾條是明假借字的,如[8]指出是借“桐”爲“通”,[9]是借“視”爲“示”。可見師古“讀爲”很少,且不作直接注音、辨字形、辨異讀的術語。

《王莽傳》“今共行天罰誅莽”,師古:“共,讀作恭。”

師古自注“讀作”1次,是指出借“共”爲“恭”的假借。

總之,“讀如、讀爲、讀作、讀”都不是師古常用的音注術語,爲數極少,且主要是引用前人或批評今俗音讀之非,他自己注的幾條都是指明假借字的,都不是真值注音音切。 1zTEJhEaUrDW8wqZawhE7zgC567gqTdE2Ub0pz0LmCb3WcV3Qr2FIFSwDNh9VP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