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鸠占鹊巢

“鸠占鹊巢”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召南•鹊巢》中的“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意思是说,鸤鸠因为不会做窠,所以常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后定居于夫家,后用来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如果说邺城原本是袁绍经营了多年的巢穴的话,那如今已经被曹操当作老巢来使用了。

据曹丕日后在《典论•内诫》中回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军刚刚攻陷邺城,十八岁的他就进入了袁绍的府邸,当时他“ 亲渉其庭,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 ”,感受着“ 栋宇未堕,陛除自若 ”的规整与舒适。

曹丕对袁家的庭、堂、阁、房都进行了细致描述,但他却或有意或无意地漏写了这次游览的最大收获。

据《三国志•魏书•甄后传》记载,“ 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 ”,就是说,平定冀州后,曹丕在邺城纳了一名甄氏女子为妇。对于这样言简意赅的一段话,裴松之通过注引《魏略》的方式,留下了当时的具体情形。

曹丕进入袁府时,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和她的二儿媳也就是袁熙的妻子甄氏,正跪坐在厅堂上,等候发落。看到曹丕闯入,惊恐的甄氏不自觉地把头伏到了自己婆婆的膝盖上,而袁妻则不住地叩头。原本,甄氏的头在袁妻的膝盖上,袁妻又俯身求饶,这样一来甄氏的脸蛋就彻底被埋住了。

也许曹丕从甄氏的身姿中感觉这是个美人,也许曹丕生性就对年轻女子感兴趣,总之,曹丕此时礼貌地说了一句:“ 刘夫人怎能这样呢?快让您儿媳妇抬起头来吧!

这是两句毫无关联的话,原本只说前一句话就足够了,可曹丕却偏偏画蛇添足地加了那么一句,而这多加的一句往往才是真正的重点。

身为袁绍的妻子,刘夫人自然也是经多见广的人,看到甄氏依旧羞怯地深埋着头,索性自己用手把儿媳妇的脸蛋捧了起来。这一捧不要紧,曹丕只看了一眼,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

面对这个“ 颜色非凡 ”的美人儿,曹丕不由地“ 称叹之 ”。随后不久,这事就传到了曹操耳朵里。知道了儿子的这一心思后,曹操很快就为他迎娶了甄氏。

这样,甄氏就从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变成了曹操次子曹丕之妻。如此看来,当初曹丕在袁府“ 寝其房 ”时,想必不是孤枕。

当然,关于曹丕纳甄氏这件事也有另一种传说。说是曹操之前也早就想占有甄氏,因此在入城前还专门下了任何人不得先入袁府的禁令,可偏偏自己的儿子抢了先,结果曹操只能顺水推舟地成全他了。

没错,曹操喜欢将别人妻妾据为己有不假,张绣投降后他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张济之妻这件事情,就明确无误地记载在《三国志》中。而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中,更是两处记载了曹操自纳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这件事儿。据说,为此还弄得之前“ 乞纳宜禄妻 ”的关羽,“ 心不自安 ”。

可是,要说曹操与儿子抢女人,可能性却微乎其微。一则不仅正史上无载,就算一些不那么靠谱的史籍上也没有明确记载;二则与接管袁家后院的女色相比,袁家前院以及院外的那些东西恐怕更吸引曹操。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九月,刚刚攻陷邺城的曹操,马上以朝廷的名义给自己安了一个新头衔:冀州牧。

在此之前,冀州牧一职由曹操的心腹董昭担任,鉴于冀州实际掌握在袁绍手中并且袁绍一直自称冀州牧,因此董昭这个冀州牧只能算是遥领。这一任命也更像是给董昭的一种政治待遇,算是对他此前贡献的一种认可——无论在迎立汉献帝还是在平定河内郡的过程中,董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此外,因为董昭是从袁绍身边辗转来到曹操这里的,当初让董昭担任冀州牧,也有政治上的考虑,这既是对袁绍的一种羞辱,也是招降纳叛的一种宣示。

如今,冀州已经实实在在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曹操怎么可能还让一个心腹谋士占据如此高位?不过,由于司空曹操同时还兼领豫州牧和兖州牧,再加上这次的冀州牧,真是有点多吃多占了。于是,曹操让出了自己担任了十二年的兖州牧。

