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说明

该词上片由凄咽的月下箫声转写当年梦断、不堪回首的繁华场景,次三句则自月色之外添一柳色,抒写别情,情景相融,营造了迷离凄惨的氛围。下片则遏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却骤落千丈,凄动心目,而续接的“音尘绝”一句则悲戚之感更深。尾句“西风”八字虽然只写境界,却道尽了兴衰之感,其气魄之雄伟,的确是千古之冠。

注释

忆秦娥: 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共有平韵、仄韵两体,相传李白首制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之句而得名,又作《秦楼月》《双荷叶》《碧云深》等。

箫: 一种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咽: 呜咽。这里是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十分低沉而悲凉,仿佛人在哭诉。

秦娥: 相传为秦穆公之女弄玉,容貌姝丽,十分喜爱音乐,并且还是一个吹箫的高手,其居住的凤楼中时常会传出美妙动人的箫声。有一日夜晚,弄玉又独自坐在凤楼中对着漫天的星辰吹箫,其声轻曼柔婉,不绝如缕。然而在隐约之中,弄玉忽然发觉自己并不是在独奏,那星空之中仿佛有人在和自己和鸣。后弄玉回房中休息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长相英俊的少年骑着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吹着箫翩翩而至。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十分喜欢吹箫,因为听到你的吹奏,所以特地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说完,少年便开始吹箫,箫声悠扬婉转,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亦拿出箫与之合奏,两人吹了一曲又一曲,十分开心。梦醒之后,弄玉再难忘记这位少年,其父秦穆公于是派人到华山寻找到了萧史。弄玉和萧史结婚之后,十分恩爱,并常常一起吹箫。他们的浪漫行为感染了秦国的少男少女,举国氛围从严肃变得活泼,这种现象令朝臣们忧心,害怕社会风气会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上书反映此事。后弄玉夫妇为了不使父王为难,便不辞而别,隐居去了。世人则编造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称二人乃是仙人下凡,其消失是因为二人合奏时天上飞下一龙一凤,将他们载至了华山仙居。 梦断: 梦被打断了,即梦醒。 秦楼: 即弄玉居住的凤楼。

●乐游原上清秋节

柳色: 指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于烘托春日的情思,或指绿色。

灞陵: 指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的必经之路。据《三辅黄图》记载:“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伤别: 因为离别而伤心。

乐游原: 又称“乐游园”,为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在长安城东南郊,其地势非常高,可以俯视长安城,在唐朝时期为游览胜地。 清秋节: 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饮菊花酒。

咸阳: 秦朝都城,在长安城西北数百里处(今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在汉唐时期是从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咸阳古道”即长安道。 音尘: 代指通信、消息,这里指的是赶路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飞尘。 绝: 消失。

残照: 指落日的余晖。

汉家陵阙: 汉朝皇帝们的宫殿和坟墓。

译文

在如泣如诉的悲凉箫声中,弄玉从梦中惊醒,一轮明月正映照着凤楼。灞陵桥边年年柳色新,却年年被人们用来道尽离别。

重阳节这一天登上那乐游原俯瞰整个长安城,却已经看不见当年长安道上车水马龙的繁华之景,西风猎猎,只剩下夕阳的余晖默默地映照着汉朝皇帝们的宫殿和坟墓。

词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PSt+xyzgmNq2KJsUfyOTKTmWVr9gigk9JhXiWS4RTLmBJLCw+Zxh5OG0ZciDwt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