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七

韩柳为文之旨

原文

韩退之自言 :作为文章,上规姚 、姒 、《盘》、《诰》、《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 、子云 、相如 hóng 其中而肆其外 。柳子厚自言 :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参之《穀梁氏》以厉其气 ,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注释

韩退之: 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苏轼合称“苏海韩潮”,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姚: 指舜,姚姓。这里代指《尚书·舜典》。

姒: 指禹,姒姓。这里代指《尚书·大禹谟》。

太史: 指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

子云: 即扬雄(前 53—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他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著名的辞赋家。

相如: 指司马相如(约前 179—前 1 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

闳: 宏大。

肆: 恣纵,放肆。

柳子厚: 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厉: 磨砺。

译文

●韩愈

韩愈自己说:写文章时,师法上古的《尚书·舜典》《尚书·大禹谟》《尚书·盘庚》《尚书·诰》《春秋》《易经》《诗经》《左传》《庄子》《离骚》,以及司马迁、扬雄、司马相如等的文章,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就境界高尚、内容充实、语言奔放、气势磅礴。柳宗元自己说:每次写文章,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作为本源,学习《穀梁传》的写法来使文章充满气势,学习《孟子》《荀子》的写法让文章条理畅达。学习《庄子》《老子》的写法使文章含义丰富,学习《国语》的写法使文章趣味盎然,学习《离骚》的写法使文章意境幽深,参考《史记》使文章语言简洁。这是韩愈、柳宗元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学习他们写作的人应该深思这些话的意味。

李习之论文

原文

李习之《答朱载言书》论文最为明白周尽 ,云:“《六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其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也。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 ,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天下之语文章有六说焉。其尚异者曰‘文章词句,奇险而已’;其好理者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溺于时者曰‘文章必当对’;病于时者曰‘文章不当对’;爱难者曰‘宜深,不当易’;爱易者曰‘宜通,不当难’。此皆情有所偏滞 ,未识文章之所主也。义不深不至于理,而词句怪丽者有之矣,《剧秦美新》 、王褒《僮约》是也。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词章不能工者有之矣。王氏《中说》、俗传《太公家教》是也。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 ,不知其辞之对与否、易与难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非对也;‘ gòu 闵既多,受侮不少’,非不对也;‘朕 谗说 tiǎn 行,震惊朕师’,‘ wǎn 彼桑柔,其下侯旬, luō 采其刘’,非易也;‘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非难也。《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 dān 、列、庄至于刘向、扬雄,皆自成一家之文 ,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其论于文者如此,后学宜志之。

注释

李习之: 即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师: 师法。

渎: 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

偏滞: 谓拘泥而不知变通。

《剧秦美新》: 扬雄所作。王莽篡汉自立,国号新。扬雄仿司马相如《封禅文》,上封事给王莽,指斥秦朝,美化新朝,故名《剧秦美新》。文中抨击秦始皇焚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王莽则歌功颂德。

王氏: 即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隋末大儒。王绩为其弟,王勃是其孙。

老聃: 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道家思想创始人,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认为“道”是世界本源,提倡“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

译文

李翱在《答朱载言书》中对文章的讨论是最清楚详细的。他说:“《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等六经的立意措辞,都没有因袭模仿。所以我们读《春秋》时,就好像以前没有《诗经》;读《诗经》时,就好像以前没有《易经》;读《易经》时,就好像以前没有《尚书》;我们读屈原、庄子作品时,就好像以前没有《六经》。这就像大山有泰山、华山、嵩山、衡山,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高,而这些山上草木的茂盛程度,不必一样;就像河川有济水、淮河、黄河、长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要从发源地流入大海,而各自河道的曲直、河水的深浅,不用一样。天下的人谈论文章,现在有六种说法。那些求异的人说:‘文章就是遣词造句,奇特险怪就行了。’那些喜欢道理的人讲:‘文章是表达思想的,通顺即可。’那些沉迷时风的人主张:‘文章一定要对仗。’那些反对时风的人强调:‘文章不要追求对仗。’那些追求深刻的人表示:‘文章要深奥,不要浅易。’那些喜欢平易的人宣布:‘文章要通俗,不要晦涩难懂。’这六种观点都是思想上有偏好局限,没有认识到文章最主要的地方。意义不深刻、说理不透彻,但是遣词造句怪异、华美的作品有实例,像扬雄的《剧秦美新》、王褒的《僮约》就是如此。说理很正确但是文辞不精美的也有,如王通的《中说》、世俗流传的《太公家教》就是这样。古代的人能够致力于文章的工巧,但是不在意文辞是对仗还是不对仗,是浅易还是深奥。‘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是不对仗;‘遘闵既多,受侮不少’,是对仗。‘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菀彼桑柔,其下候旬,捋采其刘’,语言不平易;而‘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文字不深奥。《六经》之后,百家学说兴起,从老子、列子、庄子一直到刘向、扬雄,作品都是独具特色,是学习写作的人师法的对象。所以即使意义深刻,说理简要,但是文辞不精工就不是好文章,自然无法流传后世。”李翱关于文章的论述就是这些内容,后学者应该铭记。

