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援传

原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 shē 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马援

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他的先祖赵奢为赵国将领,爵号马服君,子孙以此为姓氏。武帝时,马援的祖上以俸禄二千石的官职从邯郸迁到茂陵。曾祖父马通,根据功劳被封为重合侯,因兄长莽何罗谋反遭连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和父辈不得担任显官。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都有才能,王莽时都身为俸禄二千石的官。

原文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 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 。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

译文

马援十二岁时就成了孤儿,年少志远,几个哥哥都感到惊奇。曾学习《齐诗》,但马援不能专心于章句之间,就辞别兄长马况,想到边疆郡县去耕作放牧。马况说:“你有大才,应当大器晚成。好的工匠不会给别人看未经雕琢的木头,你就随着你的喜好去做吧。”正逢马况去世,马援身着丧服守孝一年,不离墓所;敬侍寡嫂,不结好发戴好帽就不进庐舍。后来当了郡的督邮,解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犯重罪,马援因为可怜他就将他放了,自己逃亡到北地。被赦免后,就留下来牧畜为生,宾客们多归附于他,于是有数百家听他差遣。转游陇汉间,马援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坚定,年老时更壮烈。”因为从事耕作放牧致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又叹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舍救济他人,否则就是个守财奴罢了!”于是将财产尽数分散给了哥哥和故旧。身上穿着羊裘皮裤过日子。

原文

mǎng 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援为新成大尹。及莽败,援兄员时为增山连率,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世祖即位,员先诣洛阳,帝遣员复郡,卒于官。援因留西州, wěi xiāo 甚敬重之,以援为 suí 德将军,与决筹策。

译文

王莽末年,兵乱四起,王莽从弟卫将军王林广揽英雄豪杰,就征招马援和同县原涉为掾吏,推荐给王莽。王莽任命原涉为镇戎大尹,任命马援为新成大尹。等到王莽势败,马援的哥哥马员这时为增山统帅,与马援都离开郡城,又逃避到凉州。世祖即位,马员先到洛阳,天子派遣马员回去仍为增山统帅,最后死在任上。马援因而留在西州,隗嚣很敬重他,任命他为绥德将军,与他共同筹划决策。

原文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 hàn ,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 máo 骑,警 就车, qìng 折而入,礼 xiǎng 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译文

这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前去考察他。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平时交情不错,以为自己去后公孙述会拉着他的手,像过去一样高兴。可是这次公孙述却出动御林军,列开队伍,引马援相见,见面礼仪已毕,把马援引到馆舍,再为马援制作白棉布单衣,给他帽子,在宗庙中会见百官,设立老朋友的座位。公孙述拥着天子用的銮旗、旄骑和左右侍卫,清道上车,屈身进入宗庙,掌管仪礼和宴会的官员很多,想为马援封侯,拜大将军爵位。马援的宾客们都乐于留下,马援对众人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殷勤礼让地迎接国内有才能之士一起谋划成败,反而修饰边幅,像木偶一样,这样的人怎么能长久留住天下的人才呢?”因而告辞回来。他告诉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个井底之蛙罢了,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经营东方。”

原文

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世祖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援从南幸黎丘,转至东海。及还,以为待诏,使太中大夫来 持节送援西归陇右。

译文

建武四年(28)冬,隗嚣派马援奉书到洛阳。马援到,光武帝在宣德殿接见他。光武帝出迎,笑着对马援说:“你奔走周旋于两个皇帝之间,现在见到你本人,使人大感惭愧。”马援叩头辞谢。因而说:“现在的世界,不只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我与公孙述是同乡,小时候相处得不错,我之前去蜀地,公孙述让近臣持戟站在两侧然后召我进见。我今天远道而来,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而这样轻易地就接见我呢?”光武帝又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而已。”马援说:“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得数不清,今天见到陛下如此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光武帝甚赞其言。马援跟随光武帝到黎丘,又转到东海。回去后,光武帝让他暂时待命,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送马援西归陇右。

●汉光武帝刘秀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前5—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22年,身为汉室宗亲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与王莽新朝政权公开决裂,在河北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原文

wěi xiāo 与援共卧起,问以东方流言及京师得失。援 shuì 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讌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 ,曰:“如卿言,反复胜 ?”然雅信援,故遂遣长子 xún 入质。援因将家属随恂归洛阳。居数月而无它职任。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译文

隗嚣与马援同卧同起,问他在东方听到的消息和京师方面的得失。马援对隗嚣说:“上一次到朝廷,光武帝接见我十多次,每次与光武帝在宴间谈话,从深夜谈到清晨,光武帝的才能勇略,不是别人能比的,而且坦白诚恳,无所隐瞒。阔达大度而胸有大节,基本上与高帝相同,而其经学之渊博,处理政事和文章辞辩,在前世无人可出其右。”隗嚣说:“你说,他比高帝如何?”马援说:“他不如高帝。高帝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光武帝喜爱政事,处理政务能恰如其分,又不喜欢喝酒。”隗嚣不高兴,说:“像你这样说,光武帝倒胜过高祖了?”然而他非常信任马援,因而派遣长子隗恂到京师作为人质。马援因此携家属随隗恂同归洛阳。住了几个月还没有接到新的任命。马援以三辅地广土沃,而所带宾客杂多为由,上书请求在上林苑中屯田。光武帝准许了。

