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卷

滦阳消夏录(一)

滦阳消夏录序言

乾隆己酉 夏,以编排秘籍,于役 luán 。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 guǐ 架而已。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 存之,命曰《滦阳消夏录》云尔。

注释

①乾隆己酉: 乾隆五十四年(1789)。 ②滦阳: 今河北省承德市。 ③庋: 放置,收藏。《新唐书·牛仙客传》:“前后锡与,缄庋不敢用。” ④抄胥: 负责缮写的小官吏。

译文

乾隆五十四年夏天,由于编辑整理朝廷藏书,我在滦阳处理公务。当时校勘工作早已完成,每天只是监督有关官吏题写书签、放书上架而已。白天时间很长无所事事,便追忆以往的所见所闻,想到了就写出来,没有固定的体例。这些小说野史,明知道它对著述并无多大帮助;但这些街谈巷议的内容,也许有益于劝诫教化。因此叫负责缮写的小吏抄写了编辑起来,起名为《滦阳消夏录》。

原文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 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有巴西李衍题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为此事作解也。

注释

①憬: 觉悟。

译文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乡里有人养了一头猪,这头猪看见邻居老翁就怒目狂叫,冲过去要咬他,但见到别人就不会这样。邻居老翁刚开始对它很恼火,想买过来杀了吃肉。后来幡然醒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前世冤业吧!世上没有不可解的冤仇。’于是就高价买了它,送到寺里供为长生猪。以后他再见到这头猪,它就贴着耳朵亲热地迎上来,不再像过去那样了。”我曾见过孙重画的伏虎罗汉,有西蜀李衍的题诗说:‘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麒麟。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谓多畏忌。’可以为这件事作注解。

原文

沧州刘士玉孝廉 ,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 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注释

①孝廉: 本意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指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到明、清两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②曹: 辈,也可以翻译为“们”。

译文

沧州举人刘士玉,家中有间书房被狐精占据,这只狐精白天同人对话,掷瓦片石块打人,但就是看不到它的形体。担任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好官吏,听说这件事后,就亲自前往驱除狐精。正当他在大谈人与妖路数不同的道理时,忽然屋檐头有个声音大声说道:“您为官很爱护百姓,也不捞取钱财,所以我不敢打您。但您爱护百姓是图好名声,不捞取钱财是怕有后患罢了,所以我也不躲避您。您就不要再多说了,以免自找麻烦。”董思任狼狈而回,好几天心里都不痛快。刘举人有一个女佣人很粗蠢,唯独不怕狐精。狐精也不打她。有人在与狐精对话时问起这件事。狐精说:“她虽然是个低微的佣人,却是一个真正孝顺的女人。鬼神见到她尚且要敛迹退避,何况是我们呢!”刘举人于是叫女佣人住在这间房里,狐精当天就离去了。

原文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 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 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 yǒu ;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 一部,墨卷 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 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注释

①汩: 没,沉下。 ②郑、孔、屈、宋、班、马: 指郑玄、孔颖达、屈原、宋玉、班固、司马相如。 ③高头讲章: 明清时八股文家解释经典的讲义。 ④墨卷: 明清科举考试的试卷的一种名目。 ⑤策略: 古时读书人为考试而准备的押题文章。

译文

爱堂先生说:“听说有一位老学究在赶夜路,忽然遇到了他已死去的朋友。老学究性情刚直,也不害怕,便问道:“您去哪里?”。亡友回答:“我在阴间当差,到南村去勾摄人魂魄,正巧与你同路而已。”于是两人一起走,到了一间破房子前,鬼说:“这是读书人的家。”老学究寻问原因。鬼回答:“一般人白天都忙于生计,以至掩盖了本来的性灵。只有在睡觉时才没有杂念,元气性灵才能清朗明澈,胸中所读过的书,字字都在心中喷吐出光芒,透过人的全身百窍照射出来,样子缥缈斑斓,灿烂如同锦绣。学问像郑玄、孔颖达,文章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相如等人,所发出的光芒直冲云霄,与星星、月亮争辉。稍逊于他们的光芒也有数丈,再其次的也有几尺高,依次递减,最低的也有一点微弱的光,像一盏小油灯,能照见门窗;这种光芒人看不到,只有鬼神才能看见。这间破屋上光芒高达七八尺,因而知道是读书人的家。”老学究问:“我读了一辈子书,睡着时光芒能有多高?”鬼欲言又止、沉吟了好久才说:“昨天到你的私塾去,你正巧在午睡。我看见你胸中有一部解释八股经典的讲义、五六百篇墨卷、七八十篇经文、三四十篇策略,字字都化成黑烟,笼罩在屋顶上。那些学生的朗读声,好像密封在浓云迷雾之中,实在看不到一丝光芒,我不敢乱讲假话。”老学究听了怒声斥责鬼。鬼大笑着离开了。