魏郑公谏语

原文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 shàn ,中间数语,引喻 kǎi ,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 dàn ,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 ,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此语见于公《谏录》及《旧唐书》,而《新史》不载,《资治通鉴》记其谏事,亦删此一节,可惜也!

注释

魏郑公: 指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他对唐太宗李世民竭诚辅佐,常犯颜直谏。

封禅: 或称封祀、封峦、封岳,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剀切: 切中事理。

乂安: 太平无事。

●魏徵

译文

魏徵劝阻了唐太宗封禅的打算。其中的几句话,比喻切实,他说:“现在有人生了十年病,医治到快要痊愈时,这个人应该瘦得皮包骨头,想要让他身背一石米,一天走一百里,一定不行。隋朝末期的动荡,不止十年,皇帝您像良医治病一样对社会进行精心治理,苦难虽然得到一定的解除,局势安定,但是国家还不富足。皇帝您此时封禅泰山向天地禀告功绩,我对您的做法确实存在疑问。”唐太宗无法争辩。这段话被收入魏徵的《谏录》和《旧唐书》,但《新唐书》中不见记载。《资治通鉴》里记录了魏徵劝谏唐太宗封禅的事情,也删去了这一段话,让人叹惜啊!

名世英宰

原文

曹参为相国 ,日夜饮醇酒不事事,而画一之歌兴 。王导辅佐三世 ,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末年略不复 xǐng 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 ,后人当思我 kuì 愦。”谢安石不存小察,经远无竞 。唐之房、杜 ,传无可载之功 。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 ,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 ,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己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注释

曹参(?—前 190): 字敬伯,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刘邦称帝后,被封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所定制度,有“萧规曹随”之称。

画一之歌: 指歌颂萧、曹德政的歌谣。典出《汉书·循吏传序》:“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

王导: 见前《宁馨阿堵》注。

愦愦: 糊涂。

谢安石: 指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东晋孝武帝时位居宰相。

不存小察,经远无竞: 指筹划长远,不计较一时得失。小察,小事精明苛求。经远,作长远谋划。无竞,不争。

房、杜: 指唐太宗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传无可载之功: 功劳太大,史书无法记载。

赵韩王: 即赵普(922—992),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追封韩王。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李文靖: 即李沆(947—1004),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谥号文靖。

报罢: 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

译文

曹参当宰相时,从早到晚酣饮美酒不理政事,但是出现了赞美“萧规曹随,天下稳定”的歌谣。王导辅佐了三个皇帝,没有家常日用的进益,但国家的年度收支却有了盈余,晚年更是一点儿也不再处理政务,自己感叹说:“有人说我糊涂,后人应该会想我为什么糊涂。”谢安不计较小事的得失,筹划长远不和旁人竞争。唐代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功勋史书都无法全部清楚记载。北宋的赵普收到官员投送的有关是非利害的奏疏,全都放进两个大缸里,装满了就一把火烧毁。李沆则驳回朝廷内外奏陈的全部事宜,他说:“我这样做是为国尽忠。”上述六七个贤人,都并非沽名钓誉之徒,他们是真正名显于世的英明宰相呀!哪里能说是无所作为呢!

●曹参 Y6Q0vFi3BuZLU4crOzZwyjQ/WZE0W7h5gBisuSTU2dxQtwTcCLaPZSeFzukmVZ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