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杨敏教授的新著《露丝·沃达克政治话语分析的学术思想研究》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据我所知,这将是杨敏教授的第4部著作。在此之前,杨敏已经先后出版了3部专著,即《多维角度透视当代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法律语篇权力意志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和《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从这些专著和她在此期间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不难看出这样一个事实,杨敏教授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优秀教师,也是一位具有显著科研成果的学者。这也说明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高等院校的理想教师,应当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杨敏教授先后在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并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我相信她在不同阶段的老师和导师都会为她的成就感到欣慰。这也包括她的父亲,中国矿业大学的杨传普教授。2002—2005年杨敏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博时,我便是她的导师。我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喜悦是看到自己学生的成长,甚至超越自己。如今读到《露丝·沃达克政治话语分析的学术思想研究》的电子版,我欣喜地看到了杨敏的不断进取和成长。

批评话语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批评语言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个领域的著名引领者之一——露丝·沃达克的学术地位、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及其特征等,尤其对于沃达克本人的犹太人身份和民族情结的挖掘,凸显了本书作者对于沃达克的学术洞察力。由于作者本人在“前言”中对沃达克已做了全面介绍,我不再重复。

下面主要谈谈我个人对本书的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第一,本研究是作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Ruth Wodak政治语篇分析的学术思想研究”(15BYY177)的结项成果,并由中国人民大学百家廊科研项目赞助出版。第二,本书虽然重点研究分析沃达克的政治话语理论,实际上对20世纪出现的批评话语分析做了全面梳理和回顾。第三,本书能结合不同哲学观和社会学理论,如法兰克学派、福柯、布迪厄、吉登斯、伯恩斯坦等的观点讨论话语分析。第四,作者对政治话语分析的综述既有西方的,也有中国的。这完全符合国家对科研“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并重的要求。作者关注较多的学者有辛斌、武建国、陈向明、傅有德、龙泽顺、纪卫宁、王寅、孙吉胜、汪少华、高一虹、李战子等。第五,作者在总结本项研究的价值时,特别指出本书是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引领下完成的,这有助于我们运用批评话语研究理论认知社会和诊断社会。作者也能坦陈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指出方向,如引用英语材料较多,对欧洲政治语境、民族语境,特别是犹太宗教史不够深入了解。第六,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一直与沃达克保持个人联系,能正确理解沃达克的思想和观点。第七,作者编写本书时在搜集材料和翻译方面获得了学生如徐文彬、符小丽、侍怡君、王敏、孙娟娟、佟彤和徐保华等的帮助,这为一个博士生导师提高学生的实际经验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是科研团队的共同进步。

最后,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建议作者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的“积极话语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PDA)纳入视线(胡壮麟,2012)。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仪。

胡壮麟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1年9月20日 Db/4jOUV7S+91ix7hXFA7gWUej/ns24DhNIcRrNsKcMWbdnGeQwmqweG6Yr6vC7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