一个是自己赖以起家的兖州,一个是袁绍赖以起家的冀州,两相比较,曹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冀州,这并不是曹操生性喜新厌旧,而是因为冀州着实让人爱不释手。

既然当上了冀州牧,曹操就要在冀州搞点事情。

曹操的第一个大想法是扩州。按照《尚书•禹贡》中所描述的范围,作为九州之首的冀州应该囊括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如今冀州只是河北四州之一,虽说地位最重,但面积却大不如前。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冀州的管辖范围恢复到大禹时期设定的疆域呢?如此,冀州虎踞北方、俯视天下的气象不就出来了吗?

然而,曹操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谋士荀彧的反对。

为什么?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调整了冀州的范围,必然会把其他州的地盘划入在内;而一旦有了重新划分地盘的先例,其他人就会认为自己的地盘也有被重新调整的可能;这样,原本各方将领就人人自危,由此人心就更不稳了,也就没有人再想归顺了。所以,还是暂时不调整为好,等四海平定之后,再议不迟。几句话说得曹操口服心服,暂时搁置了扩大冀州的事情。

地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既有版图不能轻易调整,但土地上的人口却可以大规模迁移,于是,在把自己的统治中心逐步向邺城转移的同时,曹操启动了第二个大想法:迁移人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观察到主公的这一动向后,老家位于兖州山阳郡乘氏县(今山东菏泽城区)的都亭侯李典,就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能把居住在乘氏的李氏宗族及其部曲一共三千多家全部迁到魏郡。

听到李典的请求,曹操笑着说:“ 你是想效仿耿纯吗?

曹操话虽然不长,但一下子让李典的搬家申请具有了历史高度。下面,先简略介绍一下耿纯的事迹。

作为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帝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纯出身于巨鹿大族耿氏家族,父亲耿艾就曾经担任新莽朝廷的济平尹(相当于东汉时曹操早年担任过的济南相)。耿纯早年就学于长安,被授予纳言士的官职。可是,绿林赤眉起义之后,耿纯放着眼前新莽朝的厚禄和更始帝给的高官不要,一心一意跟定了当时还只是更始帝手下行大司马事的刘秀。自己跟随还不算,他还拉上了耿、耿宿、耿植等几个堂兄弟乃至整个耿氏宗族,加起来一共二千多人。

创业初期,刘秀走到哪里,耿纯就带着宗族和部曲跟到哪里,宗族中那些年老体弱的甚至一路上都带着棺木。据载,为了防止族人和宾客中有人恋故土、开小差,耿纯甚至把老家的房屋全烧了,以“ 绝其反顾之望 ”。

这一次,对于李典举家迁移的申请,曹操自然是颇感欣喜。二百年前,耿纯带着的是二千多人,而如今李典带来的却是三千多家一万三千多人,这规模、这决心那是相当大。你说曹操能不高兴吗?

实际上,曹操的话音刚落,李典就表态了:“ 我这个人驽钝怯弱,功劳微小,而爵位宠信却十分优厚,实在应该带着整个宗族来报效您;加上现在战争并未停息,应当充实邺城周边,以便治御四方,我并不是效仿耿纯,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前半句话聊主观愿望,后半句话谈客观需要,话虽不长,但相当到位。

曹操夸得到位,李典答得也到位。但仅限于口头表扬,恐怕还难以产生显著的激励和示范效应。于是,赞赏之余,曹操又将李典从捕虏将军提升为破虏将军。要知道,这次晋升距离李典获封都亭侯、升任捕虏将军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有了李典的示范,效仿者一个接一个。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在南皮打败了袁谭,负责青州和徐州军政事务的臧霸带着手下众将专门赶来向主公表示祝贺。宴会之上,臧霸提出了一个请求:恳请主公让自己的子弟和众将的父兄家属都迁到邺城来。

听完臧霸的请求,曹操说了这样一段话:“ 诸位的忠心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从前萧何派遣子弟入京侍奉,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烧掉房舍载着棺材追随,光武帝也没有阻拦。现在,我又怎么好改变前人的做法呢!