原文

献县周氏仆周虎,为狐所媚,二十余年如伉俪。尝语仆曰:“吾炼形已四百余年,过去生中,于汝有业缘当补,一日不满,即一日不得生天。缘尽,吾当去耳。”一日, chǎn 自喜,又泫然 自悲,语虎曰:“月之十九日,吾缘尽当别。已为君相一妇,可聘定之。”因出白金付虎,俾备礼。自是狎昵燕婉,逾于平日,恒形影不离。至十五日,忽晨起告别。虎怪其先期。狐泣曰:“业缘一日不可减,亦一日不可增。惟迟早则随所遇耳。吾留此三日缘,为再一相会地也。”越数年,果再至,欢洽三日而后去。临行呜咽曰:“从此终天诀矣!”陈德音先生曰:“此狐善留其有余,惜福者当如是。”刘季箴则曰:“三日后终须一别,何必暂留。此狐炼形四百年,尚未到悬崖撒手地位,临事者不当如是。”余谓二公之言,各明一义,各有当也。

注释

①冁然: 笑的样子。 ②泫然: 流泪的样子。

译文

河北献县周家的仆人周虎,被狐狸精迷住了,他与狐狸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如同世间美满的夫妻。狐狸精曾对周虎说:“我修炼成人形已有四百多年了,前世之中,与你还有一段注定的缘分是应当补上的,一天不满,就不能早一天升天。一旦缘分已尽,我就会离去了。”一天,狐狸精脸上露出笑容,又泫然泪下,对周虎说:“这一月十九日,我们的缘分就要尽了,我将要离开你。我已经为你相中了一个配偶,你可以送去彩礼定下这门婚事。”于是拿出金银交给周虎,用作聘礼使用。从此与周虎缠绵亲昵,比平时更加恩爱,常常形影不离。到十五日早晨,狐狸精忽然早起与周虎告别。周虎责怪她提前离开。狐狸精哭着说:“注定的缘分一天不可减,也一天不可增。只是时间早晚可由自己安排。我想在世间留下三天的缘分,以后也好能再与你相见。”过了几年,狐狸精果然又来与周虎相见,在一起欢聚三天后离去。临行前哭着说:“从此我们就永别了!”陈音德先生说:“这只狐狸精善于留有余地,珍惜自己幸福的人也应该如此。”刘季箴则说:“三天后终究还是要诀别,既然这样又何必再留下这短暂的三天呢。这狐狸精已修练成形四百年,还是没有到悬崖撒手的地步,处理事情不应该这样。”我认为这二位所说的,各自都说明了一方面的道理、各有各的道理。

原文

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 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 jiù 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曰:“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 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 sǒng 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 诵咒,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 jǐn 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 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释

①门斗: 清朝官学里的杂役。 ②制府: 清朝对总督的尊称。 ③悚: 害怕,惊惧。 ④禹步: 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 ⑤晨门: 守门官吏。 ⑥翳: 隐逝。

