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

除He元素外,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即价电子数(valence electron)相同,价层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周期表中特殊主族的名称列表

其他四列主族元素分别以该族第一个元素名称命名,分别称为3A硼族元素(boron group element),4A碳族元素(carbon group element),5A氮族元素(nitrogen group element)和6A氧族元素(oxygen group element)。

4.元素周期表分区:

根据基态状态下元素最后一个电子所填充轨道的名称,把元素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f区(如上图)。其中d区元素均为副族元素(subgroupelement, B group)又统称为过渡金属元素(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

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是金属元素(metals),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nonmetals),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交界的元素是类金属(metalloids)元素,也叫半金属(semimetals),它们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例如硅元素(Si),同时具有金属的光泽性和非金属的易碎性(brittle)。常见的类金属有硅(silicon)、锗(germanium)、砷(arsenic)、锑(antimony)等。

5.元素周期性(Periodic Trends)

(1)原子半径(Atomic Radius)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受核内更多的质子吸引被核拉得更近,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中,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阳离子(cation)的电子比中性原子少,所以半径变小,K + <K;阴离子(anion)的电子比中性原子的多,所以半径变大,Cl - >Cl。

K + 、Ar和Cl - 核外电子数相同,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均为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此时核电荷数越多,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就越强,半径就越小。它们半径大小关系为:K + <Ar<Cl -

(2)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

电离能是指将电子从气态基态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移至无限远处所需的能量(即电子完全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所需吸收的能量)。

X→X + +e -

多电子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the first ionization energy)。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the second ionization energy)。以此类推,理论上只要给予足够的能量,原子可以失去所有核外电子变为带多个正电荷的裸核。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不变,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吸引逐渐增强,失去电子逐渐变难,电离能逐渐增大;同一族中,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外层电子离核越来越远,受核束缚逐渐减弱,失去电子更容易,所以电离能逐渐减小。

特例:氧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因为氮的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3 ,其2p亚层轨道电子处于半满状态排列,较稳定。氧的2p轨道则有一对成对电子,相互排斥,使电子容易离去;另外,2A族元素,s亚层轨道子处于电子全满排布状态,较为稳定,第一电离能略高于3A族元素(例如下表中Mg的第一电离能高于Al)。

电子排布中,处于同一电子层的电子电离能相近,处于不同电子层的电子电离能相差较大。

逐级电离能 单位:kJ/mol(96.485kJ/mol=1eV/particle)

如上表所示,碱金属元素Na的第二电离能就比第一电离能大很多。这是因为Na的电子排布中最后一个电子和倒数第二个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同理,碱土金属Mg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第一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接近,但第三电离能比第一和第二电离能要大很多。

(3)电子亲和势(Electron Affinity)

电子亲和势描述的是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它指的是气态原子加上一个电子引起的能量变化(多为放出能量)。

X+e - →X -

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亲和势递增;在同一族里,变化并不明显。F原子的电子亲和势比Cl的要小一些。原因是:氟原子半径很小,电子云体积较小,在氟原子所占据的不大的空间中挤满了电子,这些拥挤在一起的电子对外来电子产生异常强烈的排斥作用。这种排斥作用削弱了原子核对外来电子的吸引力,电子亲和能随之减少。

(4)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

电负性描述的是在形成共价键的分子中,一个原子吸引其他原子的电子的能力。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电荷数递增,对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因而电负性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元素电负性值递减。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就总体而言,周期表右上方的典型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大电负性数值,氟的电负性数值最大。

元素周期性的变化趋势图(不包括惰性气体)

6.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对于多电子原子而言,最外层价电子除受原子核中的质子吸引外,还受到内层电子的排斥。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排斥相当于抵消了部分核电荷的吸引,削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实际上吸引最外层价电子的电荷数叫做有效核电荷数(effectivenuclear charge),屏蔽效应使电子的能量升高,易于摆脱核的束缚。

例如,Na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6 3s 1 ,最外层一个价电子除了受原子核中11个质子吸引外,还受内层10个电子的排斥,其有效电荷数较小,最外层电子容易离开,电离能较小;而Ne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6 ,最外层一个价电子受原子核中10个质子吸引的同时,又受到4个内层电子的排斥,有效电荷数较大,不容易电离。这也是Ne的电离能比Na要大得多的原因之一。 uuXW8mzn3a429BEFNi3F28FEDEJWH6fO25kh3gY7Ya2V60EGkiGq4ke+kgwhcD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