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存韩 第二

题 解

“存韩”即保全韩国的意思。本篇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韩非出使秦国,向秦王上书,目的是为了劝说秦王保存韩国;其次是李斯给秦王的上书,目的是要反驳韩非的上书;最后是李斯给韩王的上书,目的是要劝说韩国与秦国结盟。后人在整理时,因其内容与韩非提出的“存韩”有关而编排在一起。

原 文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 hàn ,入则为席荐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 ,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 ,与郡县无异也。今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 ,欲 zhuì 天下之兵 ,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 rǎng 内臣之韩 ,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 ,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 ,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 ,勤于野战,负任之旅 ,罢于内攻 ,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 ,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臣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 。陛下虽以金石相弊 ,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 ,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 ,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 。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 。不可不审用也 。”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赵、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见二疏 ,非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 。夫攻伐而使从者间焉 ,不可悔也。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 ,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 hài ,若居湿地,著而不去 ,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 ,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秦而应二万乘也 。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 zhǔ ,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

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 ,靡辩才甚 。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 ,因不详察事情。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 ,则韩之用事者 ,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 ,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 ,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秦遂遣斯使韩也。

李斯往诏韩王,未得见,因上书曰:“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 ,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 ,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 ,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关下矣 。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 ,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听奸臣之浮说 ,不权事实 ,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复强。

“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 ,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于韩。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 nǎnɡ 奸臣之计 ,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 ?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 ,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 ,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 。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注 释

扞蔽: 屏蔽,屏障。扞,古同“捍”,古代射箭时用的一种皮制的臂套,这里是守护之意。蔽,遮掩,庇护。

席荐: 本指草席,草垫,这里是久为人下之意。

悬: 节,节下。

贡职: 贡赋,贡品。

从徒: 这里指倡导合纵的苏秦等人。从,通“纵”。

赘: 通“缀”,联结,附着。

攘: 除去,除掉。

应: 应对,应付。 四击: 各方面的袭击。

据: 仰赖,凭借。 原: “原”与“援”声通而误,这里是援助、后援之意。

陷锐: 冲锋,破敌。

负任之旅: 指战争时负责给前线运送物资的人。

罢: 通“疲”,疲乏。 攻: 通“供”,供给,供应。

合群苦弱: 指联合一些困苦疲弱的人。 共: 纠合,联合。 二万乘: 兵车两万辆,此指齐国与赵国两个强国。

质: 目标,对象。

以金石相弊: 和金石一起衰败,意指寿命长。以,通“与”,和。弊,通“敝”,毁坏,衰败。

重币: 指厚赠,厚赂。 用事之臣: 掌握大权的臣子。

魏质: 给魏国作人质。

移书: 发送公文书信。 定: 稳定。

兵: 战争。 凶器: 危险的方式。

审: 谨慎,慎重。

疏: 臣子向君王陈述事件的文字。

幸: 期望。 熟图: 仔细考虑。

间: 离间。

斯: 即李斯。

虚处: 平常没有事情的时候。 㤥然: 痛苦难过的样子。

著: 纠缠,粘着。

卒: 通“猝”,突然,猝然。

悉: 尽,完全。

崤塞之患: 指公元前 247 年,魏国率领五国在崤山打败秦军的事件。

属: 联结,连缀。

自便: 自讨便宜。

文: 粉饰,掩饰。 淫: 使迷惑混乱。

靡: 华美,艳丽。

淫: 沉醉,沉溺。 听: 顺从。 盗心: 偷盗之心。

未名所伐: 没有解释明白攻打的是哪一个国家。名,解释明白。

用事者: 掌握权力的臣子。

内: 通“纳”,这里指囚禁、扣留。

为市: 协商,做交易。

戮力: 协力,通力。

中国: 中原之地。

班位: 并立,同时存在。

雁行: 像大雁飞行时并排而列。

谢: 道歉,谢罪。

浮说: 虚浮不切实际的言论。

权: 权衡。

卒: 同“猝”,匆忙,仓促。

袭: 因袭,沿用。 曩: 以往,从前。

逆: 接待,对待。

菹: 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酱。

铎: 铃。

反掖之寇: 指内部的叛变。掖,通“腋”。寇,敌人。

译 文

韩国侍奉秦国,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外战争时,韩国就像人们平常用的臂衣和车帷一样来掩护秦国,在内安定时,韩国就像人们平常坐的草席子和草垫一样来奉承秦国。秦国派出精锐的部队去攻打别的国家的领土时,韩国一直紧随其后,被天下其他诸侯国怨恨,但战争取得的功劳却被强大的秦国收入囊中。况且韩国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按时缴纳贡赋。现在我暗地里听说了秦国权贵大臣想要带着军队讨伐韩国的计谋。赵国聚集士兵,统一供养那些主张合纵的苏秦等人,联结天下各国的军队,并扬言说,如果不将秦国的力量削弱,那么天下各国就一定会被秦国消灭,他们向西进军,将进攻秦国的意图落实到行动上,这种计划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现在秦国扔下赵国这个隐患,放弃在内部像臣子一样的韩国,那么天下其他的国家就知道了赵国联合其他国家攻打秦国的策略是合乎时宜的。