译文

献县县令明晟,应山人。过去曾要为一件冤案昭雪,担心上司不准许,因而犹豫不决。儒学的公役中有个叫王半仙的人,有一个狐狸朋友,谈论一些小的吉凶算得比较准,明晟便打发他去问问。狐狸严肃地说:“明公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该考虑这个案子是不是冤枉,而不该问上司能不能答应。不记得总督李公所讲过的话吗?”王半仙回来报告,明晟深受震动,于是说起总督李卫在没居高位时,曾和一个道士过江。这时碰巧赶上有一个人在与船夫争吵。道士长叹道:“命在顷刻之间,还在计较那几文钱!”不久这个人就被船帆的尾部扫中,掉到江里淹死了,李卫心中觉得惊奇。船行到江中时刮起了风,船眼看要被刮翻。道士踩着禹步念咒,风就停了,船才得以渡江。李卫一再拜谢道士的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掉进江中的人,是命里注定的,我也救不了他。你是贵人,遇到灾难而终能得到解救,这也是命中注定的,我不能不救,何必道谢。”李卫又拜谢道:“领受大师这个训导,我将终生安于命运了。”道士说:“这也不要完全这样。一个人是穷困还是飞黄腾达,应当听从命运的安排,不然就会奔波竞争排挤倾轧,用上各种手段。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使不陷害忠良,也能当宰相,他们那样做只不过是增加他的罪孽罢了。至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就不能听从命运。天地所生有才干的人,朝廷所设置的百官,都是用来弥补气数的。手中握有权力,却袖手一旁完全听天由命,那么天地间又何必生出有才干的人,朝廷又何必设置这一职位呢?《论语》中的守门官说:‘知道不行却强要去做。’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功顺利与否,不是事前所能预料的。’这些都是圣贤建功立业的教诲,你要记住。”李卫恭谨地接受了道士的劝说,并拜问道士的姓名。道士说:“我说了怕你害怕。”下了船走了几十步,一晃便行迹不见了。过去在省城,李卫曾经说起过这件事,不知道这个狐狸怎么也知道。

原文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 ǎo 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 ,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海,皆此一念之害也。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礼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 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 ,锋棱顿减。王徐顾笑曰:“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促命即送转轮王 。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其信然乎。

注释

①机械: 机心,狡诈。 ②三载考绩: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意指多次考察官员的政绩。 ③踧踖: 恭敬不安的样子。 ④转轮王: 迷信中的地域十殿阎王之一,主管轮回。其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降伏四方,故得名。

译文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做梦到了阴曹地府,看见阎罗王正在点验犯人记录罪状。一位邻村的老妈妈来到殿前,阎罗王脸色温和地拱手行礼,赏给她一杯茶,然后命令手下官吏赶紧送老妈妈到一个好地方转世投生。郑苏仙偷偷地问阴府的官吏:“这个人是个农村老妇,有什么功德?”阴府的官吏说:“这位老妈妈一辈子也没有损人利己之心。利己之心,哪怕是有德行的士大夫也难免会有。然而自私自利的人必定要损害别人,因此就萌生出种种机诈的心思,并且造成了种种冤孽罪过;甚至于遗臭万年、流毒四海,这都是利己心所惹下的祸害。这位村妇却能够压制自我的私心,连那些读书讲学有知识的人,在她面前都该面有愧色。那么阎罗王尊敬她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郑苏仙一向善于算计,听了这话后也有所警醒。郑苏仙还说,在这位老妈妈来之前,有一位官员穿着官服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阎罗殿上,自我标榜说所到之处只是喝一杯水而已,因此在鬼神面前也心中无愧。阎罗王讥讽说:“设置官员是为了治理百姓,最低一级的官如驿丞、闸官等,都有兴利除弊的事要处理。如果仅仅认为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是比你更好吗?”这位官员又辩称:“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说:“你这个人无论干什么都只顾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你为了避免嫌疑而不表态,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事某事,你怕繁重而不去做,这不是辜负国家吗?《舜典》中‘三载考绩’是怎么说的?没有功劳就是罪过。”这位官员极为不安,顿时锐气大减。阎罗王慢慢地转头看着他笑道:“只怪你有点盛气凌人。平心而论,你也能算个三四等的好官,来生还不至于身无寸职。”于是命令把这位官员送到转轮王那里。通过这两件事,可知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点杂念,也能被鬼神洞悉得知。好人的一念之私,也免不了受到责备。“鬼神就在你的屋中看着你。”这话真不假啊。