原文

会隗嚣用王元计,意更狐疑,援 shuò 以书记责譬于嚣,嚣怨援背己,得书增怒,其后遂发兵拒汉。援乃上疏曰:“臣援自念归身圣朝,奉事陛下,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臣不自陈,陛下何因闻之。夫居前不能令人 zhì ,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故敢触冒罪忌,昧死陈诚。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嚣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 jué 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 zēng 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得空匈腹,申愚策,退就陇亩,死无所恨。”帝乃召援计事,援具言谋画。因使援将突骑五千,往来游说嚣将高峻、任禹之属,下及羌豪,为陈祸福,以离嚣支党。

译文

适逢隗嚣采纳王元的计策,更加狐疑起来,马援几次用书信责备隗嚣。隗嚣恨马援背叛自己,得信后仇怨更深,后来就发兵拒汉。马援就向光武帝上疏说:“我自念归身圣朝,敬侍陛下,本来没有三公辅相一句话的推荐,也没有左右人等为我举荐。我自己不说,陛下又怎么能听到。在人前不能令人分出高低,在人后不能令人分出轻重。招人怨恨却不能成为别人的心头之患,这是我感到羞耻的事。所以敢于触冒罪忌,冒死陈述至诚。我与隗嚣,本来是朋友。当初,隗嚣派我来洛阳,对我说:‘本来是想归顺汉朝,请你先去看看,如果你觉得可以,我就一心归顺汉朝了。’等到我回去,以赤心回报隗嚣,想真心实意诱导他从善,不敢挑唆他行不义之举。但是隗嚣自挟奸心,私下憎恨陛下,还把这种怨恨之情归结到我身上。我如果不说,意见就无从上达帝听。我愿意亲自到你那里,陈述消灭隗嚣的策略,能够把想说的话都说完,申述我的浅见,然后退回老家去种田,那样的话就死而无憾。”光武帝于是召见马援议事,马援为光武帝出谋划策。因此光武帝任命马援率领五千突击骑兵,往来游说隗嚣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族部落中的英杰,为他们剖析形势说明祸福,以离间隗嚣的党羽。

原文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春卿无恙,前别冀南,寂无音驿。援 jiàn 还长安。因留上林。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 。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 wèi 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 ?援间至河内,过存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仇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众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所欲完者,将毁伤之,所欲厚者将反薄之。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若复责以重质,当安从得子主给是哉!往时子阳独欲以王相待,而春卿拒之;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并肩侧身于怨家之朝乎?男儿溺死何伤而拘游哉!今国家待春卿意深,宜使牛孺卿与诸 老大人共说季孟,若计画不从,真可引领去矣。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乎?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言君臣邪,固当谏争;语朋友邪,应有切磋。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 něi 咋舌,叉手从族乎?及今成计,殊尚善也;过是,欲少味矣。且来君叔天下信士,朝廷重之,其意依依,常独为西州言。援商朝廷,尤欲立信于此,必不负约。援不得久留,愿急赐报。”广竟不答。

译文

马援又写信给隗嚣部将杨广,要杨广去劝导隗嚣,他在信中说:“春卿无恙。先前在冀南分别,杳无音信。马援在这期间回到长安,接着留在上林。我私下看到天下时局已定,兆民同心,而隗嚣仍然闭关背叛,成为天下人的箭靶子。我时常害怕海内各界对他恨之切齿,恨不得要杀了他,所以写信给他,表达昔日恋恋不舍的情分,献上恻隐之计。然而听说隗嚣把这些归罪于我,而接受王元谄媚奸邪的说辞,自以为函谷关以西,抬脚就可平定,以现在的形势来看,究竟是怎么样呢?马援曾经到河内,看望伯春,见到他的奴仆吉从西方回来,说伯春的小弟仲舒望见吉,想问问伯春有没有意外,竟然讲不出话来,早晚号泣,婉转风尘之中。又说他家悲愁的情况,不可言讲。怨仇可杀而不可诋毁,马援听了,不知不觉也哭了。马援平素知道隗嚣孝顺父母爱护子女,就连曾参、闵子蹇也比不上他。对双亲孝顺的人怎么能够不对儿子慈爱呢?哪有忍心让儿子身戴刑枷,而作为父亲的还在强横妄作,像乐羊一样做出忍心吃用儿子血肉做成的羹汤的事情呢?隗嚣平生自己说他之所以拥有军队,只是想保全父母的国家而使先人坟墓完整,又说只是为了厚待士大夫而已。而现在他想保全的都将要破亡了,想完整的也将要毁掉了,想厚待的反而要薄待了。隗嚣曾经挫辱过公孙述而不接受他的封赐,现在却与公孙述同流合污,甚至还想归附于他,这难道不难为情吗?倘若公孙述要隗嚣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他又要从哪里得到儿子呢?以前公孙述想封他为王,他拒不接受,现在老了,倒还想低着头与小儿辈们共槽而食,并肩侧身于仇人的朝廷中吗?男儿淹死不可避免,为什么要拘束游泳呢?现在国家对你有深意,你应当让牛孺卿与各位耆老大人共同说服隗嚣,如果大家的计划不被他接受,大家就可以离开他而去了。先前展阅地图,见天下郡国共一百零六所,怎么妄想以区区两个邦来抵挡天下一百零四邦呢?你在隗嚣手下做事,在外有君臣之义,在内有朋友之道。以君臣而言,应当面谏争议;以朋友而言,应当商量切磋。哪能有明知其不能成功,却软弱不敢开口,拱着手跟着他一起被灭族呢?如果现在拿定主意,待遇还是优厚的;倘若失去了这个机会,就很可惜了。况且来君叔是天下的信士,朝廷很敬重他,他时常为西州说话,有依依不舍之情。我猜想朝廷,尤其是想在这件事上树立威信,必定不至于背负盟约。马援不会久留,希望你快点回信。”杨广最后竟然没有答复。