韩国是个小国,却要应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君主受辱,臣子劳苦,君臣上下共忧患已经很久了。韩国修建守御防备,警戒强大的敌人,又有物资储备,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以便坚守。现在攻打韩国,不可能用一年的时间就灭掉它。若攻下一座城池便撤退,那么秦国权威就会被天下人看轻,各国就会联合起来摧毁我秦国的军队。韩国一旦叛离秦国,那么魏国就会响应,赵国又依靠齐国以巩固自己的根本。如果这样,那就是用赵、魏两国的力量资助赵国,而赵国又凭借着齐国来巩固合纵,从而与秦国争强斗胜,这是赵国的福气、秦国的祸害呀。进而攻赵不能取胜,退而攻韩不能拿下,那么冲锋陷阵的士卒疲劳于野战,运输队伍困顿于内供,那就是集合大批筋疲力尽的士卒来与赵、齐万乘之国为敌,这不符合灭亡赵国的意图啊!如果对贵人的计谋无不采纳照办,那么秦国一定会成为天下人攻击的目标。陛下的寿命即使如金石一样长久,统一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以我愚钝的计划,现在应当派遣人出使楚国,给掌握权力的大臣送去丰厚的财物,将赵国欺骗秦国的原因说明白;再将人质送去魏国,使他们安心,秦国就带着韩国去攻打赵国,赵国即使与齐国联合抵抗,也不需要担心。只要赵国与齐国这两个国家的事处理好了,那么对付韩国,只需要发送一份文书就能解决。这样,我国只要发一次兵,就能使得赵国和齐国两国都有了灭国的趋势,而楚国和魏国也必定会完全顺服了。所以有句话说“战争,是一种危险的方式”,必须得小心谨慎地对待。用秦国抗衡赵国,两方不相上下,齐国又与赵国早有联合,韩国也背叛了秦国,又没有能让楚国与魏国两国坚定地帮助秦国的办法。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场战争没有打赢,就会构成极大的祸患。计谋,是决定事件能否成功的方法,不可以不深思熟虑。在今年,赵国与秦国到底谁强谁弱就能知道了,况且赵国与其他各国偷偷地计划很久了。如果贸然出兵发动战争就会将自己的劣势展示给他们,那是极其危险的事;做了一件事却使诸侯们产生了想要占领我们国家的想法,那更是危险的。您见到的这两次上疏,并不是说如今秦国比各诸侯国都强大。我心里希望您一定要仔细考虑。如果攻打韩国而使那些倡导合纵的人有机会挑拨离间,那么到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秦王下令把韩非所呈上来的、其中说攻打韩或不可取的奏书,下达给大臣李斯看。李斯觉得韩非的观点是非常不对的。他认为,韩国对于秦国来说,就像人的内脏有了疾病,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很恐惧担心,又像住在潮湿的地方,病痛缠身而不能除去,一旦发生了事情需要快速奔跑,病就会复发。平时饿的时候,韩国虽然对秦国俯首称臣,但未必就不是秦国的一块心病,假如一旦有事态紧急的事件发生,韩国是不可以信任的。现在秦国与赵国敌对,却又派荆苏去出使齐国,结果未曾得知。以我的观察来看,齐国与赵国之间的交往关系,不一定会由于荆苏的话就断绝了。如果这种交往关系没断绝,那么秦国要用尽全部的力量来对抗齐国、赵国两个大国。韩国对秦国俯首称臣并不是因为秦国对它的情义,而是害怕秦国的强权,现在如果集中兵力对抗齐、赵二国,那么就像心腹之患的韩国则会病发了。韩国与楚国如果勾结起来密谋,其他诸侯国再一一响应,那么秦国就会再一次面临像当年崤塞的那种灾难了。

韩非来秦国,应该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来保全韩国,同时也是想让韩国重用自己。他用这些受听的言辞,掩饰他的阴谋诡计,用好处来引诱秦国,而事实上却是为了韩国的利益,想要暗中窥探陛下。如果秦国和韩国两国能够互相友好交往,那韩非就是很有身份的人了,这完全是他为了自己所盘算的。

我观察韩非的上书,他那些粉饰过的邪说巧辞,很有才气。我很担心陛下被韩非的辩词所迷惑,不去详细查明事情的真相,忽视了他的盗贼之心。现在依照我的意见,我们秦国应立即率领军队出发,但却不说明要去攻打哪个国家。那么,韩国的掌权者为了能够不被攻打就会以侍奉秦国为国策了。我李斯再前去拜见韩王,劝谏韩王来拜见大王。他一旦来了,就立刻把他扣下。然后再逐渐将韩国掌握权力的大臣召来,用韩王的性命来和韩国人做交易。那么韩国的领土就一定可以任我们宰割了。然后再命令蒙武带着东郡的士兵,在边境驻军,也不说明要去征伐哪里。那么齐国就会感到恐惧害怕而听从了荆苏的建议。这样,我们的兵马还没有离开国家的边境,秦国的国威就已经将实力强大的韩国挟制住了,凭借着我们的道义,强大的齐国也会服从了。其他的诸侯国,听说了这样的消息,赵国被吓破了胆子,楚国也会迟疑不敢下决定,必然会想方设法依附我们。只要楚国保持不动,魏国也无须担忧。那么对于其他诸侯国,您就可以慢慢侵蚀消灭干净,赵国就可以轻松打败了。希望陛下能仔细考虑我的意见,不要忽视了它。

