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2020年上半年北京宏观经济形势数据的仔细观察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北京经济正处于延迟恢复和基础再造的双重压力和双重任务的特定复杂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政策着力重点,既不能仅仅瞄准尽快推动短期内的经济恢复目标,也不能全部聚焦于中长期内的培育适应国内经济循环体系格局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的目标。客观事实是,北京所面临的促使短期内经济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目标和中长期内基础再造的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实质上,北京早在2018年就全面进入了基础再造的转型时期,2020年正好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由此需要清醒地看到的基本事实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是,扫除了北京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多数机制体制障碍,加快了北京各级政府全面实施减量发展战略的决心和信心。北京今后的政策重点是,要在推进基础再造的前提下,强化内生型的经济恢复能力,同时,在谋求经济恢复能力的过程中,创造基础再造的条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行推进。
(1)与全国多数省份经济形势已经由新冠疫情冲击后的恢复期向正常期转化的状态不同,2020年上半年特别是第2季度,北京宏观经济出现了延迟恢复的重要现象,仍然处于全面推动复工复产的攻坚期。我们预计,北京GDP实际增速由负转正的时机应该在第3季度,第3季度GDP实际增速可能在0左右,而第4季度GDP实际增速有较大概率在3%左右。
首先,北京2020年上半年GDP实际增速同比下滑了3.2%(见表1),降幅比第1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相比全国层面2020年上半年-1.6%的下滑幅度以及第2季度3.2%的正增长态势,北京经济表现出了延迟恢复的特征。在北京既有的偏向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经济结构特征、处于减量发展关键转型期、新冠疫情意外局部暴发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作用下,强化经济恢复能力的压力巨大,促使北京经济尽快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成为北京今后的工作任务重点。
全球新冠疫情自从2020年1月暴发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了“有效需求不足+供给全面停滞”的双重负面冲击效果,中国经济由此形成了“供给侧能力恢复(推动复工复产)→推动需求全面恢复→经济进入正常运行轨迹”的攻坚克难的短期不同阶段性工作任务重点。从全国以及中国多数省份2020年第2季度以及上半年的GDP实际增速数据来看,大多数省份的GDP实际增速均在第2季度由负转正,由此判断中国总体上进入了“推动需求全面恢复→经济进入正常运行轨迹”的发展阶段。而从北京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得出的一个判断是,北京正在进入“供给侧能力恢复(推动复工复产)→推动需求全面恢复”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全国总体形势,发生了延迟恢复的重要现象。
表1 全国29个省份GDP数据
续表
其次,北京经济延迟恢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与既有的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的。2020年上半年分产业看(见表2),北京第一产业部门增加值实际增速同比下滑20.8%;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实际增速同比下滑4.2%;第三产业部门增加值实际增速同比下滑3.0%。考虑到北京2019年的三产结构比重为0.3∶16.2∶83.5,服务业主导发展的格局异常突出。与上海相比,2020年上半年,上海GDP实际增速同期下降2.6%,降幅比1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16.9%,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8.2%,降幅比1季度收窄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0.6%,降幅比1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2%、24.5%和75.3%。与杭州相比,2020年上半年,杭州GDP实际增速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2%。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24.8%,增长10.5%,增速比1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 636亿元,增长0.1%,比1季度回升11.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2%,高于GDP增幅1.7个百分点,比1季度回升4.3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海和杭州这样的超大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在危机后的恢复能力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没有足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做支撑,第三产业在受到危机冲击后的恢复能力相对就较弱,恢复时期也必然延长。只有实体经济部门恢复,第三产业的恢复能力才能强化。因此,即使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在第2季度GDP实际增速仍然为负,但是,只要第二产业迅速好转恢复格局出现,上海第3季度必然进入经济正常运行状态。而北京则有可能在第4季度进入经济正常运行状态。
表2 全国及26个省份GDP总量、三产增加值及增速
续表
注:浅灰色区域数字表示低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深灰色区域数字表示高于全国平均线且负增长。资料来源:城市进化论公众号据各地统计局的公开报道数据整理。
(2)针对仍然处于全面推动复工复产攻坚期的北京而言,要精准地看到不同产业部门在恢复能力方面的显著差异性表现,找准制约或阻碍北京经济向正常状态收敛的关键产业发展短板。
图1 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首先,北京的工业部门率先出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20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3.7%(见图1),降幅比1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2季度增长7.4%。分经济类型看,上半年,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8%;股份制企业下降3.8%;“三资”企业下降3.1%。分轻重工业看,上半年,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8%;重工业下降2.4%。分重点行业看,上半年,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在主要工业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2%,增速比1季度提高9.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由1季度下降1.4%转为增长2.8%;汽车制造业下降3.2%,医药制造业下降4.4%,降幅分别比1季度收窄27个和0.9个百分点。
高端产业推动工业生产恢复和转型升级。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超1/4的高技术制造业由1季度下降4.2%转为增长3.2%,占比超1/3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1.1%,降幅比1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智能手机、显示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均呈增势。
其次,服务业部门延迟性恢复态势非常明显,部分优势行业呈现逆势增长态势。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0%,降幅比1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来看,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3%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保持增长,对稳定全市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1季度提高4.8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增长5.7%,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逐步恢复。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10.1%,降幅比1季度收窄9.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下降13.6%,降幅收窄10.1个百分点。
(3)在全国需求恢复整体滞后于供给恢复的大情形之下,北京需求与供给的缺口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恢复能力相对滞后,需求能力不足成为导致北京2020年上半年经济延迟恢复的主要因素。
首先,北京消费恢复能力仍然相对较弱,预计会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恢复动力相对不足的基本态势。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下降13.0%。其中,服务性消费下降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6.3%(见表3),降幅比1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额下降13.6%,降幅收窄5.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下降46.2%,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对比来看,网上零售加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5.8%,比1季度提高9.9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别看,饮料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2.0%、36.1%、25.6%和14.0%。
表3 2020年上半年26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续表
北京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冲击下表现相对活跃。疫情催生互联网消费需求旺盛,在线教育、在线问诊、在线体育热度上升。1—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3.2%,较1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教育企业中,开展线上教学的企业收入增长29%,互联网医疗平台咨询量较快增长,健身App增加直播课程,疫情期间居家健身备受青睐;规模以上互联网广告企业收入增长4.3%。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新零售释放消费潜力,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速持续提高,上半年增长25.8%,比1季度提高9.9个百分点;十余家“新零售”企业零售额合计增长超5成。
其次,北京需求-供给缺口非常显著,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北京经济中的需求-供给角度的双重延迟恢复现象非常突出。与全国对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在全国层面表示需求-供给缺口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GDP实际增速的差距为[-11.4%-(-1.6%)]=-9.8%,而北京层面的差距为[-16.3%-(-3.2%)]=-13.1%,上海层面的差距为[-11.2%-(-2.6%)]=-8.6%。并且,上海第2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2%,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市场规模,而北京第2季度的下降幅度仍然在10%左右,恢复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