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与原苏联地区的能源合作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以及国际形势的积极变化。
目前,原苏联地区在能源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其主要能源企业管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主要设备老化,且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
而彼之短板恰好构成了中国与原苏联地区合作的优势。中国在技术水平方面,长期以来在能源勘测、能源开采方面较原苏联地区有较好的技术优势;此外,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丝路基金,中国对该地区的国家有较充足的投资金额,有意愿通过政府间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促进中国企业和原苏联地区企业的合作。
因此,中国在与原苏联地区合作时,应充分发挥中国的资金、技术优势。在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展开金融、能源制裁时,中国可以满足其资金、技术需求,这更有利于拓宽中国和原苏联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的深度,增强中国在合作中的主动权。
无论是从欧美对俄罗斯不断升级的制裁来看,还是从俄罗斯主要官员的官方声明来看,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对抗存在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竞争中,在短期内不可能达成有效和解。而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封锁迫使其转向东方,和目前发展势头较快、能源需求较大的中、日、印等国开展能源合作,这有利于中国与原苏联地区的能源合作。
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国、欧洲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仍将继续持续。页岩油产量的不断攀升也使美国逐渐构成与传统能源生产国的竞争。中国应利用国际形势的积极变化,提高对原苏联地区能源的议价能力。
同时,中国与原苏联地区能源合作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容小觑,主要为原苏联地区的经济下行风险、中俄间的地缘竞争风险和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风险。
目前,原苏联地区政治形势普遍较为稳定,各国政府能够对本国进行有效治理,但是经济发展问题依然是摆在原苏联地区国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原苏联地区国家普遍没有形成较为现代化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类资源的初级产品出口,因此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此外,各国内部还存在经济效率较低、经济寻租问题严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在2018年俄罗斯等国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增长目标,且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但是这主要得益于2018年整体高启的油价,而这种增长本质上是不稳定和难以持续的。
因此,中国在与原苏联地区的能源合作中,要警惕当地经济下行的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合作企业出现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
在原苏联地区保持绝对地缘优势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外交目标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俄罗斯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进展持谨慎态度。
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虽然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大国的压力下,着力推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并积极推动原苏联地区多边能源合作的开展,这可能部分出于经济收益的考量,但本质上依然不能改变其防范中国过多地渗透到其传统势力范围内的政治目标。
因此,中国在与原苏联地区的合作中,要通过加强政治交往、建立多边合作制度等方式,增强与俄罗斯的政治互信,降低两国在相关地区的地缘竞争的风险,实现优势互补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