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 ,长风举棹觉船行 。柔橹不施停却棹 ,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 ,看山恰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说明

这首词描写了行船时的情景。四周都是波光粼粼的江水,远处有着青山。整首词意境优美,基调轻快。船顺风而行,作者心情十分喜悦。两岸景色飞快移动,甚至使人产生了青山在动的错觉。将景物赋予动的形态,使整篇文都灵动起来。一个“迎”字用得恰到好处,拟人化的用法使读者感受到山的热情,细腻而生动。

注释

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为“纱”,也作《浣纱溪》。取自西施溪边浣纱的故事。该篇原误作《浪涛沙》。

五两: 古时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在竿顶,用以观测风力、风向的变化,常用于舟船上和军营中。原作“五里”,是“五量”的形误。古时“两”“量”二字通用。

●长风举棹觉船行

风: 此处指逆风。 棹: 划船的桨。

柔橹: 原卷作“柔虏”,据王重民校改。橹,划船的工具,船桨。

闪灼: 原作“陕汋”,据阴法鲁校改。形容水光忽明忽暗,摇闪不定。

走: 跑。

子细: 仔细。

译文

船行至五里滩头,风势开始转顺,不再是逆风而行。将船帆升起,行船变得轻快,几乎不费力气。不用举棹也不用摇橹,船只凭借着这股风劲,自会前行。

四处张望着,眼中满是波光粼粼的江水,泛起丝丝波纹。看着远山,好似那远山会自来相迎。仔细再看,山依然伫立于那儿,并未移动。原来是船只行驶太快,带来了这样的错觉。 26ujk+er9EuJwxm8A04ndwBh4soU+S9DJiR9sGJ8HGBifKf1WUJkAjqPUo6XqA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