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时任杭州通判,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著名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此词为咏筝之作,写弹筝而不见弹筝人,而以闻筝所见和想象来衬托其美妙的意境。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① 。何处飞来双白鹭 ② ?如有意,慕娉婷 ③ 。
忽闻江上弄哀筝 ④ ,苦含情 ⑤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 盈盈: 轻盈美丽的样子,此处用来映衬弹筝姑娘的姿态。
② 白鹭: 鹭的一种,又称鹭鸶。此处暗指爱慕弹筝人的男子。
③ 娉婷: 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
④ 弄: 弹奏。
⑤ 苦: 甚、极的意思。
雨后初晴的凤凰山下,云淡风轻,明丽的晚霞映衬着湖光山色。湖面上的一朵荷花亭亭玉立,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对白鹭,它们就好像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一样,故意停留在水面上。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回荡在山间水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