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列出了“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提出要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指标框架用于对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效果的考核,但并没有将健康与老龄化结合起来,没有建立健康老龄化框架体系和指标体系。本研究将在全面梳理健康老龄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框架体系,构建一套既适应我国国情,又能够基本与国际接轨的我国健康老龄化的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构建分地区的健康老龄化综合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用于评估和监测不同地区和城乡健康老龄化的水平。从主动健康、社会参与和适老环境支持三个维度综合评价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水平,分析城乡和不同省市的健康老龄化的水平和差异,测度主动健康、社会参与、环境支持等对老年人的支持。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上,除了利用现有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也将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的大数据信息,采用网络社会舆情分析方法,创新数据获得方法,挖掘年龄友好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和区域比较研究,加强对健康老龄化状况的现实把握,推动社会对健康老龄化的理解,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提升社会政策对老年人的支持,促进老龄化社会下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除导言外,还包括三大部分共八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指数篇,包括第1~4章。
第1章介绍中国积极健康老龄化指数的编制,在梳理积极健康老龄化测度文献的基础上,给出积极健康老龄化指数的定义、综合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中国31个省区市积极健康老龄化总指数,分析总指数以及主动健康指数、社会参与指数和环境支持指数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第2~4章是对中国积极健康老龄化指数框架下二级指数的深入分析。第2章是对主动健康与积极健康老龄化管理的分析,包括对健康现状总体情况的分析和城乡对比分析,自我管理分析,以及主动健康对积极健康老龄化指数贡献度的分析,主动健康与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的关系,健康自评、心理健康、人际信任、体检频率、身体锻炼、社会联系等的国际比较。第3章是对社会参与与积极健康老龄化的深入分析,包括对老龄经济参与、老龄文化参与、老龄家庭参与的分析,老龄社会参与对积极健康老龄化的支持贡献的分析以及老龄社会参与的国际比较等。第4章是对环境支持与积极健康老龄化的深入分析,包括对公共服务、社会支持的分析,环境支持指数对积极健康老龄化指数贡献度的分析以及环境支持指数的国际比较等。
第二部分是发展篇,包括第5章和第6章。
第5章为老龄化、健康与保障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宏观数据,比较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水平、速度、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分析人口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包括预期寿命水平与差异、健康预期寿命水平与差异;描述和分析我国养老医疗保障和卫生健康投入的水平和地区差异等。
第6章为积极应对老龄化能力的国际比较。利用宏观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比分析主要国家老龄化的程度及其面临的风险和采取措施的能力。将中国放在国际大环境中,分析各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能力差异,分析中国应对老龄化的优势和劣势,给出我国提高老龄化能力建设的建议。
第三部分是探索篇,包括第7章和第8章。
第7章为积极健康老龄化要素分析。针对社区数据,对积极健康老龄化中的主动健康和社会参与的社区分布进行分析,采用社区区格分析方法,通过社会参与模式、环境支持情况将社区划分为不同区格,对每类区格的主动健康和社会参与特征进行分析。
第8章为积极健康老龄化社会舆情分析。采用网络社会舆情分析方法,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信息的网络挖掘,从新闻、讨论、网民言论等文本数据中获得公众对各个因素的关注程度,并用情感倾向衡量其所持态度。通过观察社会对健康老龄化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情感倾向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公众对老龄化背景下某些特定公共事务或社会问题的态度与情感,并提出加快健康老龄化进程的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