原文

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 yóu 豫未决。会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执,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执,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大溃。

●马援聚米为山

译文

八年(32),光武帝亲自西征隗嚣,到达漆县,将领们都认为王师尊贵,不宜深入险阻,计划犹豫不决。光武帝召见马援,马援连夜赶到,光武帝大喜,引入,就告诉他大家议论的意见并征求他的决策。马援因此说隗嚣将帅有土崩瓦解之势,进兵就有必破之状。并且在光武帝面前聚米作为山谷模型,用手指画出个中形势,指出众军应从哪条山道进去又从哪条山道出来,分析透彻,明明白白。光武帝说:“敌虏已在我眼中了。”第二天早晨,就进军到第一城,隗嚣部众大溃。

原文

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副来 监诸将平凉州。自王莽末,西羌寇边,遂入居塞内,金城属县多为虏有。来歙奏言陇西侵残,非马援莫能定。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乃发步骑三千人,击破先零羌于临 táo ,斩首数百级,获马牛羊万余头。守塞诸羌八千余人诣援降,诸种有数万,屯聚寇抄,拒浩 wěi 隘。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击之。羌因将其妻子辎重移阻于允吾谷,援乃潜行间道,掩赴其营。羌大惊坏,复远徙唐翼谷中,援复追讨之。羌引精兵聚北山上,援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噪,虏遂大溃,凡斩首千余级。援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谷粮畜产而还。援中矢贯胫,帝以玺书劳之,赐牛羊数千头,援尽班诸宾客。

译文

九年(33),拜马援为太中大夫,协助来歙监督诸将平定凉州。自王莽末年,西羌侵犯边境,就移居塞内,金城属县多被羌人占有。来歙奏言陇西被侵残地,只有马援能平定。十一年夏天,玺书拜任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就发步兵骑兵共三千人,在临洮击破先零羌,斩首数百级,获马牛羊万余头。守塞诸羌八千多人向马援投降。有各族数万人,屯聚攻击掠夺,拒守浩亹隘。马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发起攻击。羌于是将其妻子辎重移阻于允吾谷,马援暗中走小路,突袭敌营。羌人大惊,再次远迁到唐翼谷中,马援再追击。羌引精兵屯北山上,马援陈军面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到羌兵背后,乘夜放火,击鼓呼叫,羌兵大溃,共斩首千余级。马援由于兵力少,不敢穷追,收集其粮谷畜产而回。马援被羌人射穿小腿,光武帝以玺书慰劳,赐牛羊数千头,马援尽数分发给各宾客。

原文

是时,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 huáng 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帝然之,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使各反旧邑。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起坞候,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又遣羌豪杨封譬说塞外羌,皆来和亲。又武都 人背公孙述来降者,援皆上复其侯王君长,赐印绶,帝悉从之。乃罢马成军。

译文

这时,朝臣认为金城在破羌以西,路途遥远且盗寇又多,商议想放弃。马援上书说,破羌以西城池多完好牢固,易于防守;其土地肥沃,灌溉流通。如果让羌人在湟中,那他们就为害不止,因此不可放弃。光武帝同意,于是诏武威太守,命令他让武威的金城客民都回到金城去。回来的人有三千多,让他们都回到各自原来的旧邑去。马援奏表为他们派置长吏,修缮城郭,建立小城镇,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得以安居乐业。又遣羌族富豪杨封晓谕劝说塞外羌民,都来和亲。另外武都氐人背叛公孙述来投降的,马援都奏请恢复他们的侯王君长,赐给印绶,光武帝都诏准。于是撤回马成的军队。

