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草原文化的研究范围与主要对象

一、草原文化的地域

这里所要研究的地域空间,就是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中的亚洲草原:

亚洲高原是由两大褶皱山系——天山和阿尔泰山的海西褶皱以及喜马拉雅山褶皱山系碰撞而形成的。在这里曾经历了地球史上最壮观的地理运动。天山与阿尔泰山和相对的喜马拉雅山,把突厥斯坦和蒙古利亚包围并使之与其他地区隔离,似乎让它们悬在四周的草原之上。这个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的亚洲大陆,被一条纵向的草原带覆盖着,从中国东北部一直蔓延到克里米亚,从库伦延伸到马里和巴尔赫地区。在草原带中部,草原渐渐让位于沙漠,这些沙漠就像癌细胞一样起着致命的危害作用。

正是这沙漠边上的草原之路,给这一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带来了古老的文明。它那弱似蚊虫跋涉而蜿蜒漫长的路线,却连接了当时世界的几大文明板块,即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和中国文明。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朝圣之路。它维持了中国和印欧之间的最低联系,它起到了贸易往来、宗教传播和文化艺术交流的作用。

这里所研究的主要是中国西北畜牧文化板块或文化带:大致东起大兴安岭南段,北以长城为界,西抵河湟地区再折向南方,沿青藏高原东部直达云南西北部,其南、东界线约为从北、西两个方面环绕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理上,以青藏高原为集结点,其东翼有青海祁连山脉、宁夏贺兰山脉、内蒙古阴山山脉,直至辽宁、吉林境内的大兴安岭;其南翼是由四川西部通向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气候上,这一地带以年均降水 400 毫米线为重心,主体落在年均降水 600 毫米线与年均气温 8 摄氏度线以西及以北。

这一文化板块,中国学术界也有人称为“三北”(西北、华北、东北)。这里所研究的重点是西北。

二、草原文化的时间跨度

这里所研究的时间跨度也较大,从远古洪荒的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

三、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战国策·齐四》云:“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后汉书·郡国志》云:“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及夏之衰……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至周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其后诸侯相并,当春秋时尚有千二百国。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至于战国,存者十余。”在东起大小兴安岭到西部的青藏高原的辽阔的文化带上,少数民族部落多得难以计数,像戎、狄、匈奴、突厥等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多部落联盟的联合体,当然他们也时合时分。迄今为止,集中居住在这一文化板块的少数民族仍然有几十个,如内蒙古地区的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西北地区的藏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

正是居住在这一文化板块上的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草原文化。

这里不可能对这众多的民族与群体加以全面论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对中华民族文化,甚至对世界文化都作出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有重大影响的民族,诸如西戎(山戎)、狄、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女真、契丹、蒙古族、满族等。他们先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或建一强国,或居中国的半壁河山,或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草原文化系统。本书主要是研究这一游牧系统所创造的文化,以及它与其他文化系统在互动中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OZ66FdLAV99lqz3LbSJNDfb6gh08rwW0mqmJ+ke9kUGEcWLtRO3OwcCPtF5Kwn4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