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蜀道难

题 解 按《乐府诗集》:“王僧虔《技录》,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内有《蜀道难行》。”《乐府古题要解》:“《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 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 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河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 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 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 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 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 释

噫吁 :惊异的声音,蜀地方言。《宋景文公笔记》: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嚱。李白作《蜀道难》,因用之。

蚕从、鱼凫: 蜀国古代的两个国王的名字。左思《蜀都赋》刘渊林引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民椎髻哤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茫然: 指时间悠远。

尔来: 指开国以来。尔,此。

“不与”句: 秦,今陕西省一带。通人烟,指互相交通。战国时秦惠王灭蜀,置蜀郡,从此蜀地开始与秦交通。

“西当”句: 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郿县南。《元和郡县志》:“太白山,在凤翔府县东南五十里。”慎蒙《名山记》:“太白山,在凤翔府县东南四十里,钟西方金宿之秀,关中诸山莫高于此。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上有湫池,虽三伏亦凝冰。关中遇旱,则登山取湫水。山既高寒,冰雪常凝,身弱衣薄,登山者多死。俗传以为太白神能留人,非也。鸟道,谓连山高峻,其少低缺处,惟飞鸟过此,以为径路,总见人迹所不能至也。”这句是说太白山很高峻,只有飞鸟能过。

“可以”句: 横绝,横越。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蜀道难

“地崩”二句: 《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部从,而山分为五岭。”壮士,指五丁。天梯,指崎岖的山路。石栈,即栈道。山路险要,凿岩架木,称栈道。秦蜀边境用栈道相通。两句是说费了许多人力,秦蜀始能相通。

“上有”句: 高标,指山中最高而为一方标志者。古代神话说:羲和每天用六条龙驾着太阳的坐车出发,到名悬车的地方转车回去。《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琦按:“高标,是指蜀山之最高而为一方之标识者言也。吕延济注,以为高树之枝,恐非。”萧士赟曰:“《图经》:‘高标山一名高望,乃嘉定府之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是亦一说。’”这句意为蜀山之高,成为羲和回车的标志。

逆折: 水流回旋。《上林赋》:“横流逆折,转腾潎洌。”司马彪注:“逆折,旋回也。”

“黄鹤”二句: 颜师古《急就篇注》:“黄鹄一举千里,其鸣声鹄鹄云。”《合璧事类》:“鹄,禽之大者,色白,又有黄者,善高翔,湖海江汉间有之。”《埤雅》:“猿,猴属,长臂,善啸,便攀援。”《韵会》:“猱,母猴也,似人。”严氏曰:“猱,即王孙,杜诗胡孙是也。”《尔雅》:“猱猿善援。”郭璞注:“便攀援也。”萧士赟曰:“黄鹤飞之至高者,猿猱最便捷者,尚不得度,其险绝可知矣。”

“青泥”句: 青泥,山岭名,在今甘肃徽县南甘、陕两省界上,为入蜀的要路,其岭悬崖千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名为青泥岭。盘盘,屈曲的样子。《元和郡县志》:“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九域志》:“兴州有青泥岭,山顶常有烟雾霰雪,中岩闻有龙洞,其岭上入蜀之路。”

岩峦: 山峰。《尔雅》:“峦,山嶞。”郭璞注:“谓山形长狭者,荆州谓之峦。”

“扪参”句: 参、井均为星宿名。参为蜀之分野,井为秦之分野(古时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划分地面相应的区域,叫分野)。扪参历井,是说自秦入蜀途中山极高,在山上可以用手摸到星宿。胁息,屏住气不敢呼吸。

膺: 胸。

巉岩: 险峻的山岩。

号古木: 在老树上号叫。

子规: 即杜鹃鸟。蜀地最多。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声哀切。传说为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张华《禽经注》:“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杜宇鸟,亦云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凋朱颜: 朱颜为之凋谢,指因感情急剧变化而使人衰老。

“飞湍”句: 湍,激流。瀑,瀑布。喧豗,哄闹声。

崖”句: 水击岩石的声音。转石,急流击打石块。万壑雷,形容声音洪大,好像万壑雷鸣。

剑阁: 《华阳国志》记载:“梓潼郡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水经注》:“又东南径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张载铭曰:“一人守险,万夫趑趄。”信然。故李特至剑阁而叹曰:“刘氏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不奴才也。”峥嵘,高峻的样子。崔嵬,高而不平的样子。

“一夫当关”四句: 这四句是说剑阁地势险要,若非亲信的人守护,将成祸患。《图书编》:“蜀地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盖以群峰剑插,两山如门,信有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者。”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朝避”四句: 猛虎长蛇,比喻割据一方,不服从朝廷政令的人。一说猛虎长蛇是写实,蜀地偏僻,多有害人的野兽。《左传》:“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山海经图赞》:“长蛇百寻,其鬣如彘。飞群走类,靡不吞噬。极物之恶,尽毒之利。”《广韵》:“吮,漱也。”陈子昂书:“杀人如麻,流血成泽。”

锦城: 即成都。《益州记》曰:“锦城在益州南,窄桥东,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元和郡县志》:“锦城在成都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古诗:“客行虽行乐,不如早旋归。”