原文

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 道县,羌在山上,授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译文

十三年(37),武都参狼羌与塞外各部落联合,闯入汉朝境内为寇作乱,杀死地方长吏。马援率领四千余人反攻,大军到了氐道县,羌人撤退到了山上,马援的军队占据有利地形,夺取了羌军的水草,却不与他们交战,羌军粮草断绝,羌族各部落中的富豪们率领数十万户逃出塞外,羌族各部落中共有万余人全部投降,于是陇右就清静了。

原文

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 xiá 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县尝有报仇者,吏民惊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狄道长诣门,请闭城发兵。援时与宾客饮,大笑曰:“烧虏何敢复犯我。晓狄道长归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后稍定,郡中服之。视事六年,征入为虎贲中郎将。

译文

马援注重广开恩德树立威信,对待部下非常宽厚,按照所设置的职务任免官吏,而他自己只抓大事而已。宾客和故旧友人,逐渐聚集到他的门下。属官们有的时候谈到外面的事,马援总是说:“这是丞史、掾吏们的工作,你们不用告诉我。哀怜一下我这个老头子吧,让我也能清闲游乐一番。如果是大姓贵族欺侮平头百姓,狡黠的羌民不服从管束,那才是太守分内的事务。”邻县曾经有报仇的事件发生,吏民们惊慌失措地说是羌民造反了,百姓奔入城郭。狄道县县长登上城门,请求关闭城门发兵讨伐羌族部落,这时候马援正在与宾客饮酒,大笑说:“烧羌部怎么敢再来进犯我。晓谕狄道县县长回去把守官舍,这样胆小怕死的人,可以躲到床底下去。”后来风波平静了,郡中的人都佩服马援的胆识。他在陇西主事六年,之后朝廷把他征召回去担任虎贲中郎将一职。

原文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 zhū 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乃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 nàn 十余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 shuò 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 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汉魏时期的五铢钱

译文

起先,马援在陇西主事时曾经上书朝廷,说应当像过去一样铸造五铢钱。朝廷将这件事转交给由太尉、司徒、司空掌管的府署办理,三府奏报认为不可行,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了。等到马援回到京师,从公府求得以前三府的奏书,上面有别人指责他的十多条辩论,他就随牒逐一解释,再次上表章申述自己的理由。光武帝采纳了马援的意见,天下因为他这个建议而使货币流通获得了方便。马援自从回到京师,多次被召见。马援为人很注重修饰须发,容貌清朗如画。马援善于与别人对话畅谈,特别擅长讲述前代的故事。马援经常会讲到上至三辅中的长者元老下到乡里少年的事,都很动听。自从跟随皇太子、诸王的侍从们听到,就都竖起耳朵听而忘记疲倦。马援又善于用兵方策,光武帝曾经说:“伏波论兵,和我的意见相合。”每次马援为光武帝出谋划策,全都被光武帝采纳。

原文

初,卷人维 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 kuáng 惑百姓。十七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 huàn 城,杀晥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遣谒者张宗将兵数千人讨之,复为广所败。于是使援发诸郡兵,合万余人,击破广等,斩之。

译文

起初,卷县人维汜,妖言惑众自称是神,有数百弟子,都坐罪被杀头。后来他的弟子李广等人宣言维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41),纠集徒党,攻下皖城,杀死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朝廷派谒者张宗率兵数千人讨伐,又被李广打败。于是派马援组织诸郡军兵,共一万多人,击破李广等人并将他斩首。

原文

又交 zhǐ 女子 zhēng 侧及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阯。军至合浦而志病卒,诏援并将其兵。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散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 shī 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 lǎo 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 yuān dié dié duò 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 佩金紫,且喜且惭。”吏士皆伏称万岁。

译文

又有交阯郡女子徵侧和妹妹徵贰造反,攻下郡城,九真、日南、合浦等蛮夷部落都响应她,侵略岭外六十余城,徵侧自立为王。于是朝廷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另拜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督领楼船将军段志等人南征交阯。大军到合浦而段志病逝,朝廷诏马援统率其兵。于是沿着海路前进,沿山开道千余里。十八年(42)春,大军到浪泊山上,与贼接战,攻破贼军,斩首数千人,降者过万人。马援追击征侧等人到禁溪,几次打败贼军,贼军于是分散逃走。第二年(43)正月斩徵侧、徵贰,把首级带到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就杀牛斟酒,慰劳军士,从容地对官属们说:“我的从弟少游常怜惜我慷慨多大志向,说‘士生一世,只要有吃有穿,能乘坐在沼泽中行走的短毂车,骑着行动缓慢的马,做一个郡的掾史,守住祖先的坟墓,乡里人都称赞说是个好人,这样就可以了。至于追求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自找苦吃了’。当我在浪泊、西里之间,贼兵未灭之时,下面是水上面是雾,毒气熏蒸,仰望天上巨鹰跕跕坠落水中,回想少游平生对我说的话,真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呢!如今仰仗大家共同努力,被蒙大恩,侥幸在诸君之前封侯晋爵,我真是既高兴又惭愧啊。”吏士们都伏地称万岁。