原文

雍正壬子,有宦家子妇,素无勃豀 状。突狂电穿牖,如火光激射,雷楔贯心而入,洞左胁而出。其夫亦为雷焰燔烧,背到尻皆焦黑,气息仅属。久之乃苏,顾妇尸泣曰:“我性刚劲,与母争论或有之;尔不过私诉抑郁,背灯掩泪而已,何雷之误中尔耶?”是未知律重主谋,幽明一也。

注释

①勃豀: 家人彼此争吵。

译文

雍正十年,有位官宦人家的儿媳妇,从来没有和家人争吵过。一天突然一道闪电穿过窗户,好像火光激射一般,雷霆万钧地楔进这个儿媳妇的心房,洞穿左胁而出。她的丈夫也被闪电烧伤,从后背到臀部一片焦黑,只剩了一丝微弱的气息。过了好久她的丈夫才苏醒过来,看着妻子的尸体哭道:“我性格刚强坚劲,有时和母亲也争吵几句;你不过私下里和我说说心中的积郁,背着灯擦擦眼泪而已,怎么雷电会误击中你呢?”他不知道主谋判刑重,在阴间和阳间都是一样的。

原文

无云和尚,不知何许人。康熙中,挂单 河间资胜寺,终日默坐,与语亦不答。一日,忽登禅床,以界尺拍案一声,泊然化去。视案上有偈曰:“削发辞家净六尘 ,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佛法近墨 ,此僧乃近于杨

注释

①挂单: 指僧人到寺庙投宿。“单”,即单位,指僧堂内各人的座位,各单前长六尺、宽三尺的空间,亦即各人坐卧、饮食的座席。 ②六尘: 佛教用语,指依于六根所接之六尘,即声、色、香、味、触、法。尘即染污之义。 ③墨: 指墨家创始人墨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同。 ④杨: 战国时魏国人杨朱,反对儒墨,主张利己。

译文

有位无云和尚,不知他是哪里人。康熙年间,他在河间资胜寺挂单寄住,整天默默地坐着,和他说话也不回答。有一天,他忽然登上禅床,用界尺拍了一下几案,便静静地坐化了。几案上留下了一首偈语大意是说:“削发辞家绝了六尘,自己就只管自己的事。爱民爱物的事情没完没了,原本只有周公、孔圣人去管。”佛家主张近墨家之学,而这位无云和尚却更接近杨朱的思想。

原文

宁波吴生,好作北里 游。后昵一狐女,时相幽会,然仍出入青楼间。一日,狐女请曰:“吾能幻化,凡君所眷,吾一见即可肖其貌。君一存想,应念而至,不逾于黄金买笑乎?”试之,果顷刻换形,与真无二。遂不复外出。尝与狐女曰:“眠花藉柳,实惬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终隔一膜耳。”狐女曰:“不然。声色之娱,本雷光石火。岂特吾肖某某为幻化,即彼某某亦幻化也。岂特某某为幻化,即妾亦幻化也。即千百年来,名姬艳女,皆幻化也。白杨绿草,黄土青山,何一非古来歌舞之场。握雨携云,与埋香葬玉,别鹤离鸾,一曲伸臂顷耳。中间两美相合,或以时刻计,或以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年计,终有绝别之期。及其诀别,则数十年而散,与片刻暂遇而散者,同一悬崖撒手,转瞬成空。倚翠偎红,不皆恍如春梦乎?即夙契原深,终身聚首,而朱颜不驻,白发已侵,一人之身,非复旧态。则当时黛眉粉颊,亦谓之幻化可矣,何独以妾肖某某为幻化也。”吴洒然有悟。后数岁,狐女辞去。吴竟绝迹于狎游。

