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 解 鲁,周代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这首诗嘲笑鲁地儒生眼界狭窄,行动迂阔,不通时势的变化,表现了李白鄙薄儒术章句的反传统思想。
鲁叟谈《五经》 ① ,白发死章句 ② 。
问以经济策 ③ ,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 ④ ,首戴方山巾 ⑤ 。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 ⑥ 府,不重褒衣 ⑦ 人。
君非叔孙通 ⑧ ,与我本殊伦 ⑨ 。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⑩ 。
注 释
①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合称五经。
② “白发”句: 分析经典的章节句读,加以解释,古时称为章句之学。
③ 经济策: 治理国家的策略。经济,经世济民的意思。
④ 远游履: 履名,大概原是儒生出外谋官时所穿的鞋子。
⑤ 方山巾: 就是方山冠。用五彩縠制成,形状上下方正。《庄子》:“宋钘、尹文作华山之冠以自表。”注云:“华山上下均平,作冠象之,表己心均平也。”后人所谓“方山冠”盖出于此。
⑥ 秦家丞相: 谓李斯。《史记·李斯传》:“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⑦ 褒衣: 一种宽大的衣服。古时儒生穿褒衣,系博带。《汉书》:“隽不疑,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颜师古注:“褒,大裾也,言著褒大之衣,广博之带。而说者乃以为朝服垂褒之衣,非也。”
⑧ 叔孙通: 西汉初年薛人,他曾到故乡召集一批儒生,为汉高祖制定一套朝廷礼仪,有两个儒生认为叔孙通的行为不合古制,不愿跟他去,他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事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⑨ 殊伦: 不是同一类人物。
⑩ “时事”二句: 嘲笑鲁儒不通时事,不合适做官,还是回到汶水边种地吧。汶水,在今山东省,源出莱芜市东北,西南流入济水。《说文》:“汶水出琅邪朱虚东泰山,东入潍。”桑钦说汶水出泰山莱芜,西南入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