原文

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徵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援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余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译文

马援楼船大小两千余艘,战士两万多人,进击九真贼人徵侧余党都羊等人,从无功到居风,斩获五千多人,岭南全部平定。马援上奏说西于县有三万两千户,边界距离县衙一千多里,请分划为封溪、望海二县,光武帝同意了。马援每到一处都为郡县整修城郭,挖渠灌溉,造福其民。他又奏明越律与汉律不完全相同的十几件事,与越人申明旧制加以约束,此后骆越都遵守马将军旧制。

原文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军吏经 zhàng 疫死者十四五。赐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

译文

二十年(44)秋,整顿军旅回京师,军吏十个之中有四五个死于瘴疫,朝廷赏赐马援兵车一乘,朝觐时地位仅次于九卿。

原文

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因表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 ,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于行事,辄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 yǐng 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臣谨依仪氏 ,中帛氏口齿,谢氏唇 ,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有诏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焉。

●伯乐相马

相传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史书记载,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是春秋时代的人。伯乐为楚王到各诸侯国寻访千里马,有一天从齐国返回,他相中了一匹拉盐车的马,从马嘶鸣的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就把马卖给了他。后来楚王骑着这匹千里马驰骋沙场,立下不少战功,楚王因此对伯乐更加敬重

译文

马援喜爱骑马,善于识别名马,他在交阯得到一面骆越铜鼓,就用来铸造成马的模型,回朝后献给了光武帝。马援献上表章说:“在天上飞的以龙为尊,在地上走的以马为尊。马是兵家的根本,对国家的安定有大作用。国家太平时可以用来识别尊卑顺序,国家变乱时可以克服远近的患难。过去有骐骥,一天可以行走上千里,伯乐见到了,知道是好马。近代有西河的子舆,也通晓相马的法门。子舆传给了西河的仪长孺,仪长孺传给了茂陵的丁君都,丁君都传给了成纪的杨子阿,我曾经拜杨子阿为师,学习了相马骨法。通过在实践中考验,功效很明显。我以为传闻不如亲见,只看影子不如观察实物。今天想以活马的形态为模型,但是相骨的法门难以在一匹马身上全部展示,也就不可能传于后人。孝武皇帝时,善于相马的东门京,铸造铜马并且阐明相马的方法献给孝武帝,孝武帝下诏把此马立于鲁班门外,并把鲁班门改名为金马门。我现在严谨地结合仪氏相马络头的方法,中帛氏相口齿的方法,谢氏相嘴唇马鬃的方法,丁氏相马身段的方法,将这几家骨相学说集中在一个模型上作为法度。”马援献上的这个铜马高三尺五寸,周身长四尺五寸。光武帝下诏立此马模型于宣德殿下,以此来作为评判名马的标准模式。

原文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译文

起初,马援率军回来,快到时,朋友故旧都来欢迎慰劳,平陵人孟冀,素有谋略,在座席中恭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好的意见勉励我,你反而同别人一样吗?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了数百户;现在我只有这微小功劳,却食邑三千户,功劳小而赏赐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有什么能帮助我的呢?”孟冀说:“我没有想到。”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部侵扰,我想请求去讨伐,男儿应当战死边野,用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安葬,哪能睡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呢?”孟冀说:“真正的烈士,应当如此。”

原文

还月余,会匈奴、乌桓寇扶风,援以三辅侵扰,园陵危逼,因请行,许之。自九月至京师,十二月复出屯襄国。诏百官祖道。援谓黄门郎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译文

回来后一个多月,恰逢匈奴、乌桓侵犯扶风,马援因三辅遭到侵扰,皇陵危急,请求出兵,被准许。自九月到京,到十二月又出兵屯襄国。朝廷诏命百官饯行,马援对黄门郎梁松、窦固说:“凡是人成为显贵,要让自己还能过贫贱的日子,如果你们想保持富贵的地位,我劝你们记着我的嘱咐。”梁松后来果然因为过分显贵而遭灾,窦固也差点不能幸免。

原文

明年秋,援乃将三千骑出高柳,行雁门、代郡、上谷障塞。乌桓候者见汉军至,虏遂散去,援无所得而还。

译文

第二年(45)秋,马援就率三千骑出高柳,行雁门、代郡、上谷等边塞。乌桓探马见汉军到了,便逃散了,马援兵不血刃班师回朝。

原文

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

译文

马援曾经卧病,梁松来问候,独自在床前拜见,马援不答礼。梁松走后,儿子们问道:“梁松是光武帝的女婿,在朝廷位高权重,公卿以下无不怕他,父亲为什么单独不搭理他?”马援说:“我是梁公父亲的朋友,他虽然地位显贵,怎么能失掉长幼的辈分呢?”梁松由此记恨马援。