注释

①北里: 唐代长安妓女集居在北门平康里内,后来就以北里为妓院的代称。

译文

宁波吴生,喜欢逛妓院。后来亲近一个狐女,经常幽会,但仍然经常出入青楼。一天,狐女请求说:“我能变形幻化,凡是您所眷恋的,我一见就可以幻化出她的相貌。只要您一想念,她就应您的念头而来,这不比您用黄金买笑更好吗?”试验了一下,果然能够立刻变换形貌,同真人无异。于是不再外出。有一次他对狐女说:“眠花宿柳,实在是惬意舒心,可惜是幻化的,思想上终究隔着一层薄膜。”狐女说:“不是这样的。声色的娱乐,本来如闪电的光、击石的火。不只我像某某是幻化,就是她某某本人也是幻化。不只某某是幻化,就是我也是幻化。就是千百年来,世间的名媛美女,也都是幻化。白杨绿草,黄土青山,哪一处不是古来的歌舞场所。男女欢合,同埋葬貌美的女子、赋夫妻离散之曲,不过像臂膀一曲一伸的工夫罢了。这中间两美相遇,或用时刻计算,或用天计算,或用月计算,或用年计算,终有诀别的时候。等到诀别时,那么几十年而散,与短暂相遇后而散,同样是悬崖撒手,转眼成空。依翠偎红,亲热昵爱,不都好像春梦一般吗?即使曾经的情谊原本很深,能够终身相守,但是青春的容颜不能长留,白发已经上头,一个人的身体,已不再是过去的样子。那么当时的青黛长眉、粉白脸颊,也可以说它是幻化了,为什么独独认为我像某某是幻化呢。”吴生了然省悟过来。几年后,狐女辞别而去。吴生竟然从此不再涉足妓院。

原文

交河及孺爱、青县张文甫,皆老儒也,并授徒于献 。尝同步月南村北村之间,去馆稍远,荒原 寂,榛莽 然。张心怖欲返,曰:“墟墓间多鬼,曷可久留!”俄一老人扶杖至,揖二人坐曰:“世间安得有鬼,不闻阮瞻 之论乎?二君儒者,奈何信释氏之妖妄。”因阐发程朱二气 屈伸之理,疏通证明,词条流畅。二人听之,皆首肯,共叹宋儒见理之真。递相酬对,竟忘问姓名。适大车数辆远远至,牛铎 铮然。老人振衣急起曰:“泉下之人,岑寂久矣。不持无鬼之论,不能留二君作竟夕谈。今将别,谨以实告,毋讶相戏侮也。”俯仰之顷, 然已灭。是间绝少文士,惟董空如先生墓相近,或即其魂欤。

注释

①献: 今河北省献县。 ②阒: 形容安静,没有声音。 ③阮瞻: 晋朝人,是无鬼神论者。著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④程朱二气: 南宋理学家朱熹承袭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学说,后世并称为程朱理学。二气,指阴阳之气。 ⑤铎: 指铃。 ⑥欻: 突然。

译文

交河的及孺爱和青县的张文甫,两人都是老学究,一起在献县教授学生。在一天晚上,两人借着月色在南村北村之间散步,渐渐地离学馆越来越远了,只见荒郊沉寂,树丛森森。张文甫害怕想要回去,说:“坟墓之中鬼魂多,不能久留。”这时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与两人见礼之后坐下,说:“世间哪有鬼?没听过阮瞻的论述吗?二位是读书人,怎么听信佛家怪诞的言论?”于是老人便阐述程朱理学关于阴阳二气消长的学说,剖析证明,言辞通达流畅。两人听了连连点头,一起赞叹宋代大儒学说的精粹。彼此相互应酬对答,竟忘记互问姓名,这时远处来了几辆大车,牛铃哗哗作响。老人抖抖衣服急忙起来说:“我这阴间的人,寂寞好久了。我若不主张无鬼论,便不能留二位彻夜长谈。现在将要离别,我只有据实相告,请不要惊讶我对你们的戏弄。”转瞬之间,老人已悄然无踪了。这里埋葬的读书人极少,附近只有董空如先生的墓,或许就是他的鬼魂吧。

原文

德州田白岩曰:“有额都统者,在滇黔间山行,见道士按一丽女于石,欲剖其心。女哀呼乞救。额急挥骑驰及, 格道士手。女噭 然一声,化火光飞去。道士顿足曰:‘公败吾事!此魅已媚杀百余人,故捕诛之以除害。但取精已多,岁久通灵,斩其首则神遁去,故必剖其心乃死。公今纵之,又贻患无穷矣。释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泽 林鹿, 其牙者几许命也!’匣其匕首,恨恨渡溪去。”此殆白岩之寓言,即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 。姑容墨吏,自以为阴功,人亦多称为忠厚;而穷民之卖儿贴妇,皆未一思,亦安用此长者乎。

