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形成了全产业链参与的国际合作良好态势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13年中国全球能源战略正式确立,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实践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是一个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能源生产与发展体系,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中国企业也在国际合作中学习总结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培育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合作中更加主动。这体现在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各国对中国能源企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国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环境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能源国际合作初期,中国在技术、设备等关键问题上受制于其他国家,能源企业的“走出去”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外交战略“铺路”。合作方式以单纯的国际贸易为主,合作领域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合作内容主要为传统能源,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扮演的是“买家”角色。而这一时期的能源国际市场以“卖家市场”为主,中国的市场参与度有限。

随着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合作动力和认知均发生了改变,“低油价”时期的到来也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中国能源企业开始探索在产业链中上游开展合作。2009年可以被称为中国的资源投资年。中国在多个地区,以收购能源企业股份、“贷款换石油”等多种方式,大力进行资源投资。中国逐渐从“买家”向“合作者”的身份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使中国与合作对象国拥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和机遇。在政策的推动下,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企业,开始在一些能源合作对象国探索扩大其在全产业链合作中的参与度。国内金融机构在能源合作项目全周期的深度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能源“产业+金融”投资方式,实现了投资稳定性的提升和良性循环。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资企业获得合作平台和良好的融资环境,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入,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Gv7OpaDfZXI7hgCMyNbHyIPADC1c6eRepHC0+NGJP0P+z4zt3R7gyae3Y4QQlM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