原文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 mǐn 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 miǎn ,以示可用。帝笑曰:“ jué shuò 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 yīn 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译文

二十四年(48),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深入敌境,全军覆没,马援因此又请求出兵。马援这时已经六十二岁,光武帝怜他年迈,不同意。马援自请说:“我还能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在马上据着马鞍左顾右盼,来表明可用。光武帝笑着说:“这个老头好健康啊!”于是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领从十二个郡招募来的士兵及解除枷锁的刑徒四万多人征五溪。马援夜间与送行的人诀别,告诉友人任谒者的杜谙说:“我享受厚恩,年龄紧迫余日不多,时常担心不能死于国事,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也瞑目,唯一害怕的是一些长者家的孩子或在天子身边,或参与我的后事,特别难以调遣啊。”第二年(49)春,大军到临乡,遇到贼军攻打县城,马援前去迎击,打败贼军,斩获两千余人,贼都分散走入竹林中去了。

原文

初,军次下 jùn ,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译文

起初,大军临时驻扎在下隽,有两条路可以行进,一条从壶头进入路近但是水险,一条从充县进入道路宽敞安全但距离远,光武帝开始有点怀疑。等到军队到达,耿舒要从充县而入,马援认为路途远时间长而且费粮多,不如从壶头进入,扼其咽喉,充贼自破。以此奏明光武帝,光武帝听从马援的计策。

原文

三月,进营壶头。贼乘高守 ài ,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 zhì yǎn 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 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 tiǎn 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病卒,松宿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耿纯

耿纯(不详—37),字伯山。耿纯曾先后担任过王莽、刘玄政权的官员,后投奔刘秀,参与消灭王郎、刘永等割据势力,镇压铜马、赤眉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三。刘秀称帝后,任东郡太守,封颖阳侯

译文

三月,进军壶头。贼乘机登高扼守险隘,由于水流过快,船不能上去。恰逢酷暑难耐,士卒多患病而死,马援自己也得了病,于是大军受困,就在河岸凿洞为室避暑。贼军每每升到险处击鼓叫喊,马援常拖着病腿去察看,身边的人被他这种壮志感动,都为之流涕。耿舒给兄好畤侯耿弇的书信中说:“前次我上书建议当先进攻充县,粮草虽然难运但兵马得以施展,军人数万争先奋进。现在困在壶头不得进,士兵忧郁将死,实可痛惜。之前到临乡,贼军无故自己到来,当时如果夜袭,就可以消灭掉。伏波将军用兵像西域的贾胡,到一处后就止步不前,因此失利。如今果然困于疾疫,都和我预言的一样。”耿弇得到书信,奏于光武帝,光武帝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从驿道责问马援,且代为监军。正巧马援病逝,梁松心存积怨未消,于是借机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追收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原文

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季良名保,京兆人,时为越骑司马。保仇人上书,讼保“为行浮薄,乱群惑众,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以之交结,将扇其轻伪,败乱诸夏”。书奏,帝召责松、固,以讼书及援诫书示之,松、固叩头流血,而得不罪。诏免保官。伯高名述,亦京兆人,为山都长,由此擢拜零陵太守。

译文

起初,马援哥哥的儿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交往。马援以前在交阯,写信回家训诫他们道:“我希望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到,但是口不能说啊。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讽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事情,我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事,我之所以再次讲到这种事,是要耳提面命,申明父母的训诫,是想让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谨慎,从来不说不当的言论,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欣赏他也很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别人之忧,乐别人之乐,与什么人都合得来,他的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也非常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即使学习龙伯高不到家,也会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这就是人们说的雕刻鸿鹄不成也可以像一只鸭子。然而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子弟,那就是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的结局还不可知,郡中将领们一到任上就切齿地恨他,州郡也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我常常为他感到寒心,所以不愿子孙们向他学习。”杜季良,名保,京兆人,当时是越骑司马。杜季良仇人上书,状告他“行为轻薄,惑乱群众,伏波将军从万里之外写信回来训诫哥哥的儿子不要效仿他,而梁松、窦固却与他交往,要煽动他们轻佻虚伪,败乱中华。”书信呈奏上去后,光武帝召见梁松、窦固并且责怪他们,把状纸和马援劝诫他侄子的书信给他们看,梁松、窦固叩头叩得流血,而得以不追加罪名。光武帝诏令免除杜季良的官职。龙伯高,名述,也是京兆人,原本为山都县县令,因此被提升为零陵太守。

●耿弇

耿弇(3—58),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东汉武将、军事家。汉光武帝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居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刘秀称帝后,耿弇被封为建威大将军、好畤侯。此后,耿弇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37),耿弇辞去大将军职。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谥号愍侯

原文

初,援在交阯,常饵 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士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 zèn 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 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 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译文