注释

①噭: 高呼声。 ②劘: 削,切。 ③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这一典故出自南宋朱熹《五朝名臣贤行录·参政范文正公》,意思是说朝廷整顿纪纲,肃贪惩恶,罢免一个不称职的官吏,不过使他一家人痛哭,这点悲伤与一个地区所遭受的痛苦是无法相比的。一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域,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

译文

德洲的田白岩说:“有位额都统在滇黔间的山中走,看见一个道士将一位美女按在石头上,要剖开她的心。美女哀呼求救。额都统急忙策马奔过去,突然格开道士的手。美女一声高呼,化作一道火光飞走了。道士连连顿足道:‘你坏了我的大事!这个精魅已经媚死一百多人,所以我才捉住她消除祸害。但她已吸取到很多精气,长期修炼已然达到通灵的地步,如果砍了头则她的元神就会逃走,所以必须剖出她的心才能置其于死地。你如今放了她,又将会贻害无穷了。释放一只猛虎,让它回到深山之中,那么不知有多少麇鹿将要命丧它的利牙之下。’说完收起了匕首,遗憾地渡过溪水走了。”白岩讲的这件事大概可以当作一个寓言,即所谓“一家哭,哪比得上一省人哭”。姑息贪官污吏,自认为积了阴德,人们也往往称赞他忠厚;而贫困的百姓卖儿鬻妻,都不曾想一想,那么这样的长者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

安中宽言:昔吴三桂之叛,有术士精六壬 ,将往投之。遇一人,言亦欲投三桂,因共宿。其人眠西墙下,术士曰:“君勿眠此,此墙亥刻当 。”其人曰:“君术未精,墙向外圮,非向内圮也。”至夜果然。余谓此附会之谈也,是人能知墙之内外圮,不知三桂之必败乎?

注释

①六壬: 是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统称为六壬。六壬有六十四课,以刻有干支的天盘、地盘相叠,转动天盘后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时辰,判明吉凶。 ②圮: 塌坏,倒塌。

译文

安中宽说:“过去吴三桂叛变时,有个精通六壬的术士,要前去投奔他。路上碰到一个人,说也要去投奔吴三桂,因此两人一起投宿。术士遇见的那人睡在西墙下,术士说:‘你不要睡在那里,这座墙将在今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倒塌。’对方说:‘你的术数还不太精湛,墙是要向外倒,而不会向里倒。’到了夜里果然如此。”我认为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这个人如果能算出墙会倒向何方,怎么就不知道吴三桂必败无疑呢?

原文

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善幻术,出奇不穷,云与吕道士同师。尝抟 泥为豕,咒之,渐蠕动。再咒之,忽作声。再咒之,跃而起矣。因付庖屠以供客,味不甚美。食 ,客皆作呕逆,所吐皆泥也。有一士因雨留同宿,密叩僧曰:“《太平广记》 载术士咒片瓦授人,划壁立开,可潜至人闺阁中。师术能及此否?”曰:“此不难。”拾片瓦咒良久,曰:“持此可往。但勿语,语则术败矣。”士试之,壁果开。至一处,见所慕,方卸妆就寝。守僧戒,不敢语,径掩扉,登榻 xiá ,妇亦欢洽。倦而酣睡。忽开目,则眠妻榻上也。方互相疑诘,僧登门数之曰:“吕道士一念之差,已受雷诛。君更累我耶!小术戏君,幸不伤盛德,后更无萌此念。”既而太息曰:“此一念,司命已录之,虽无大谴,恐于禄籍有妨耳 。”士果蹭蹬,晚得一训导,竟终于寒毡

注释

①抟: 把东西捏成球状。 ②《太平广记》: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等奉宋太宗之命编纂。成书于太平兴国三年(978),故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 ③司命: 掌管人的生命的神。 禄籍: 登记禄位的簿册,这里指仕途。 ④寒毡: 杜甫《戏赠郑广文》:“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里指穷困潦倒。