咨嗟: 叹息。张衡《四愁诗》:“侧身西望涕沾裳。”

赏 析 萧士赟曰:“有客曰:‘洪驹父诗话云:“《新唐书》载:‘武在蜀放肆,房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作《蜀道难》者,乃为房与杜危之也。书据范摅《云溪友议》言之耳。”按《唐摭言》载,李白始自西蜀至京,道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曰:“子谪仙人也。”按白本传,天宝初,因吴筠被召,亦至长安,时往见贺知章。则与严武帅蜀,岁月悬远。尝见《李集》一本于《蜀道难》题下注,讽章仇兼琼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谓危房、杜者,非也,《新唐书》第勿深考耳。沈存中《笔谈》曰:“前史称严武为剑南节度不法,李白为作《蜀道难》。按孟启所记,白初至京师,贺知章闻其名,首诣之。白出《蜀道难》,读未毕,称叹数四,时乃天宝初也。严武为剑南,在至德以后肃宗时,年代甚远。小说所记,率多舛讹。子以何说为是乎?”予曰:‘以臆断之,其说皆非也。史不足征,小说传记反足信乎?所谓尝见《李集》一本于《蜀道难》下注讽章仇兼琼者,黄鲁直尝于宜州用三钱买鸡毛笔,为周维深作草书《蜀道难》,亦于题下注云讽章仇兼琼也。然天宝初,天下乂安,四郊无警,剑阁乃长安入蜀之道,太白乃拳拳然欲严剑阁之守,不知将何所拒乎?以此知其不为章仇兼琼也。尝以全篇诗意与唐史参考之,盖太白初闻禄山乱华、天子幸蜀时作也。若曰为房琯、杜甫、章仇兼琼而作,何至始引蚕丛开国,终言剑阁之险,复及所守匪亲化为豺狼等语哉?引喻非伦,是以知其不为章与房、杜也。

“‘唐史,哥舒翰兵败,潼关不守,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当时臣庶皆非之。马嵬父老遮道谏曰:“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又告太子曰:“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中原百姓谁为主?”建宁王倓亦曰:“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既上至扶风,士卒潜怀去就,往往流言不逊。比至成都,从官及六军至者,千三百人而已。太白深知幸蜀之非计,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诗以达意也。“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路险难之形容,言当时欲从君于难者,至蜀之难如上天之难也。“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言蕞尔之蜀,僻在一隅,自古声教所不暨。虽秦塞之近,且不相通,非可为中国帝王之都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言五丁未开道之前,惟长安正西太白山,仅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之巅,非人迹所能往来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今焉安处于蜀,设若烧绝栈道,则中原道断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言其险上际于天,下极于地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言鸟兽犹惮其险,人其可知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历言蜀道险难之所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为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里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也。“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字实指明皇,非泛然而言,犹杜子美《北征》诗“恐君有遗失”及“君诚中兴主”之义。言既西幸蜀矣,何时可还中原而为生灵之主也。“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君于难,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言朝夕之间,空山丛木,惟有禽鸟飞鸣,则人迹之稀少可知也。复申之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使人听此凋朱颜”,乃太白自述感伤于心,而形诸颜色也。“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备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白者,虽欲从君于难,胡为而能来也。“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言赞帝幸蜀者,不过谓有剑阁之险而已。然守关者任非其人,豺狼反噬,此则尤可忧也。“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言蜀与羌夷杂处,如虎如蛇,朝夕皆当避之。其或变生肘腋,是又可忧之大者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言蜀都之乐,不如早还中国之乐也。复申之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再言之不足,故三言之,谓从君于难者,至蜀之难,真如上天之难矣。夫如是,则白也侧身西望吾君,惟有长叹咨嗟以致吾惓恋之意云耳,诗意亦微而显矣。’客曰:‘是则然矣,《上皇西巡南京歌》胡为而作耶?’予曰:‘《蜀道难》是初闻上皇仓卒幸蜀之时,见得事理不便者如此,情发于中,不得已而言也。《西巡南京歌》,是事已定之后所作,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朝廷处分已定,何必更为异议乎?’客又曰:‘太白为宋中丞撰《请都金陵表》,胡为称美蜀中,欲使上皇安居之耶?’予曰:‘操辞者,太白也,命意者,宋中丞也。太白方依于中丞,共乃不从中丞之意而自为异论乎?此又不待辩而自明者也。’”

胡震亨曰:“此诗说者不一,有谓为严武镇蜀放恣,危房琯、杜甫而作者,出范摅《云溪友议》,新史所采也。有谓为章仇兼琼作者,沈存中、洪驹父驳前说而为之说者也。有谓讽玄宗幸蜀之非者,萧士赟注语也。兼琼在蜀,无据险跋扈之迹可当斯语。而严武出镇在至德后,玄宗幸蜀在天宝末,与此诗见赏贺监,在天宝初者,年岁亦皆不合。则此数说似并属揣摩。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时一人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鉴乎?” u0Mj/xZ7hTW/fmpV7hvSKtV08+iCI7k3F9DPTJ/TUA1BhyCgPMwiE1XsYqHDz1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