起初,马援在交阯,常吃薏米,因薏米能除瘴气,久服能让身体轻便,减少欲望。南方薏米果实大,马援想拿来当种子,班师回朝时载了一车。当时人们以为这是南方土产的奇珍,权贵们都想要。马援当时受光武帝宠信,所以没人敢报告朝廷。等到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诬告,说马援以前从南方载回来的都是明珠彩犀一类珍宝。马武与於陵侯侯昱等人,都以奏章说明其形状,光武帝更怒。马援妻子和儿子们惶恐畏惧,不敢把马援灵柩运回到旧坟地安葬,只买了城西的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宾客们也不敢去吊唁。马严与马援妻子用草绳相连,到朝廷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给他们看,才知道是挟怨诬告,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顺利安葬。

原文

又前云阳令同郡朱勃诣阙上书曰: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 kuǎi 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译文

另外前任云阳令同郡人朱勃向光武帝上书说:

“我听说君王的品德,圣人的贤政,总不忘他人的功劳,只要有优点就能采用,并不求全责备。所以高祖赦免蒯通而用王侯之礼安葬田横,大臣们心中旷然,都不心生疑惑。大将在外,谗言在内,专门挑剔人家的小错,而不考虑人家的大功劳,这是国家应该慎重的。所以章邯害怕谗言而降了项羽,燕将攻下聊城后因害怕谗言而不敢回去。难道他们是甘心出此下策吗,可恨的是巧舌伤害善人啊。

原文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 jiǎo 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 wěi 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漏刻。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 shì 如转规,遂救倒 xuán 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铢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徵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唯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译文

“我看到已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是从西州选拔出来的,钦慕圣贤忠义,崎岖险难,冒着万死,独自处在群贵之间,身边得不到一句帮助他的话,奔驰在深渊,冲入虎口,他顾忌什么呢?难道他知道要当七郡的使臣,追求封侯的福荫吗?建武八年,光武帝西讨隗嚣,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众营也没有集结,马援提出进军路线并建议速进的策略,很快就攻破了西州。后来吴汉攻下陇西,冀路隔绝,只有狄道为国坚守,士民又饥又困,命在旦夕,马援奉诏出使西方,镇慰边塞群众,于是招募豪杰,晓谕诱导羌戎,谋略频出,形势像转圆石于万仞之山,这才解了眼前的危急,保存了几乎失去的城邑,兵全师进,就地取得粮食,平定了陇冀都,而马援独守空郡,出兵有功,进军就克敌制胜。在击破先零羌的战斗中,马援偷偷进入山谷,英勇奋战,小腿被箭射穿。又出征交阯,当地瘴气严重,马援与妻子离别,无悔恨之心,于是斩灭征侧,克定全州。紧接着又向南征讨,很快攻下临乡,大军有了功绩,但马援没有完成南讨任务就死了,吏士们虽然身患病疫,可马援并没有独存。战争有时因时间长而立了功,有时因速进而遭到失败,深入敌境不一定就能取胜,不进未必就错了。谁愿意久屯绝地而不想活着回来呢!只有马援在朝廷二十二年,北去边塞沙漠,南渡江海,触冒疫气,死于职事,功名爵位都丢弃,封地不能传给后代,天下不知他有何过错,百姓没有听说他有毁谤言行,最终遭到小人诬枉,横遭谗害,家属闭门,尸身不能葬入祖坟,怨隙并起,宗亲胆战。死者不能陈述是非的实际情况,生者又没有人为他申冤,我实在感到悲哀。

原文

“夫明主 nóng 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诗》云:“取彼谗人,投 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此言欲令上天而平其恶。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里,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书奏,报,归田里。

译文

“明智的君主赏赐得多,刑罚得少。高祖曾给陈平四万斤黄金来贿赂离间楚军,不问这些黄金怎样使用,难道是疑惑这些钱谷会闲着没有用处吗?孔子那样忠诚也不能免于季孙之谗,这是邹阳感到悲痛的。《诗经》说:‘把那个诽谤者抓来,丢去喂豺狼虎豹。豺狼虎豹不吃,就丢到北国荒野。北国荒野不要,就把他交给上天惩罚。’这是要让上天平息其恶。希望陛下留心小子的话,不要让功臣怀恨于黄泉之下。我听说《春秋》的军法,可以将功抵罪;圣王的祭祀,臣子有五种功劳是可以应祀的。像马援,就属于五祀中为国家勤劳而死的一种。愿陛下让公卿们评价马援的功过,看看是应该绝嗣还是应该续嗣,以满足天下人的愿望。我已经六十岁了,常待在田里,因感叹栾布凭吊彭越的大义,冒死痛陈心中悲愤。惶恐在朝廷之上。”奏书呈上后,报给了光武帝,朱勃就回到乡下去了。

原文

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娴雅,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 bǐng 学,勿畏也。”朱勃未二十,右扶风请试守渭城宰,及援为将军,封侯,而勃位不过县令。援后虽贵,常待以旧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亲,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肃宗即位,追赐勃子谷二千斛。