译文

有个和尚云游到交河住在苏吏部家,这个和尚擅长幻术,出奇招变化无穷,说是和吕道士同门。他曾和泥捏成一头猪的形状,一念咒语,猪便渐渐蠕动起来;再念咒,猪忽然发出声音;又念咒,猪便跳了起来。于是和尚把猪交由厨子杀了后给客人吃,肉味不大好吃。吃完,客人都反胃呕吐,结果吐出来的全是泥。有一位读书人因天下雨而留下来与和尚同住,他偷偷地问和尚说:“《太平广记》里记载术士念咒把一片瓦交给某人,用这片瓦划墙马上就能划开,可以偷偷溜进别人闺房中。大师有没有这样的本领?”和尚说:“这个不难。”于是捡起一片瓦念了好久的咒语,说:“拿着这片瓦就能去。但不要说话,一说话就不灵了。”读书人用瓦片一试,墙壁真的开了。他来到一个地方,看见自己喜欢的人,正在卸妆就寝。他记着和尚的告诫,不敢说话,径直关了门上床与那个女人亲热起来,那女人也很热烈地回应。读书人玩累了便酣睡过去。忽然他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妻子的床上。两人正在互相疑惑质问,和尚上门数落读书人说:“吕道士因一念之差,已被天雷击毙,你还要连累我吗?我略施小术和你开个玩笑,幸好不会损害你的大德。以后不要再有这个念头了。”而后和尚又长叹道:“你这次生出的念头,已被掌管命运的神记了下来。虽然你不会受到很重的惩罚,恐怕你的仕途也将不会通达。”这个读书人果然一生坎坷,直到晚年才当了个训导,最终穷困潦倒而死。

原文

陈枫崖光禄 言:康熙中,枫泾一太学生,尝读书别业 。见草间有片石,已断裂剥蚀,仅存数十字,偶有一二成句,似是夭逝女子之碣 也。生故好事,意其墓必在左右,每陈 茗果于石上,而祝以狎词。越一载余,见丽女独步菜畦间,手执野花,顾生一笑。生趋近其侧,目挑眉语,方相引入篱后灌莽间。女凝立直视,若有所思,忽自批其颊曰:“一百余年,心如古井,一旦乃为荡子所动乎?”顿足数四,奄然而灭。方知即墓中鬼也。蔡修撰季实曰:“古称盖棺论定。观于此事,知盖棺犹难论定矣。是本贞魂,乃以一念之差,几失故步。”晦庵 先生诗曰:“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谅哉!

注释

①光禄: 官名。战国时置中大夫。秦有中大夫,为郎中令属官。汉武帝时始改郎中令为光禄勋,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②别业: 别墅。 ③碣: 石碑,墓碣,是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④陈: 放置。 ⑤晦庵: 南宋理学家朱熹之号。

译文

光禄大夫陈枫崖说:“康熙年间,枫泾有一位太学生,曾在别墅中读书。他看见草丛中有一块石片,已经断裂驳蚀,上面只剩下几十个字,偶然有一两句完整的句子,看起来像是已故女子的碑。这位太学生平时也爱管闲事,估计这个女子的墓穴就在附近,便常常在碑上放置茶点,说些狎昵的话。一年多以后,有位漂亮的女子独自走在菜畦中,手里拿着野花,见了太学生笑了一下。太学生便到了她身旁,眉来眼去,两人正要一起到篱笆后的灌木丛中,女子站住了并直愣愣地看着他,神情若有所思,忽然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说:‘一百多年了,心如枯井,难道一朝竟被放荡的小子挑逗动心了吗?’她悔恨得连连顿足,忽然不见了。太学生这才知道她原来就是墓穴里的鬼。”修撰蔡季实说:“古人说盖棺论定。现在从这件事可知,盖上棺材也难以下定论。墓中是位贞节的鬼魂,还几乎因一念之差而丧失原有的操守。”朱熹先生的诗道:“世上没有比人的欲望更危险的了,许多人都因此而误了一生。”确实是这样啊! UVj+Fu3lsLEQuTyBp3mcZDU8EDNCcg3cjU4OuP4kZ6E2FfddTIJDEzbHVWBWj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