于是秦国派遣李斯出使韩国。

李斯接受秦王的命令到韩国通知韩王,但没有得到韩王的接见。于是,李斯便给韩王写了一封奏书呈了上去,奏书上说:“过去秦国、韩国两国戮力同心,互相不侵犯,其他诸侯国没有敢来进犯的,像这样相安无事已经持续好几代了。之前,其他诸侯国联合在一起攻打韩国,秦国派兵遣将前去救援韩国。韩国处于中原地带,所占的土地方圆不过千里,能够和诸侯国地位相当并占一席之地,同时君主与臣子也相安无事,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往各代的君王们教诲后代要尽心侍奉秦国。之前其他诸侯国一起来攻打秦国,韩国反过来与诸侯国共同行动,甚至带着头向函谷关进攻。最后各国的士兵疲惫,各自撤兵离去。在杜仓任秦相之后,便调动兵马,派遣将领,来报诸侯共同攻打秦的仇。首先攻打了楚国。楚国令尹担心害怕,说:‘韩国觉得秦国行事是没有道德和正义的,但却又与秦国密切联系并结为兄弟,一起侵犯骚扰天下各国。之后又违背且抛弃了秦国,作为诸侯国的前头部队,去攻打秦国的要隘。韩国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地区,但却总是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让人难以猜测。’然后,联合了其他诸侯国一起攻打并占领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座城市,割给秦国以表示歉意,这才让秦国撤了军。韩国背弃了秦国一次,到现在还兵力衰弱。之所以如此,就是听信了奸臣胡乱说的话,不凭借事实来衡量。即便是把奸臣杀了,也不能使韩国再次强盛起来。

“现在赵国正在召集士卒,匆忙地说以秦为目标,将要攻打秦国,来向韩国借路。但观察他的势头,定会先灭亡了韩国,然后再攻打秦国。而且我听古人说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就会挨冻。’所以秦国和韩国两国要一起面对忧患,这种情形是有目共睹的。魏国也想率领军队来攻打韩国,秦国派人将魏国的使者送到韩国来处置。现在秦王派我来拜见大王,但大王却不见我,我实在是担心大王又像过去一样沿用那些奸臣的计谋,从而使韩国又有了丧失领土的忧虑。如果我这次不能拜见大王,那就让我回秦国报告秦王。秦国与韩国的交往一定会断绝。我这次出使到韩国,是带着秦王想要关心韩国的美意而来的。愿意向韩国献出对您有利的计谋,难道这就是作为韩国陛下的您欢迎秦国使臣的礼节吗?我希望能够亲自拜见大王,用我的计谋向您效劳,即便是被凌迟处死,也希望陛下能考虑我的建议。今天您在韩国将我杀死,大王您的韩国也不会就此强大,但如果您不听我的计谋,灾祸一定会降临到您的头上。秦国发兵的脚步不会停留,那韩国可就危险了。等我死后陈尸于韩国的集市,那时即便您想要考察我这愚笨但饱含忠心的计谋,也是不可能的了。边境已经沦丧了,您在国都困守,军鼓的声音萦绕在耳边,那时您再想按照我的计谋来行事就晚了。更何况韩国的军队与财力,天下的诸侯都是清楚的。现在您又背叛了兵力强大的秦国。如果您扔掉了城镇又打了败仗,那么您身边的奸贼就会乘着这个机会来攻击您的都城。城邑一旦失守,人民就会四处逃跑,人民一旦逃跑,那么军队就无法存在了。就算您的城镇还能固守,那秦国一定会带着军队把大王您围困在一城之内。这时,您固守的城池一旦与其他地方的交通断绝,要想出有用的计谋就很难了,到了这种形势险恶的时候就没有扭转之机了,身边大臣们的计谋也用不上了。希望陛下对这件事能够认认真真地考虑一下。假如您认为我说的话有和事态不符合的地方,希望陛下能召见我,让我在您面前阐述清楚,您再让手下人杀了我也不晚。秦王现在的心思正全部集中在赵国那里,因为此事,秦王吃饭没有胃口,游玩观赏也不快乐,所以派我来向您传达他的想法。所以我才这么着急地想要拜见陛下,以便为您效劳。现在我被拒之门外,不能见到您,如此,韩国对秦国的忠诚就不可得知。那么,秦国就会先放下赵国这个祸患而调转军队攻打韩国。希望陛下一定要谨慎考虑,让我拜见您,使我可以回去向秦王汇报您的决定。” hSKHL/fC2rb4SUnfnmmZfT6VUblNhazsCCzCWS4ArehEcJrQm8y/Bf8HDnbj8h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