译文

朱勃,字叔阳,十二岁就能朗诵《诗经》《尚书》。曾侍候马援的哥哥马况。朱勃穿着学者的方领衣服,走路规矩,言辞娴雅,马援刚学书文时,见到后自感不如。马况知道他的意思,就自己酌酒安慰马援说:“朱勃少年老成,但才智只限于此,将来他当跟你学习,不要担心。”朱勃年未满二十,右扶风请他试做渭城县宰,后来马援做了将军,封了侯,而朱勃的官职只是个小县令。马援后来虽然显贵,却时常以老朋友的身份对待朱勃还嘲弄他,朱勃更加亲近马援,等到马援被谗害,只有朱勃挺身而出冒死直谏。肃宗即位,追赐朱勃儿子谷两千斛。

原文

初,援兄子婿王 pán 子石,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也。莽败,磐拥富 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后游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章共相友善。援谓姊子曹训曰:“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后岁余,磐果与司隶校尉苏邺、丁鸿事相连,坐死洛阳狱。而磐子肃复出入北宫及王侯邸第。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内日当安耳。但忧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及郭后 hōng ,有上书者,以为肃等受诛之家,客因事生乱,虑致贯高、任章之变。帝怒,乃下郡县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吕种亦豫其祸,临命叹曰:“马将军诚神人也!”

译文

起初,马援哥哥的子婿叫王磐,字子石,是王莽从兄平阿侯王仁的儿子。王莽事败,王子石拥有大量财产住在从前的家里,为人讲气节,爱惜人才,喜欢施舍,在江淮间很有名气。后来游历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章关系都不错。马援对姐姐的儿子曹训说:“王氏,现在是垮了台的家族,王子石应当隐居自守,现在他反而与京师权贵交游,自以为是,多有凌驾于人的举动,以后必定遭难。”此后一年多,王子石果然与司隶校尉苏邺、丁鸿相牵连,获罪死于洛阳狱中。他的儿子王肃再次出入北宫及王侯邸第。马援对司马吕种说:“建武初年,号称天下重开。自今以后,国内将会日趋安定。我忧虑的是国家的诸侯王子都长大了,而诸侯王子不许私交宾客的规矩却没有确立,倘若广交宾客,就要犯下大罪,你们要警戒慎重啊。”等到郭后薨逝,有人上书认为王肃等人是受诛的后人,宾客们因事生乱,恐怕将导致贯高、任章那种暗杀陛下的祸事发生。天子大怒,下令郡县收捕王姓宾客,彼此牵累,死者以千数计。吕种也连累遭祸,临死前叹息说:“马将军真是神人啊!”

原文

永平初,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 jiāo 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至十七年,援夫人卒,乃更修封树,起祠堂。

●汉明帝马皇后

译文

永平初年(58),马援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明帝将光武帝时期的名臣列将绘成图像,列于云台之上。由于皇后的缘故,在众多图像之中唯独没有马援的图像。东平王刘苍看到图像后,对明帝说:“为什么不画伏波将军的像呢?”明帝笑而不言。到了永平十七年,马援夫人去世,就重新为其修坟植树,建筑祠堂。

原文

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四子:廖、防、光、客卿。客卿幼而 ,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尝有死罪亡命者来过,客卿逃匿不令人知。外若讷而内沈敏。援甚奇之,以为将相器,故以客卿字焉。援卒后,客卿亦夭没。

译文

建初三年(78),汉章帝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册封,谥封马援为忠成侯。马援有四个儿子:马廖、马防、马光、马客卿。马客卿小的时候很聪慧,六岁的时候就能结交诸公卿长者,独立应酬往来宾客。曾经有犯了死罪的亡命徒来看他,马客卿就帮助那个人躲避起来而不让人知道。马客卿外表看来不善于言辞但内心沉着机敏。马援觉得他这个小儿子很特别,认为是拜将封相的材料,所以取名客卿。马援去世后,马客卿也夭折早死。

原文

论曰:马援腾声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然其戒人之祸,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谗隙。岂功名之际,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诚能回观物之智而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则能恕,自鉴其情亦明矣。

译文

史官评论道:马援在三辅中扬名,周旋于二帝之间,等到定计立谋,来辅佐天子,怀着为国效劳的愿望屡立战功,这是千年一遇的机遇啊。然而马援告诫别人远离祸乱,是很明智的,可惜他自己却不能从谗隙之中得以幸免。难道功名成就之际,就是这么一条规律吗?由于不关乎自己的利益,为人谋事就明智;考虑事情不藏私心,决断必定严厉。如果真能用观察事物时的智慧来反省自己,这样就能宽以待人而严以律己了。 sQ50+c7fWNQrtI68HNBZWunNVeTcLaORx//NVTNsS9uuLVVaf85WWOSzE1EJr10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