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八

诸葛公

原文

诸葛孔明千载人 ,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垅亩,使无徐庶之一言 ,玄德之三顾 ,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 ,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唯荆、益可以取,言如 shī ,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 ,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后主左右奸辟侧 nìng ,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 积威之后 ,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 ,叹为天下奇才。钟会伐蜀 ,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 ,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 行窃步 ,事一旦之 jué kuī 咸阳哉 !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汉 ,非人力也。“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杜诗尽之矣。

注释

诸葛孔明: 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徐庶(生卒年不详): 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玄德: 即刘备(161—223),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安徽亳州)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孙氏: 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人。三国时东吴的建立者。

蓍龟: 蓍草与大龟,均为古人卜筮时所用,故用以指占卜。

嗣子: 是嫡长子当嗣位者。这里指刘禅(207—271),即蜀汉孝怀皇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奸辟侧佞: 奸邪之人。

丕: 即曹丕(187—226),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次子,谥号文帝。

司马懿(179—251):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案行: 巡视。

钟会(225—264): 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出仕魏国,官居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

魏延(?—234): 字文长,义阳(今河南信阳)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翳行窃步: 犹偷行。暗中行走。

谲: 欺诈。 规: 通“窥”,偷窥,偷看。

祚: 保佑。

●诸葛亮

译文

诸葛亮是流传千古的人物,他的治兵打仗,都立足于仁义之道,这是上古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情。因为他的花费心思制订行动计划全都是出于赤诚之心,生在乱世,亲耕于田间,如果没有徐庶荐举他的一番话、刘备执着的三顾茅庐,那么他一定会姑且保全性命,与世无争。诸葛亮一开始见到刘备,就指明了不能和曹操正面对抗,和孙权只能结盟不可兼并,只有荆州、益州能够占据的战略。他的话像占卜一样准确,纵观其一生的政治主张都没有改变这些战略。在他出山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君主信用他,百官敬仰他,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姓佩服他,敌人畏惧他。对上,他用忠心得到主公的信任,因此刘备临终时,甚至说:“如果我的继承人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后主刘禅虽然庸碌懦弱无所作为,也放心地把全国托付给他。对下,他以公正取得众人的信赖,所以他把廖立免职,但是廖立为他的死哭泣;把李严罢官,但是李严为他的死发病而亡。刘禅周围充满奸佞之臣,却没有一个有意加害诸葛亮的。魏国完全占据中州时,曹操、曹丕余威尚存,国内猛士如林,却没有胆量来攻打蜀国,反而是诸葛亮六出岐山去攻打魏国,让魏国对蜀国畏之如虎。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的营垒驻地后,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钟会攻打蜀国时,让人到汉川祭祀诸葛亮庙,禁止兵士在他墓地周围砍柴,这哪里是智慧谋略就能产生的作用呢?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总是要求拨给他一万人,和诸葛亮分路出击在潼关会师,诸葛亮制止不许;又要求给他五千人,沿秦岭向东,直取长安。他认为这一行动能平定咸阳以西地区,史官记载说诸葛亮认为这是诡计,不同意。其实不是这样,诸葛亮真是人们所说的正义之师不用阴谋诡计,正准备率领几十万大军,用正义去讨伐不义。他竖起军旗鸣响战鼓,直指魏国国都,本来要飞骑传书告知敌方,定下日期交战,又怎么能暗中行军,用阴谋诡计谋取咸阳呢?司马懿大诸葛亮四岁,但是司马懿还在世诸葛亮却死了,他只活了五十四岁,苍天不护佑蜀汉,与人的努力无关。“王者之气在西南消歇,雄伟的目标被天命阻碍。”杜甫诗已经全部写出了诸葛亮的悲哀。

陶渊明

原文

陶渊明高简闲靖 ,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 dān 瓢屡空 píng 无储粟;其寒则 shù 穿结 chī 冬陈 ;其居则环堵萧然 ,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读其《与子俨等疏》云:“恨室无莱妇 ,抱兹苦心。汝等虽曰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管仲、鲍叔 ,分财无猜,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然则犹有庶子也。《责子》诗云:“雍端年十三。”此两人必异母尔。渊明在彭泽,悉令公田种秫 ,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 ,乃使二顷五十亩种 shú ,五十亩种秔。其自叙亦云:“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犹望一 rěn 而逝 ,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所谓秫、秔,盖未尝得颗粒到口也,悲夫!

注释

陶渊明(约 365—427):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性情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其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影响深远。

箪瓢: 指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饮食。箪,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裋褐: 粗布做成的短衣。

穿结: 形容衣服破烂。

絺绤: 指夏天所穿的葛衣。絺,细葛布。绤,粗葛布。

环堵萧然: 形容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环堵,四面土墙。萧然,萧条的样子。

莱妇: 即莱妻,春秋楚国隐士老莱子之妻。莱妻为贤妇的代称。

管仲(约前 723—前 645): 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实行改革,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鲍叔: 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

公田: 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秫: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