先客气一下,再夸上一夸,最后欣然同意,看得出,曹操的确是在鼓励大家都来邺城。

看到远道的李典和臧霸如此争先恐后,邻近的并州刺史梁习自然也不甘落后。为了充实邺城的人口,同时也为了消除并州的潜在隐患,梁习把并州豪族、官吏、士兵的家属分期分批地迁往邺城,前前后后一共送去了好几万人。于是,邺城以及它所在魏郡的人口,就这样你几千、我几万地多了起来,没几年工夫就变成了整个北方人口最稠密、经济最繁盛的中心城市。

不过,有取就有舍,有得就有失。除了顺水推舟地成全了儿子,堂而皇之地成就了自己,大张旗鼓地增加了人口,鸠占鹊巢的曹操也不是一点东西都没给袁家留下。事实上,在攻占邺城不久,曹操不仅祭奠了袁绍,而且“ 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 ”,还让公家负责袁家人粮食、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供应,照顾得可谓周到。

当然,曹操把到手的东西又返还回去,并不是因为他怜惜袁家、甘心给予,而是因为他想通过这样的小表示来收获河北的大人心。据说,袁绍亡故时,冀州百姓如同失去亲人般悲痛欲绝,市井闾巷洒满眼泪。

如今,曹操虽然取得了冀州的土地,要取得士心、民心还要毫不松懈地展开一系列工作。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七月,在征伐的间隙,曹操发布了《修学令》。在此令中,曹操对国家动乱以来“ 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 ”的社会风气甚为痛心,为此不仅“ 令郡国各修文学 ”,而且定下“ 县满五百户者置校官 ”的制度,推动正规的学校教育逐渐恢复。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九月,攻下袁绍大本营邺城,夺取了整个冀州的曹操,先后发布了《蠲河北租赋令》和《抑兼并令》。

《蠲河北租赋令》明确“ 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 ”。就是说,黄河以北地区长期遭受袁绍带来的灾难,这一地区今年就不用缴纳田租赋税了。

《抑兼并令》针对袁绍统治时期“ 豪强擅恣 ”“ 下民贫弱 ”的情况,明确了田租和户调的征收标准,即“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并且专门强调“ 郡国守相明检察之 ”,千万不能出现“ 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 ”的情况。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基本将袁氏势力逐出河北的曹操下达了《赦袁氏同恶令》,明确“ 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 ”,就是说,那些以前与袁氏一起干坏事的人,现在都有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为了规范社会秩序,曹操还下令老百姓不得泄私愤、报私仇,严禁厚葬,违令者一律绳之以法。

同年九月,曹操又颁布了《整齐风俗令》。令中,曹操列举了四种“ 阿党比周 ”“ 以黑为白,欺天罔君 ”的行为,并表达了自己“ 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的决心。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十月,曹操基本夺取了整个河北地区后,发出了《求言令》。

令中,曹操首先提出了“ 治世御众,建立辅弼,诫在面从 ”的观点,让众人千万不要对自己唯命是从,而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大胆进言。

为此,曹操还专门命令“ 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 ”,通过大家每月初一提交报告的方式从机制上保证言路的畅通。

最后,曹操还专门强调“ 吾将览焉 ”,就是说,报告我会亲自看的,你们可别应付差事!

同样是在建安十一年,曹操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始“ 广置屯田 ”,将原本只在许都周围进行的屯田制度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开来。为此,他专门让司空掾属国渊主持这项工作,而国渊则“ 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把这件事做得有声有色。

据载,在曹操正式出道之前,曾经专门拜访过善于识人评人的名流许劭,请许劭给自己一两句评语。

结果,好说歹说,许劭送了他一句话:“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意思是说,你在治平之世会成为一个能臣,在纷乱之世会成为一个奸雄。

如今,整个北方已经由乱趋治,曹操的能臣潜质也的确到了发挥的时候了。 rH6qrU+WG7lsdVS19ZsZ6nt14dg4MM/Q99Gvg8P+2v8KvE6BRFhdVF4APWc+lN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