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序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青年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孜孜求索,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给学界带来了蓬勃生机。姜鸣同志是其中之一。

他从1981年起,在我指导下专攻中国近代海军史。十年耕耘,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引起了军事史和船史研究界同人的注意。本书是他关于海军史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原拟作为我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丛书》的一种,后来由于出版方面的原因,只好先单独出书了。

从一开始,我们就议定了海军史研究的几项原则:既要着重考察近代海军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又要认真研究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关键性细节,避免将近代海军史写成不相接续的事件堆积;既要对近代海军的发展过程做动态研究,又须对海军建设的各项制度、船舰性能、军舰炮械、教育训练等做充分的静态研究,避免把近代海军史写成海战史;既要深入研究北洋海军,又应对南洋、福建、广东地区的海军发展状况进行钩稽考索,避免把近代海军史写成北洋舰队史;既要充分注意海军的军事使命,又要注意海军的政治使命与晚清政情的关系,把近代海军的发生发展放在清王朝国家战略的广阔背景中考察;既要纵向论述中国海军的兴衰,又要对中外海军尤其是日本海军作横向比较研究,以确定中国海军的发展水平、特点和历史教训。我们认为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一部比较完整翔实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中国近代海军史。

我高兴地看到姜鸣同志在本书中很好地实现了自己原定的目标。他对若干重大事件如马江之战、黄海海战,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又对某些细节如黄海海战中的接敌队形、中俄密约与维特回忆、颐和园经费等作了详细考证;对某些鲜为人知的问题,如甲午战争期间的军舰贸易、聘请外国军事顾问的内幕等,也根据中外史料进行了论述。在充分注意动态研究的同时,对诸如船舰性能、海军章程与训练、海军教育制度等不少静态专题做了叙述与分析。他使用了清廷档案和奏稿,对南洋、福建、广东地区的海军作了迄今为止最翔实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存在三洋海军的见解。尽管这是一家之言,容可讨论,但他根据史料立说的态度是认真的。

作者的视野也较宽阔。在本书中,他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于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从而对海防与塞防的大讨论、海军发展战略、晚清和清流政治等问题,都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观察与分析。虽然,分析中有时会夹杂一些太现代化的词句而显得不够缜密,但年轻人在对历史进行反思时所特具的敏感,又常常使人嗟叹不已。

本书不仅以开阔的思路给人启迪,还因扎实的史料显示了作者的功力。为了写书,他常常废寝忘食地奔波于各个图书馆,辛勤搜集中外海军史料;做了数十万字的海军史大事记,每条记事都出自原始资料;解析海军史的重要问题,先作专题研究;钻研前辈和时贤的著作,咀嚼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文采,这几多辛劳的凝聚,才使本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深入浅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这本书的文字也很潇洒,文如其人,他自己确也是个颇为潇洒的人。既做党务方面的工作,又搞历史研究,还经常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京华览胜的历史散文,说古抚今,致使许多人以为他是一个熟知北京掌故、好发思古幽情的老夫子,其实,他至今只有三十挂四。以三十出头的青年人而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欣慰。

我决非因为是他的老师而净说些好话,只是在目前知识贬值的不正常情况下,出于对像他那样一类青年学者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感动,写些他的勤奋与立志,可以举一反三,看到其他已有成绩或正在努力的青年同志的辛劳。有这样一代青年,我们的学术界是大有希望的。他们当然还不很成熟,这部著作中也不是没有缺点,但我不是在评书。我所想到的是学术界、出版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一棵好苗,只有在肥沃的土壤里,在充足的阳光、水分下,才能茁壮成长。木多成林,学术才能繁荣昌盛。当然,像姜鸣这类青年学者,也要更加自爱自重,才能在学界和社会的扶植下不断奋进,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作为老师,对之有厚望焉。是为序。

沈渭滨
1991年4月于复旦大学 sHwijoXKt7zWWlknPiG1IMkJZQ5g5jkXPZro7fxgI39MjIJJ2XLHquQ0P/+POr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