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研究评价与展望

1.3.1 现有研究不足

总体上,国内外有关奥运遗产研究的范围较广、内容较丰富,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3.1.1 对奥运遗产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向

一是概念的外延化。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奥运遗产从体育遗产扩展到了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国家形象、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于奥运遗产概念的外延化可以极大丰富相关研究成果,但是也会导致过于强调“遗产”,而忽视了“奥运”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内涵与价值。

二是概念的精细化。 科技进步极大丰富了奥运会的内容和形式,所产生的遗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对于奥运遗产的概念界定也随着遗产价值的再发现不断细化。概念的细化导致了部分研究成果明显倾向于场馆类遗产,部分研究成果明显倾向于档案类遗产,体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环境学和档案学等领域的学者立足于自身的视角与部分遗产,各类型的研究成果都较为分散,兼顾各个视角的综合性研究较少。

奥运遗产的内涵辨析并非研究终点,以奥运遗产研究促进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性认识才是目标。如果奥运遗产内涵的明晰可以成为奥运会申办城市的一种行动指南,为奥运遗产的评价提供理论指引,那么奥运遗产研究就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3.1.2 对部分类型的奥运遗产关注不足

一是侧重于体育、经济方面的遗产,对文化、文献方面遗产关注不足。 从短期的经济价值来看,体育、经济方面的遗产具有较高的、可见的回报率,是较为显性的社会资源投入形式,因此得到了学界较高的关注。文化遗产的影响虽是无形的、隐性的,却是深远的、长久的。以档案为主体的文献遗产作为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知识和参考价值。另外,奥运会的体育精神、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等记录和反映在文献之中,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总之,文化、文献方面的奥运遗产需要被给予更充分的关注。

二是对夏季奥运会之外的其他大型体育赛事遗产关注尚显不足。 夏季奥运会的普及度与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冬季奥运会,冬奥会遗产的开发利用也容易受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对于两者进行区别性研究的成果较少,大部分研究成果也实际主要针对的是夏季奥运会。而且,残奥会遗产与奥运会遗产也有很大的区别,残奥会在场馆、精神、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潜力与价值,因此,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与研究。此外,许多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遗产,也被学者所忽视。目前已有文献主要聚焦在对民族或者民间的传统体育赛事文化遗产的研究。譬如,陈波等研究了藏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非遗”项目 ;吴茜追溯了上海赛马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立足于“传统文化再生产”的研究视角,对赛事场域中的上海赛马文化再生产进行了探讨 ;陈华伟借鉴文化遗产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育赛事管理学的学科理论,对少数民族运动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和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 。只有郭盛晖等 、杨利霞 和程明凯 等少数学者关注到了亚运会和青奥会等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遗产。

1.3.1.3 对奥运遗产评估体系的研究有待深入

对奥运遗产的评估早已引起国际奥委会的关注。国际奥委会2002年提出并设立了奥运会整体影响研究(Olympic Games Global Impact Study,OGGI)评估项目(现已改为奥运会影响研究工程,OGI),要求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每个奥运举办城市都要在奥运会结束后两年内提交OGGI评估报告。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一届提交OGGI评估报告的奥运会。OGGI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工作汇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报。OGGI项目开了奥运会遗产研究的先河,为后续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范式。其中,已建立的健康遗产评估体系受到了较高的认可与重视。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借鉴北京奥运健康遗产概念,突出上海世博会特点,建立了一套世博健康遗产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学界已经开始关注到了建立奥运遗产评估体系的必要性,但仅有少数研究成果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尤其是因为奥运遗产的广泛性、非共识性,以及部分奥运遗产的无形性和间接性,构建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具有相当的难度。

1.3.1.4 国内外奥运遗产管理与利用理念存在较大差异

国内外都重视对于奥运遗产的前端控制与全程控制,重视奥运会办会经验类知识的积累与利用,但国内外对奥运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手段的认识表现出较大的区别。国外对奥运会及奥运遗产的建设与利用持更加辩证的态度,既看到了奥运会带来的积极效应,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审视了奥运场馆建设的必要性与现实效益回收问题。因此,国外正在寻求一种“随建随拆”、临时性的奥运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短期性的设施投入应对过高的社会资源投入。从根本上,虽然都是为了追求“绿色奥运”的办会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内外奥运会对该理念的理解与执行存在较大区别。尽管当前国内外学界已经针对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等问题提出了较多设想与建议,但从整体来看,建设性、创新性的对策建议较少。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奥运遗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譬如,政府换届造成的奥运遗产政策难以延续的问题,宏观经济衰退造成闲置场馆商业化开发困难的问题,工作人员变动带来的奥运档案遗失的问题,等等。

1.3.2 未来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未来有关奥运遗产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可能包括:

1.3.2.1 奥运遗产基本理论研究

近30余年来,有关奥运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并逐渐演变出多元化的研究样态。这其中,奥运遗产基本理论是这一研究领域的起点与基础,但目前有关奥运遗产基本理论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奥运遗产的含义、类型、特点、保护与利用等表面问题的分析上,缺乏对原理性、规律性深层问题的探讨,至于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更是几乎未涉及。

1.3.2.2 奥运遗产评估体系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完整执行奥运总体影响评估的举办城市。此后各历届奥运会、冬奥会组委会提交了OGGI报告。2017年国际奥委会又编制了《遗产战略计划》(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有关奥运会影响或奥运遗产的评估体系尚未成熟,评估指标选取、指标权重分配、数据收集方法、因果关系推导、数据分析模型仍欠科学。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可行的奥运遗产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3.2.3 奥运遗产数字化管理研究

关于奥运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法,虽然学界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侧重于管理、制度层面,而缺失技术、平台层面的研究。尤其是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人文技术,将奥运遗产(主要是作为集体记忆重要载体的奥运文献遗产,也称奥运记忆)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地保护与传承,提供开放式的集长久保存、深入开发、多维利用的一体化平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样需求等,亟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1.3.2.4 北京冬奥运会遗产政策研究

关于奥运遗产政策,虽然学界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是,每一届奥运会都在特定的国家和城市举办,有其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其奥运遗产也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即将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继2008年之后又一次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其奥运遗产政策应更具宏观性、全面性,形成中国特色,提出“北京方案”。这远非此前已有奥运遗产政策研究成果所能涵盖和指导的。 z6GEKh+4iANvdDAqxgxDWq76sy+b8NP82eLakvTQfpQyLZubhKMBqEoBC2vS3W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