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题 解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苏轼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为途中观感,共五首,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原 文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 suī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 释

乌: 乌鸦。

黄童: 儿童,因其头发黄色,故云。 睢盱: 淳朴、喜悦的样子。

猱: 猿猴的一种。

译 文

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游鱼好似披上了一层红光,溪水两岸柳叶茂密,颜色暗淡,傍晚时分乌鸦都藏身其间。孩子和老人齐聚潭边观看谢神,满是喜悦的神情。

平时温驯的麋鹿未曾见过如此多的人,惊慌失措四处奔跑,调皮的猿猴听见祭神的鼓声,不用招呼就跑来凑热闹。人们一定会把今天看到的热闹景象当作稀奇事,回去讲给采桑的姑娘们听。

其二

原 文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 ,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 释

棘篱门: 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茜: 草名,根紫红色,可做染料。

收麦社: 祭土地以祈麦收丰产的地方。

鸢: 老鹰。 赛神: 酬祭神灵的各种活动和仪式。

译 文

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三五成群站在棘篱门前,她们相互推挤,连新换的美丽的红裙子都被踩破了。

麦收季节临近,村民们扶老携幼,聚集在社庙里祭拜神灵,以求有个好收成。乌鸦和老鹰盘旋在天空,为了吃剩余的祭品。此时喝醉酒的老翁,已经酣睡在黄昏的道路上了。

其三

原 文

麻叶层层 qǐng 叶光 ,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 赻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 释

檾: 青麻,可制布或绳。

煮茧: 即缫丝,用热水煮蚕茧,抽出蚕丝。

络丝娘: 虫名,又称莎鸡,因鸣声似纺丝得名。此处喻指缫丝姑娘。古时养蚕人家多禁忌,煮茧缫丝时节不能串门,缫丝姑娘只能在各自院中隔着篱笆交谈。

捋青捣 软饥肠: 脱下新麦,炒后捣成粉末做干粮以充饥。捋,脱下物体表面的东西。青,新麦。 ,干粮。软,俗称以酒食相慰劳。

译 文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捣成粉末用来果腹。我关切地询问老翁: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其四

原 文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 释

缲车: 缫丝的纺车。

牛衣: 冬季覆盖牛马之物,用草或乱麻制成。此处比喻衣服的简陋。

译 文

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衣巾之上,响彻村南村北的缲车声此起彼伏,远方传来一阵阵的吆喝声,循声望去,原来是阴凉的古柳之下正有农人在卖着黄瓜。

太阳渐高,酒困路长,使人倍感困倦和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畅饮凉茶,于是敲门试问,看能否讨一杯茶喝。

其五

原 文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 释

莎: 草本植物,野生于田野沙地。

耦耕: 两人并耕,后泛指耕种。

蒿艾: 野草名,茎叶有香味。 薰: 香草名,亦指香味。

元: 通“原”。

译 文

雨后土地上长出新草,十分柔软,骑马行走在沙地上,没有一丝尘土。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归乡间做一个耕种之人呢?

太阳刚刚升起,照在桑麻上,闪亮的麻叶层层,凉风吹来,蒿艾的香气阵阵飘散。我原本是这乡间的人啊。 cpQdLJvhGGaqX44QSAxwMEewzEjXEqx6MdfJAAh9mCNv2CELGireaBnlYsSg7L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