秔: 同“粳”,稻的一种,米粒宽而厚,近圆形,米质黏性强,胀性小。

一稔: 农作物成熟一次,引申为一年。

逝: 往,去,这里指辞官。

译文

●陶渊明赏菊花

陶渊明高洁简朴、悠闲安静,是两晋、刘宋时期的第一流人物。但是,谈到饥饿他是碗瓢屡空、瓶无存粮;谈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破破烂烂,夏服冬穿;他的住处四周除了土做的围墙一无所有,不能遮蔽冷风和烈日。贫困窘迫的样子,可以说达到了极限。读到他的《与子俨等疏》里写:“我遗憾家里没有像楚国老莱子妻那样的贤妇,只能独自抱持耐苦之心。你们虽然不是同一生母,但是应当想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含义,管仲、鲍叔两个人,经商分钱时分多分少都不猜疑,其他人尚且这样,何况你们是同父兄弟呢!”由此可见陶渊明还有妾生的儿子。他的《责子》诗说“雍、端两人十三岁”,这两个孩子一定是异母兄弟。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命令公田全部种植高粱,他说:“我可以常常醉饮美酒就够了。”妻室儿子却执意要求种粳稻,陶渊明这才让二顷五十亩公田种上高粱,五十亩种上粳稻。他在《归去来兮辞》前的自叙中也说:“公田的收成,足够酿酒使用,因此就去请求当了彭泽县令。”还想等种的高粱熟了,也就是一年后辞职,但是从仲秋到冬天,他在任才八十多天,就自己主动辞官。他前面所说的高粱粳稻,都没有能吃进嘴里一个米粒,太悲哀了!

东晋将相

原文

西晋南渡 ,国势至弱,元帝为中兴主 ,已有雄武不足之讥,余皆童幼相承,无足称算。然其享国百年,五胡云扰 ,竟不能窥江、汉,苻坚以百万之众 ,至于送死肥水。后以强臣擅政 ,鼎命乃移,其于江左之势,固自若也。是果何术哉?尝考之矣,以国事付一相,而不贰其任,以外寄付方伯 ,而不轻其权,文武二柄,既得其道,余皆可概见矣。百年之间, kuài 稽王 、道子、元显以宗室 ,王敦、二桓以逆取 ,姑置勿言,卞壸、陆玩、郗鉴、陆晔、王彪之、坦之不任事,其真托国者,王导、庾亮、何充、庾冰、蔡谟、殷浩、谢安、刘裕八人而已。方伯之任,莫重于荆、徐,荆州为国西门,刺史常都督七八州事,力雄强,分天下半。自渡江讫于太元,八十余年,荷 kǔn 寄者 ,王敦,陶侃,庾氏之亮、翼,桓氏之温、豁、冲,石民,八人而已,非终于其军不辄易,将士服习于下,敌人畏敬于外,非忽去忽来,兵不适将,将不适兵之比也。顷尝为主上论此,蒙欣然领纳,特时有不同,不能行尔。

注释

西晋南渡: 西晋末年,因北方少数民族大迁移,一些宗室及世族已南迁。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

元帝: 指司马睿(276—323),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五胡: 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他们趁八王之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与南方汉人政权形成对峙。

苻坚: 见前《畏无难》注。

强臣擅政: 东晋朝政相继被王敦、桓温桓玄父子、刘裕等人所把持。

方伯: 原指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后泛称各地方的长官。

会稽王昱、道子、元显: 指会稽王司马昱(后为简文帝)、其子司马道子、其孙司马元显。

逆取: 古代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以臣下身份用武力夺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称为“逆取”。

荷: 担任。

阃寄: 指将军受命制事,统有兵权。

译文

西晋南渡后,国家的态势极为羸弱,晋元帝作为复兴皇帝,已经出现了“不够雄健威武”的批评,其余的国君都是幼主即位,不值得说。但是东晋统治百年,北方的五个异族争相纷纷侵扰,终究不能觊觎长江、汉水区域,前秦苻坚拥有百万强兵,结果到淝水送死。后来因为权臣专权,国运才产生变动,但东晋在江左的势力,依然稳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过去做过考察,东晋把国家政事托付给宰相一个人,不分散他的职责,把军事要务寄托给地方长官,不削弱他的权力。文武两方面的权力,既然已经得到合理的安排,其余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一百年的时间,会稽王司马昱、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凭借宗室身份把揽朝政,王敦、桓温、桓冲用叛逆的方式夺权,这些暂且搁置不论;卞壸、陆玩、郗鉴、陆晔、王彪之、王坦之不负责任;其中真正可以交付国事的,只有王导、庾亮、何充、庾冰、蔡谟、殷浩、谢安、刘裕八个人而已。地方长官的委任,哪里都比不上荆州、徐州重要。荆州作为国家的西门,荆州刺史经常掌管七八个州的事务,实力雄厚强大,分量占有天下一半。从晋室南渡开始到晋孝武帝太元时期,总计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承担军事重托责任的人,只有王敦、陶侃、庾亮、庾翼、桓温、桓豁、桓冲、石民八个人而已,他们不死在军中就不轻易更换,对于下级来说将军和士兵习惯了他们的领导,对外来说敌人畏惧敬重他们的名望,这不是那种来去突然、兵士不适应将帅、将帅不适应兵士的情况可以相比的。刚才我已经给皇帝谈论这个问题,很荣幸地被皇帝愉快接受,只是时代不同,不能进行了。 LkBbo4IPqhkb/6M9/jPasR2JbJNjhsEtoHc4Vs13vfPF02zn1ytozt/9i6qG9+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